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睡眠性癲癇

鎖定
出現在入睡後和覺醒前的癲癇發作,稱睡眠性癲癇,可表現為噩夢、驚叫、遺尿、呼吸暫停。
常見發病部位
腦部
常見病因
神經元異常放電
常見症狀
突然驚醒、睜眼,驚恐表現
西醫學名
睡眠性癲癇
中醫學名
發作性睡眠
所屬科室
內科 - 神經內科
是否納入醫保

睡眠性癲癇一、發病機理

(一)NREM睡眠期與REM睡眠期關係:
癲癇灶的神經元在睡眠時對於同步化興奮性突觸傳入是超敏的,不同的睡眠時相對於發作間期放電、發作閾值和神經元的興奮性有不同影響。NREM期通過腦幹網狀激活系統、丘腦和皮層的相互作用,提高大腦神經元同步化,癲癇活動在此期被泛化,癲癇樣放電更明顯,而在REM期丘腦皮層的同步化機制被抑制,導致癲癇樣放電傳播的抑制和骨骼肌的弛緩。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病人有頻繁的睡眠中斷和NREM3、4期、REM期的減少,嚴重病人在1、2期和覺醒之間頻繁轉換,可能促使了癲癇發作;同時呼吸暫停導致的低氧血癥和心排血量不足也可能促使發作。
(二)癲癇與晝夜生物節律關係:
對於自發性癲癇大發作或癇樣放電而言,具有晝夜傾向性。部分癲癇發作常常出現於每天特定的時間,證明癲癇與生物節律有一定的關係。這對於腦電圖檢查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睡眠癲癇病人在白天查腦電圖時陽性率較低。
(三)癲癇與睡眠的關係:
癲癇與睡眠相互作用、密切相關。癲癇影響睡眠,癲癇發作的程度和範圍以及發作出現的時間影響睡眠的數量和質量。通常癲癇病人夜間睡眠量正常但質量下降。同樣睡眠覺醒週期也影響癲癇的發作。不規律的睡眠-覺醒週期或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礙,都可能成為睡眠癲癇的促發因素。精神運動性發作合併大發作的病人,易在夜間發生。

睡眠性癲癇二、夜間癲癇發作的形式和症狀

(一)複雜部分性發作:
病灶位於雙側顳葉及其有關結構如海馬迴和鈎回等,原因尚不明確。常有短暫先兆出現,如聲音、發光、幻嗅等,隨後出現目光凝視和發呆,並出現下列自動症症狀:重複性無目的的簡單動作,如咂嘴、舔舌、咀嚼、吞嚥或摸索動作,甚至走動或奔跑。發作後意識不清楚,並會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自傷、傷人乃至殺人、放火等,有一定的危險性。
(二)部分運動性發作:
通常意識清楚,表現為身體的某一部分,如一側口角、面部、喉部肌肉、手、手指或足趾肌肉的抽搐。這種發作可以侷限於上述起始部位,偶爾擴散至上肢但極少向下肢擴散,有時擴展至鄰近部位或同側,如果擴展至對側,則引起全身強直髮作。
(三)全身強直性陣攣發作:
其表現與日間發作相似。通常突然意識喪失,出現全身性肌肉強直,伴眼球上翻和瞳孔散大,伴尖叫聲。持續數秒並隨後出現全身肌肉的節律性收縮,節律逐漸變慢,至最後的一次較強收縮後終止。持續2~3分鐘,可有出汗、尿失禁及唇舌咬傷等。

睡眠性癲癇三、臨牀診斷

1.夜間突然醒覺,無法解釋的尿失禁,睡眠期間異常運動。
2.75%的癲癇在睡眠期間發生。
3.至少包含下列特徵的兩項:A.廣泛性的肢體緊張一陣攣活動。B.局灶性腿部運動。C.自動症,如咂嘴、摸索動作等。D.尿失禁。E.舌咬傷。F.呼氣相癲癇性尖叫。G.發作後精神錯亂與昏睡狀態。
4.PSG監測有下列一項即可:A.癲癇腦電波的出現與症狀相關。B.任何睡眠階段中途發作的癲癇樣特徵波形。
5.沒有軀體或精神障礙可以解釋這些症狀。
6.這些症狀不能滿足任何其他睡眠障礙的診斷標準,如夜間發作性肌肉張力障礙、R雕睡眠行為障礙、夜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