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是英國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創作的長篇小説,出版於1908年。
- 作品名稱
-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 外文名
- A Room with a View
- 作 者
- 【英】愛德華·摩根·福斯特
- 創作年代
- 1901年
- 文學體裁
- 長篇小説
- 首版時間
- 1908年
- 字 數
- 154000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內容簡介
編輯一位出身英國書香之家的大家閨秀露西在佛羅倫薩旅行時,遇到英國青年喬治,喬治對她的傾慕令她禁不住心動。當露西和喬治在英國重逢後,露西的真情一發而不可收,最後她衝破傳統束縛,解除既定的婚約,選擇了跟她真心相愛的喬治,有情人終成眷屬。
[3]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作品目錄
編輯第一部 | 第二部 |
---|---|
貝爾託利尼公寓 | 中世紀的遺風 |
在聖克羅徹,沒有帶旅遊指南 | 作為一件藝術品的露西 |
音樂、紫羅蘭與字母“S” | 作為一位幽默家的塞西爾 |
第四章 | 在維斯太太的陳設齊全的公寓裏 |
一次愉快的郊遊中可能發生的種種事情 | 第十二章 |
亞瑟·畢比牧師、卡斯伯特·伊格副牧師、艾默森先生、喬治·艾默森先生、埃莉諾·拉維希小姐、夏綠蒂·巴特利特小姐與露西·霍尼徹奇小姐乘馬車出遊去觀賞山景:由意大利人駕駛馬車 | 巴特利特小姐的鍋爐是如何令人厭倦的 |
大家歸來 | 露西勇敢地面對外部的局勢 |
內部的災難 | |
對喬治説謊 | |
對塞西爾説謊 | |
對畢比先生、霍尼徹奇太太、弗雷迪以及僕人們説謊 | |
對艾默森先生説謊 | |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人物介紹
編輯露西
小説伊始,露西只是一個典型的英國中產階層女孩,聰穎卻不出色。她有着正統的行為舉止,循規蹈矩,對自己的內在自我毫無感知。然而,她的意大利之行使她接觸到了新文化以及新的生活景象。儘管她時常飽受兩種不同文化帶來的心靈折磨,但通過意大利、喬治執着的愛以及老愛默生的真切勸導,露西漸漸地開始對自己真我的存在有所意識。
幾經周折,在新文化的感染之下,在喬治那深沉而執着的愛情的感召之下,在老愛默生那入木三分的勸導的啓發之下,露西經歷了一系列痛苦的內心掙扎,緩慢而艱難地甦醒過來,開始認清了自己,開始看清了英國中產階層道德價值觀的虛假和偽善,變得自信和獨立,開始相信自我井追尋真我,開始重構自我,以全新的姿態和身份去超越自我。
[4]
喬治
喬治是一個生活在意大利的下層人物,他出生成長在勞動人民的家庭,沒有受過像塞西爾那樣嚴格的教育,天性活潑,為人率直真誠。雖然顯得有那麼一點點粗魯,但是他具有塞西爾所沒有的淳樸自然,真誠和毫不做作。喬治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樂於表現自己對露西的愛意。
[1]
塞西爾
塞西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紳士,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非常的有教養,有紳士風度,言談舉止温文爾雅,待人處事禮貌周到。但是塞西爾的內心十分空虛,他一切的生活都由他的理性所掌控,對待任何事情都不會感情用事,愛情對他來説也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必要的程序罷了。露西和他在一起時感到的是無盡的乏味和枯燥,還有來自繁文縟節的無聊的束縛。
[1]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作品鑑賞
編輯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作品主題
在這部小説中,女主人公露西始終處於男權思想對她的控制、壓迫與她的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反抗的衝突中。作為一個生活於現實社會的女性,她無可避免地受到了環境的種種影響,而客觀存在的強大的男權思想使得這場衝突更加激烈。男權社會首先從家庭、社會關係方面影響、左右她的潛意識,使她與生俱來的女性意識鈍化。露西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在男權制下,家庭的主要貢獻是促成孩子們的社會化(主要通過他們父母的示範和訓誡),使他們適男權制意識所規定的有關角色、氣質和地位的一系列觀念。而露西所在的家庭則是男權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理所當然地維護男權社會的利益。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露西,從小就是按照另校社會所制定的女性標準塑造成理想的大家閨秀。她被告知“女人的使命是鼓勵別人去取得成就,而不是自己去取得成就”。而理想的“女性”應該是等待騎士們“保護”,接受他們“致敬”的“中世紀女士”。其實質是將她們視為社會的“他者”,是對女性能力的否定。露西曾幾次試圖抑制自己的女性自我意識,使自己言行符合男性社全的道德準則。在對艾默森父子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後,當她聽到男權社會的代表伊德列牧師對艾默森的污衊時,“叛逆思想將要通過言辭衝出口來”。而當地意識到這是對男權社會的挑戰時.“她的勇氣消失了,重新陷入了老一套的混亂的思想方法中去”。在她與喬治接吻之後,她為自己大膽的行為而“怎麼也控制不住連連深深地嘆息,身軀不住地顫動”。在承受愛情的同時,她也意識到自己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因而,她很後怕。而那場大風暴也預示着露西追求自我幸福為強大的另權社會陳腐道德所不容。她脆弱地向男權社會的衞道士——巴特利特小姐屈服,放棄了已開始的愛情,選擇了逃避。露西回到英國,與塞西爾訂婚,一度想按男權社會的標準與門當户對的塞西爾一起生活。然而,喬治的再次出現,使她原本沉寂的心再次掀起波瀾。當她最終意識到所愛的人是喬治而與塞西爾解除婚約時,她仍有所顧忌,説出“難道一個姑娘就不能為了獲得自由而解除婚約?”這樣言不由衷的話。
[5]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隨着露西美滿的結局而告一段落。而小説的末章,福斯特用了充滿哲理和預言的一句話:“愛與真理最終將幫助人類渡過一切難關”。這裏的愛指的是露西與喬治之間相互平等、尊重的愛,而不是塞西爾那種封建主似的恩賜的愛。然而、平等的愛罷自己去爭取。對於女性來説,更是如此。
[5]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藝術特色
結構
小説的章法結構是一個很明顯的象徵手法的運用,小説開始時敍述的是露西在表姐的陪同下去意大利旅遊,在意大利呆一段時間後又返回英國,這如同一個圓形的結局。第二部分,開頭的標題就是“中世紀的遺風”,結尾的章節是“中世紀的結束”,這又是一個圓形的結局。
同時,目錄中有露酉對周圍的一切人撤謊:“對喬治説謊”,“對塞西爾説謊”,“對畢比·霍尼切·弗雷迪及僕人們説謊”,“對埃默森先生説謊”。對周圍的一切人説謊就自身是一個圓形的結構氛圍。第十四部分“露西勇敢地面對外部的局勢”與第十五部分“內部的災難”,這由外到內,有自我到周圍構成一個圓形的輪迴模式。
[6]
詞句
福斯特喜歡利用一些意象或形象化的詞句來創造氣氛,烘托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或者象徵什麼東西。《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這書名本身便有象徵意義。塞西爾像一間客廳,望不出去,看不見什麼景緻。露西則和流水、鮮花、草木連在一起。《最長的行程》這書名來源於詩人雪萊寫的長詩《靈魂之歌》。詩中有幾行歌頌所謂的“自由戀愛”,即一個人可以愛許多人(當然是柏拉圖式的),譴責那些不管是否情投意合,卻要“從一而終”的人,説他們的人生道路最長,最可怖。“霍華茲莊園”也是象徵性的。這座房屋不僅是威爾科克斯家族的財產,而且代表着古老的英國。至於“另一王國”、“樹籬的另一邊”等等指的則是想象中的美妙生活,它與現實生活適成對照。福斯特在小説中大量使用這種意象化的字眼。
[7]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作品影響
編輯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作者簡介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從《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看福斯特含蓄的語言特色 綦連勝 -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 2. 文學常識編委會編,你必須知道的2500個文學常識[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03,第347頁
- 3. [英]E.M.福斯特著 巫漪雲 譯.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03-01:目錄頁
- 4. 掙脱羈絆,尋求真我——析《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露西對真我的追求 [A] 張福勇,張娜 - 《外語研究》- 2011年6期
- 5. 距離·空氣·風景——淺析《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的女性意識 胡振明 -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年5期
- 6. 象徵手法在《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的運用 馬繼偉 - 《青年與社會》- 2013年11期
- 7.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譯本序 .易文網.2007-4-12[引用日期2015-01-23]
- 8. 劉瓊著.世界文學專題研究:文本與影像的相遇: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12:第8頁
- 9. E.M.福斯特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