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翅鸊鷉

(鸊鷉科鸊鷉屬鳥類)

鎖定
短翅鸊鷉(學名:Rollandia microptera)是鸊鷉科、鸊鷉屬的一種遊禽。體長28-45釐米。一種獨特的不會飛的鸊鷉。上體黑褐色。下巴、喉嚨和前頸白色。頸背和前頸下部紅褐色。喙黃色。非繁殖期成年鳥顏色蒼白、暗淡,無冠。幼鳥顏色較灰,頭部有條紋,前頸的白色延伸至胸部。兩腳位近臀部。 [1] 
該物種是羣居水鳥,但通常在覓食時獨自活動。它們在主要由蘆葦組成的寬闊蘆葦沼澤中繁殖,這些沼澤位於容易進入開闊水域的地方,或在浮水雜草中視野開闊的地方繁殖。食物主要是魚,魚佔獵物的94%。該物種是一種機會主義繁殖者,全年繁殖。每窩產1-4枚蛋,雛鳥早成性,有灰色絨毛,頭部和頸部有紅白相間的條紋。分佈於南美洲國家玻利維亞和秘魯。 [1] 
中文名
短翅鸊鷉
拉丁學名
Rollandia microptera
別    名
的的喀喀湖鸊鷉
外文名
英文 Titicaca Grebe, Short-winged Grebe
西班牙文 Titikakataucher, Zampullín del Titicaca
同義學名
Rollandia micropterum ssp. micropterum (Gould, 1868) [1] 
國際瀕危等級
瀕危(EN)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鸊鷉目
鸊鷉科
鸊鷉屬
短翅鸊鷉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Gould, 1868) [1] 

短翅鸊鷉形態特徵

短翅鸊鷉是一種中型鸊鷉。體長28-45釐米。體重可達600克。在繁殖羽毛中,亮黃色的喙和白色的臉頰與其餘混合栗色的灰棕色羽毛形成鮮明對比。該物種不存在性別二態性。上體背部灰棕色,側面淺棕色夾雜着灰色和白色,下體白色,夾雜着灰色和栗色,尾巴下面白色。頸後和胸部呈淺棕色,與純白色的面、臉頰和頸前部形成鮮明對比。額頭和頭頂呈深棕色。頭頂的羽毛是剛毛,這使得它的頭部形狀呈稜角狀。幾根冠羽突出在白色的臉頰上,在眼睛後面形成一小段黑色的羽毛。亮黃橙色的喙相當長且強壯。兩條下頜骨之間有一條黑線分開。黃色環通過黑色眼睛的一條黑色線和黃色喙連接。腿的顏色多種多樣,從黃橙色到深灰色。翅膀非常短小,這使該物種不能飛翔。混種羽毛的成鳥和幼鳥的冠部不太緻密,面部羽毛減少,整體顏色較暗淡。 [3] 

短翅鸊鷉棲息環境

短翅鸊鷉只生活在的的喀喀湖地區(因此得英文名稱"Titicaca Grebe")的高海拔湖泊中,海拔在3,600-4,000米之間。它們棲息在大片淡水或鹹水水域,有植被如蘆葦生長的地區和淺水區。在的的喀喀湖洪水期間,它可以暫時定居在新的水域。 [3] 

短翅鸊鷉生活習性

短翅鸊鷉行為

短翅鸊鷉有領地意識,但可以形成鬆散的羣體。由於翅膀短小而無法飛行,它們通過在水面上長距離奔跑來逃避危險。該物種是非常優秀的潛水員,經常在遠離海岸的地方捉魚。是留鳥。幾乎終生在水中生活,常集羣棲住。不善飛翔。游泳時不用翅而以腳,極少行走在地上。能潛水覓食。 [3] 

短翅鸊鷉叫聲

接觸叫聲是“gyak”,類似於寒鴉的叫聲。警報叫聲為較大聲的“gyrrk”或“gyawn”。短翅鸊鷉還會發出“hrrrrr”式的咕嚕聲來威脅侵略者,並在領地衝突時發出一系列尖鋭、有穿透力的叫聲。 [3] 

短翅鸊鷉食性

該物種主要吃魚,佔其飲食的90%以上。水生昆蟲、其他節肢動物和青蛙對此進行了補充。它經常在遠離海岸、水下植被豐富的地區進食。它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潛水員,通過在水下追逐來捕獲長達15釐米的魚。 [3] 

短翅鸊鷉分佈範圍

短翅鸊鷉是秘魯和玻利維亞高原上開放淡水湖的特有物種。其分佈範圍從秘魯東南部的阿拉帕湖(lakes Arapa)和烏瑪尤湖(Lake Umayo),經的的喀喀湖進入相鄰的玻利維亞,並沿德薩瓜德羅河到達烏魯烏魯湖(Uru Uru Lake)和波波湖。在的的喀喀湖洪水氾濫的年份,臨時種羣會出現在較小的相鄰湖泊上。 [1] 
短翅鸊鷉分佈圖 短翅鸊鷉分佈圖

短翅鸊鷉繁殖方式

繁殖高峯期為11-12月,但全年均可築巢。巢穴是孤立的或鬆散的,巢是一個由植物製成的浮動平台。雌鳥產1-4枚蛋,最常見的是2枚。雛鳥有灰色絨毛,頭部和頸部有紅白相間的條紋。幼鳥有時會與父母待很長時間,可以幫助餵養下一窩的雛鳥。短翅鸊鷉似乎在第一年就定居在一個領地,但性成熟的年齡尚不清楚。 [3] 

短翅鸊鷉保護現狀

短翅鸊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6月24日——瀕危(EN)。 [1] 

短翅鸊鷉種羣現狀

根據2003年對的的喀喀湖的計數和在的的喀喀湖流域其他地方統計的成年個體,估計該種羣成熟個體約為1,600只。在的的喀喀湖本地,統計了2,583只各年齡段的個體;再加上流域內其他地方的較小數量,這代表着該種羣數量高於之前的假設。2007年,雨季統計了1,254只個體。然而,該物種被認為在三代內下降了50-60%;因此,到2020年,該種羣可能約為600只成熟個體。為了解釋不確定性,此處將種羣規模置於250-999只成熟個體的範圍內。 [1] 
趨勢解釋: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調查估計,該物種的種羣數量在2,000-10,000只之間,其中1986年僅烏瑪尤湖就有至少1,147只。2001年的調查發現,烏瑪尤湖上只有4只個體,阿拉帕湖上有156只成年個體,而秘魯境內16個湖泊中記錄到215只成年個體和45只幼年個體。1997年在玻利維亞的統計發現,該物種共有100只個體(Engblom等人,2001年)。2003年的一次簡短後續調查表明瞭進一步的下降趨勢,但2003年對的的喀喀湖的調查發現總共只有2,583只個體,這被認為可能低估了湖中的總種羣數量。2007年的初步普查數據顯示雨季有1,254只個體。2004年對Río Laka Jahuira(在Paso Julian)一小部分進行的普查發現了138只成熟個體,需要對河流的整個東段進行進一步調查以確認該亞種羣的規模(Konter2006年)。2006年,總種羣估計為1,600只成熟個體。據估計,該物種在2003年至2005年間減少了15%。這相當於三代內減少了50-60%。 [1] 

短翅鸊鷉主要威脅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鳥類分佈的湖泊中,人們一直無節制地使用80-100米長的單絲刺網。當地漁民和直接觀察證實鳥類會淹死在這些刺網中。一項研究發現,100%的受訪艾馬拉漁民都發現鸊鷉在他們的漁網中被誤捕而淹死,45%的漁民每週都會發現這種鳥。2005年對兩名漁民進行的快速評估發現,每張漁網在每天有一隻死鸊鷉,2006-2007年的研究發現,每名漁民在每月有2.7只死鸊鷉。當地自然的水位波動嚴重影響繁殖成功率。波波湖和烏魯烏魯湖受到重金屬採礦業化學污染的威脅。該地區的湖泊生態系統受到外來魚類(如 Basilicthys bonariensisOncorhynchus mykiss)的引入的負面影響。烏魯族人在2006年開始以商業目的捕獵鳥類,包括的的喀喀湖鸊鷉,並在市場上出售,並可能收穫鳥蛋作為食物。尤其是在鸊鷉繁殖高峯期焚燒燈心草可能會影響其繁殖(B. Hennessey in litt. 2005年)。過去十年來,的的喀喀湖旅遊業發展迅速,船隻的干擾可能會對繁殖成功率造成威脅(H. Aranibar-Rojas in litt. 2007年)。為大規模農業而改變德薩瓜德羅河水道可能會在未來影響波波湖和烏魯烏魯湖的水生生態系統(H. Aranibar-Rojas in litt. 2007年)。阿爾託等城市的有機和無機廢物被大量傾倒在的的喀喀湖的某些地區(H. Aranibar-Rojas in litt. 2007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