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知罃

鎖定
知罃,字子羽,亦稱荀罃,是晉大夫荀息的後裔,晉悼公時中軍帥。今唐興鎮營裏村人。
本    名
知罃
子羽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羣
晉人
出生地
唐興鎮營裏村
性    別

知罃人物簡介

晉楚邲之戰中,知罃被楚軍俘虜,10年後兩國關係冰釋,晉請楚放回知罃。楚共王答應後在送別知罃時問及德怨及報,知罃回答説,沒有怨恨可記,沒有恩德可報,“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為戮,死而不朽”。楚王聽了知罃的回答後説:“晉國是不能和它競爭的!”作為晉國的大夫,知罃被俘能曉以大義,對晉君忠心耿耿,視職責至高無上,精神難能可貴。知罃回國後便襲父(荀首)爵為卿。晉、楚鄢陵大戰中以下軍佐留守絳都;厲公八年(前573)奉欒書之命使周,迎亡公子孫周返晉,成為悼公的輔立者,接着接替韓厥為中軍帥,助悼公制定了廢楚伐鄭政策,終使晉國復霸諸侯。卒諡“武”。 [1] 

知罃人物歷史

左傳 左傳
關於荀知罃在歸晉前與楚王的對話,在《左傳》中有詳細記載,其文如下: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罃。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累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 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王曰:“雖然,必告不穀。”對曰:“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 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此段記載十分精彩,充分表現的知罃的的高尚品格與過人的口才,令人讀之拍案叫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