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真實票據理論

鎖定
真實票據理論又被稱為商業貸款理論。思想為早期商業銀行進行合理的資金配置與穩健經營提供了理論基礎。
中文名
真實票據理論
別    名
商業貸款理論

真實票據理論基本介紹

真實票據理論認為,銀行資金來源主要是吸收流動性很強的活期存款,銀行經營的首要宗旨是滿足客户兑現的要求,所以,商業銀行必須保持資產的高流動性,才能確保不會因為流動性不足給銀行帶來經營風險。因此,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主要集中於以真實票據為基礎的短期自償性貸款,以保持與資金來源高度流動性相適應的資產的高度流動性。短期自償性貸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業流動資金貸款。真實票據理論產生於商業銀行發展的初期,當時企業的資金需求比較小,主要依靠自有資本經營,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以商業週轉性流動資金為主。此外,由於金融機構管理水平較低,還沒有作為最後貸款人角色的中央銀行在商業銀行發生清償危機時給予救助,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者更強調維持銀行的流動性,並不惜以犧牲部分盈利為代價。在這種金融市場很不完善、融資渠道和資產負債業務比較單一的歷史條件下,銀行在經營實踐中找到了保持資產流動的理論依據,即真實票據理論。

真實票據理論應用

真實票據理論的思想為早期商業銀行進行合理的資金配置與穩健經營提供了理論基礎。它提出銀行資金的運用受制於其資金來源的性質和結構,並強調銀行應保持其資金來源的高度流動性,以確保銀行經營的安全性。

真實票據理論侷限性

真實票據理論的侷限性在於:①沒有認識到活期存款餘額的相對穩定性,即在活期存款的存取之間,總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資金餘額可用於發放長期貸款,而不是將銀行資產過多地集中於盈利性很差的短期自償性貸款上;②忽視了貸款需求的多樣性;③此外,它還忽視了貸款自償性的相對性,即在經濟衰退時期,即便是有真實票據做抵押的商業性貸款,也會出現缺乏償還性的情況,從而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