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寒鴉

(鴉科鳥類)

鎖定
寒鴉是雀形目鴉科鴉屬鳥類。嘴粗壯,黑色;虹膜暗褐色;後頭及耳羽羽端具銀灰色羽幹紋;後頸和頸側灰白色,形成明顯的領環,頸領環向下延伸與前胸和腹部灰白羽區相連;頭頂、翅內側覆羽及次級飛羽顯紫色金屬閃光;背、腰、尾及初級飛羽均為黑色,顯綠色輝亮;頦、喉具紫色光輝;尾下覆羽黑褐色;跗蹠、趾及爪黑色。 [4] 
寒鴉分佈於歐洲、北非經中東至西亞。在中國見於新疆和西藏等地。棲息於中低山區、丘陵和平原地帶。多集羣活動於林緣、田野、村落,有時會與其他鴉類混羣。性嘈雜。 [5]  食性雜,食高粱、玉米、豌豆、花生等種子和雜草籽,亦捕食鞘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及其幼蟲,以及軟體動物蜘蛛、蚯蚓、鼠、蜥蜴、雛鳥和鳥卵等。 [6]  繁殖期為4—6月, [7]  產卵4—6枚,卵為淡藍綠色,表面散綴着黑棕色的斑點。 [8]  孵化期20天左右,幼鳥出殼後親鳥哺育60天。 [9] 
寒鴉在中國內蒙古分佈較廣,種羣數量較豐富。受威脅程度較低,保護現狀比較安全。 [9] 
中文名
寒鴉
拉丁學名
Corvus monedula
外文名
英文 Eurasian Jackdaw, Jackdaw, Western Jackdaw
法文 Choucas des tour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鴉科
鴉屬
寒鴉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4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寒鴉形態特徵

寒鴉
寒鴉(10張)
寒鴉屬於小型鴉類,嘴較細短。雌雄羽色相似。前額至頭頂黑色而富有光澤,枕至後頸灰白色,後枕兩側、頸側淡灰白色近白色,在後頸形成一個半環形項圈。眼先黑色。背、肩、腰、翅以及尾上覆羽和尾羽等上體羽毛黑色,頭、翅、尾具紫藍色金色光澤,背微綴灰色。頦、頰黑色具灰色羽幹紋。喉和上胸純黑色,其餘下體暗灰黑色微具黑色光澤。虹膜珠白色,嘴、腳黑色。 [3] 
大小量度:體重♂139-225克,♀163-205克;體長♂320-350毫米,♀305-360毫米;嘴峯♂28-34毫米,♀30毫米;翅♂195-248毫米,♀221-250毫米;尾♂124-140毫米,♀121-148毫米;跗蹠♂43-45毫米,♀42-44毫米。(注:♂雄性;♀雌性) [3] 

寒鴉近種區別


寒鴉
體量
體重♂139-225克,♀163-205克;體長♂320-350毫米,♀305-360毫米
體重♂190-235克,♀191-285克;體長♂308-350毫米,♀300-338毫米
體重♂385-700克,♀435-535克;體長♂450-535毫米,♀440-497毫米
特徵
寒鴉的頸領銀灰,頸側具白色塊斑,腹部全黑色;虹膜銀白色或灰白色;雛鳥和剛出巢的幼鳥體色烏黑,具頸領但較成體暗 [3] 
達烏里寒鴉的頸和腹部為灰白色;虹膜暗褐色;雛鳥和剛出巢的幼鳥體色與黑白色型的成鳥同色,當年秋季換羽後至第二年秋季換羽前通體黑色。兩種間形態截然不同,且兩者在中國新疆烏魯木齊一帶均產,而無居間類型個體出現 [3] 
白頸鴉外形雖然與之更為相似,但白頸鴉白色頸環僅延伸至胸部,腹部仍為黑色,而且體型明顯為大,分佈區亦不同,二者在野外不會混淆 [3] 
圖片
寒鴉 寒鴉
達烏里寒鴉 達烏里寒鴉
白頸鴉 白頸鴉

寒鴉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尤以河流、林緣、農田、果園、村莊等人類居住環境附近較常見,特別是秋冬季常在農田和村落附近活動。不喜歡有茂密灌叢和茂密森林的地方,但也出沒於荒漠上有綠洲的樹木中。 [3] 

寒鴉生活習性

在中國新疆為夏候鳥,在西藏為冬候鳥。常成羣活動,有時也和其他鴉類組成大羣。喜歡在翻耕過的農田地上和有稀疏植物的開闊地帶覓食,也常在莊稼地裏啄食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蜥蜴、小型鼠類、雛鳥、鳥卵和小鳥等其他動物,還吃堅果,漿果、草子等植物性食物,有時盜食作物種子、穀物等農作物。 [3] 
叫聲單調嘈雜,典型的突發而急促的鴉叫聲,為高音的chjak,激動時重複叫。也有拖長的chaairurr接以chak及含糊的高音kyow。 [3] 

寒鴉分佈範圍

留鳥: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波黑、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丹麥、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拉克、愛爾蘭、意大利、約旦、拉脱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摩洛哥、荷蘭、北馬其頓、巴勒斯坦、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歐洲區和中亞區)、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土耳其、烏克蘭和英國。 [2] 
繁殖地:阿爾巴尼亞、王子、亞美尼亞、中國、喬治亞州、以色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黑山、挪威、波蘭、俄羅斯(東亞區)、塞爾維亞、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2] 
非繁殖地:黎巴嫩。 [2] 
滅絕:馬耳他、突尼斯。 [2] 
遊蕩:加拿大、法羅羣島、直布羅陀、冰島、日本、毛里塔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西班牙(加那利島)和美國。 [2] 
指名亞種繁殖於中國新疆西部的喀什、天山、阿爾泰山吐魯番;越冬於西藏西部的扎達一普蘭地區。 [3] 
寒鴉分佈圖 寒鴉分佈圖

寒鴉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營巢於樹洞、河谷沙崖或土崖崖壁洞中,也在屋檐下、岩石縫隙和樹上營巢。通常2-3對或10多對在一起營巢。巢呈碗狀,主要用細枯樹枝和枯草構成,內墊有苔蘚、獸毛、羽毛、棉花、纖維、紙屑、破布枯草等各種比較柔軟的材料。築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有時也利用舊巢,但須修理後再利用。每窩通常產4-7枚卵,卵藍綠色或藍白色,被有暗褐色和紫色斑點。卵的形狀有長卵圓和尖卵圓形兩種。卵的大小為32-39毫米×23-26毫米。雌鳥孵卵,雄鳥警戒或尋找食物喂雌鳥,卵化期17-18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鳥,經過30-35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 [3] 

寒鴉亞種分化

寒鴉(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寒鴉北非亞種
Corvus monedula cirtensis
Rothschild & Hartert, 1912
2
寒鴉指名亞種
Corvus monedula monedula
Linnaeus, 1758
3
寒鴉普通亞種
Corvus monedula soemmerringii
Fischer, 1811
4
寒鴉歐洲亞種
Corvus monedula spermologus
Vieillot, 1817
[1] 

寒鴉保護現狀

寒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3.1——無危(LC)。 [2] 

寒鴉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在歐洲,繁殖種羣估計為9,930,000-20,800,000對,相當於19,900,000-41,700,000個成熟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歐洲約佔全球範圍的50%,因此,對全球人口規模的初步估算是39,800,000-83,400,000個成熟個體,儘管還需要進一步驗證。理由趨勢:在1980年至2013年期間,歐洲的總體趨勢是穩定的(EBCC 2015)。 [2] 

寒鴉文化內涵

據《辭海》解釋,寒鴉,亦稱“慈鳥”,“小山老鴰”。鳥綱,鴉科。體長可達35釐米,上體除頸後羽毛呈灰白色外,其餘部分黑色,胸腹部灰白色。……在中國大多終年留居北部,冬季亦見於華南。寒鴉早在《詩經·小雅·小弁》就出現了:“弁彼鸒斯,回飛提提。”弁,通“般”、通“昪”,快樂。鸒(yù):鳥名,形似烏鴉,小如鴿,腹下白,喜羣飛,鳴聲“呀呀”,又名雅烏,就是寒鴉。
參考資料
  • 1.    Corvus monedula Linnaeus, 1758  .BioLib.cz[引用日期2018-07-04]
  • 2.    Corvus monedula  .The IUCN Red List.2020-03-01[引用日期2021-03-29]
  • 3.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下卷 (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210-212
  • 4.    張克復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甘肅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616頁
  • 5.    曲利明主編,中國鳥類圖鑑 中,海峽書局,2013.01,第910頁
  • 6.    楊倉良,齊英傑主編,動物本草,中醫古籍出版社,2001.01,第697頁
  • 7.    旭日干主編,內蒙古動物志 第4卷 鳥綱 雀形目,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5.03,第166頁
  • 8.    (英)約翰·古爾德著,歐洲鳥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11,第174頁
  • 9.    旭日干主編,內蒙古動物志 第4卷 鳥綱 雀形目,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5.03,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