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頭鰻鱺

鎖定
短頭鰻鱺不喜歡強光,對弱光有趨光性。所以鰻苗溯河只在夜間進行,白天潛伏於水底。鰻鱺在25-27℃時食慾最旺,生長最快。鰻鱺除用鰓呼吸之外,皮膚、鰾、口腔、腸管和鰭等也能輔助呼吸,特別是皮膚呼吸。
中文學名
短頭鰻鱺
拉丁學名
Anguilla brevicep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鰻鱺目 (Anguilliformes)
鰻鱺科 (Anguillidae)
鰻鱺屬 (Anguilla)
命名人和年代
Chu et Jin

短頭鰻鱺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
短頭鰻鱺 短頭鰻鱺
極危 CR B2ab(i)
短頭鰻鱺
短頭鰻鱺(5張)
依據標準:現存數量極少,屬稀有種類,自首次發現後,至今尚未有再次採獲的報道,瀕危羣種
中國種羣佔全球比例 :中國特有
生活環境 :鹹水、半鹹水或鹼性的湖泊、淺灘及沼澤(常年和季節性的)
致危因素 :擴散能力有限、種羣密度低、種羣波動

短頭鰻鱺形態特徵

短頭鰻鱺 短頭鰻鱺
受精卵孵化,白色透明的幼體破膜而出,此為柳葉鰻前體。卵黃完全吸收後,逐漸變態為體呈扁長葉形的柳葉鰻。柳葉鰻隨海流分佈開去,向陸地遷移,約半年或一年左右到達大陸沿岸接近河口,變態為半透明的玻璃鰻,又稱白仔或鰻線。白仔具有趨淡性,能感知離岸10n mile以外的淡水從何處入海,從而向河口聚集。我國通常在長江口捕撈的鰻苗亦指白仔。白仔經河口上溯,出現黑色素,背部變黑稱之為黑仔。黑仔在江河湖泊中棲息生長,當年可長成稚鰻(種鰻),到第二年秋長成成鰻。

短頭鰻鱺生活習性

當水温在15℃以下時,只要皮膚保持濕潤,鰻鱺只用皮膚呼吸便可維持其生命。鰻鱺食性頗雜,食物包括小型魚類、昆蟲幼蟲、甲殼類、螺、蚌等軟體動物以及高等植物。產卵降海洄游期間,鰻鱺不攝食,消化器官也因之而退化。 鰻鱺性腺發育和繁殖活動,取決於營養狀況和自身的體質,而不取決於年齡,受下丘腦—腦垂體—性腺軸所支配。在淡水中性腺不能很好的發育,更不能在淡水中繁殖。所以鰻鱺的產卵場應是在海洋中。但是產卵場的具體位置眾説紛紜,根據海流流速推測,可能是在關島西北馬裏亞納海溝以東14°N、143°E蘇魯加海山附近。鰻鱺產卵和孵化水層為400-500m,水温16-17℃,鹽度35。屬一次性產卵,卵浮性。親鰻產卵與光線強弱有關。在人工養殖狀態下,一般在凌晨拂曉前後,4時到6時產卵,4時30分至5時產卵居多。鰻鱺產卵後親鰻即死亡。

短頭鰻鱺分類學

鰻鱺是一種名貴水產品,其肉嫩味美,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豐富。天然苗源的捕獲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日趨增長的市場需求。為保護鰻鱺自然資源,發展我國養鰻業,因此人工育苗技術研究和開發已成為重要的問題。以下是日本鰻鱺的相關研究。

短頭鰻鱺分佈

在中國,分佈於福建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福州。
編號:
5619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目名:
鰻鱺目
中文科名:
鰻鱺科
拉丁科名:
Anguillidae
中文屬名:
鰻鱺屬
拉丁屬名:
Anguilla
拉丁種名:
breviceps
定名人:
Chu et Jin
年代:
1984
中文名:
短頭鰻鱺 [1] 
原始文獻:
福建魚類志[上卷]:183-184
模式產地:
福建福州
國內分佈:
福建
資料來源:
福建魚類志[上卷]:183-184.
參考資料
  • 1.    3  ..[引用日期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