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矩葉赤竹

鎖定
矩葉赤竹(Sasa oblongula C. H. Hu)是禾本科赤竹屬植物,稈高1-1·5m,徑 0·2-0·4cm,中部節間長約5cm,幼時黃綠色,光滑無毛,節下多少具白粉,稈環微隆起。稈籜宿存,約等長於節間,厚紙質或近革質,光滑無毛;籜耳狹,片狀上舉,或呈鐮刀形,淡紫綠色,具微毛,邊緣具粗硬的遂毛,稈之下部者籜耳及遂毛微弱或無;籜舌短,高約1mm,邊緣具短纖毛;籜葉披針形,直立。每節分枝5枚,頂端可有2-3枚,每枝具葉3-5枚集生於枝頂。葉片短小,矩狀披針形,長7-9cm,寬1·7-2·6cm。筍期3月底至4月中旬。
中文名
矩葉赤竹
拉丁學名
Sasa oblongula C. H. Hu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赤竹屬
矩葉赤竹
分佈區域
中國廣東

矩葉赤竹形態特徵

竿高1-1·5米,粗2--4毫米;節間圓筒形,竿中部節間長約8釐米,幼時黃綠色,老竿逐漸變為淡黃綠色,最後呈枯草色,光滑無毛,節下方多少具白粉;竿環微隆起;分枝粗壯且可與主竿相近或稍細,竿頂端可分2或3枝,次級枝功;為1枝,亦可與其上枝粗細相近。籜鞘宿存,厚紙質或近於革質,光滑無毛,竿中部稈約等長於節間;籜耳狹,上舉,呈鐮形,淡紫綠色,具微毛,竿下部之籜所具籜耳發育微弱,竿基部稈可無籜耳或僅具痕跡,籜耳具粗硬之鞘口縫毛;愈向竿下方其縫毛愈少乃至於無;籜舌短,高僅1毫米許,邊緣具短纖毛;籜片披針形,直立。葉耳小,但可具較多且粗硬之鞘口縫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7-9釐米,寬1·7—2·6釐米,先端突尖或成芒狀、兩面均無毛,次脈6對,再次脈6或7條,小橫脈明顯。花枝未見。筍期3月底至4月中旬。 [1] 

矩葉赤竹分佈範圍

模式標本採自廣東廣州市。據説是由外地引種於廣州栽培,但由何處引種來則不詳。

矩葉赤竹主要價值

矩葉赤竹葉片短小,矩狀披針形,長7-9cm,寬1·7-2·6cm。筍期3月底至4月中旬。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矩葉赤竹參考文獻

SasaoblongulaC·H·HuinJourn·Bamb·Res·6(4):18·Pl·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