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尾柯

鎖定
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 (Skan) Hayata)是殼鬥科柯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長江以南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1,9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地雜木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短尾柯
拉丁學名
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 (Skan) Hayata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殼鬥目
殼鬥科
柯屬
短尾柯
分佈區域
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台灣

短尾柯形態特徵

短尾柯線稿圖 短尾柯線稿圖 [4]
高大喬木,胸徑達1米,樹幹挺直,樹皮粗糙,暗灰色,當年生枝紫褐色,有縱溝稜,芽鱗被疏毛。葉革質,通常卵形,有時橢圓形、長圓形或近圓形,萌發枝的嫩葉有時長帶狀(長達20釐米,寬2-3釐米),通常長6-15釐米,寬4-6.5釐米,頂部短突尖,或漸尖,或長尾狀,基部寬楔形或近於圓,稀淺耳垂狀或短尖,有時兩側不對稱,邊全緣,葉背有細粉末狀但緊實的蠟鱗層,中脈在葉面平坦或下半段稍凸起,側脈每邊9-13條,但近圓形的葉有側脈6-8條,支脈纖細,網狀;葉柄長2-3釐米,稀較短,花序軸及殼鬥外壁均被棕或灰黃色微柔毛;雄穗狀花序多個組成圓錐花序;雌花每3朵一簇,稀兼有單朵散生。殼壁碟狀或淺碗狀,透熟時近於平展,寬14-20毫米,高稀達7毫米,木質,小苞片鱗片狀,三角形或近菱形,中央輕度肋狀突起,覆瓦狀排列,緊貼殼壁;堅果寬圓錐形,頂部短錐尖或平坦,寬14-22毫米,果壁厚約1毫米,常有淡薄的灰白色粉霜,果臍位於底部,口徑9-12毫米。花期5-7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1] 
本種與港柯之別在於成長葉較厚而質硬,基部稀漸楔尖,葉片全緣;堅果的果壁較薄,果臍較淺凹陷。 [1] 

短尾柯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 900米山地雜木林中。

短尾柯分佈範圍

產長江以南各省區。
短尾柯
短尾柯(15張)
原產地: 分佈於中國大陸及台灣。台灣,非常普遍分佈於全島中低海拔之森林中。(Flora of Taiwan)分佈: 台灣全島低、中海拔森林中。 [2] 

短尾柯主要價值

短尾柯
短尾柯(5張)
1.木材用途:木材可作薪炭、枕木、橋樑用。
2.蝴蝶食草:小灰蝶科霧社綠小灰蝶、紫燕小灰蝶成蟲吸食短尾葉石櫟的花蜜或植物葉腋蜜腺分泌物,和大葉石櫟、南投石櫟、小西氏石櫟同樣是小灰蝶科蝴蝶的食草。
3.堅果富含澱粉,可作工業原料。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