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省(拼音:shěng、xǐng)是漢語通用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古字形像用眼觀察草木,本義指查看、觀察,與“”同源,讀xǐng [2]  ,引申為檢查。又引申為探望、問候。還引申為覺悟、明白。省又讀作shěng,意指減少。引申指除去、消除,又引申為節約。省用作名詞時,指一些禁止人們出入的地方,後又引申為官署名稱,又引申指地方行政區域。
中文名
拼    音
shěng、xǐng
部    首
目、小
五    筆
ITHF(86、98) [4] 
倉    頡
FHBU [4] 
鄭    碼
KOML [4] 
筆    順
豎、點、點、撇、豎、橫折、橫、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474) [1] 
平水韻
上聲二十三梗 [5] 
注音字母
ㄕㄥˇ、ㄒㄧㄥˇ
總筆畫
5+4,3+6(部首+部首外)
四角號碼
9060₂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䁞、䚇、𡮀、𡞞、𥄾、𥅱、𨵥
統一碼
U+7701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字。“省”的商代甲骨文作圖1。下部為“”,古字形像眼睛;上部為“”的省略形式,“生”的古字形像地面上生出的草木。兩個部件構成形聲字,“生”表聲,“目”表義。“省”的本義是視察、察看 [2]  。張舜徽《説文解字約注》:“此字蓋取象於種植之事。艸(草)木初生,必數數視之,以察其土壤之温濕,根葉之榮枯。此省字得義之本也。”張舜徽認為“省”應是會意字。農作物在苗期生長是否茁壯,直接關係到收成的豐歉,所以耕種者極為關心,經常去察看情況,精心管理。甲骨卜辭有“王其省田”(《甲骨文合集》29910片),記錄的是商王巡視農田的情況。 [6] 
“省”最早與“眚”為同一字,源頭與聲首併為生,“生”字不省略的一支就發展為眚。“省”字到戰國、秦漢時代出現兩種變化,一是目上的草木之形,“屮”形下衍化出一斜形曲筆,作圖5,許慎把斜筆分析為目上眉下的“頟(額)理”,整字分析為“從眉省、從屮”,可謂理據重構。二是屮訛作“小”,下面亦衍出斜形曲筆成“少”,目旁亦易作囧(jiǒng,窗格明亮)。這兩種變化就是《説文解字》所收的小篆與古文(圖4)。隸變時,取小篆之“目”與古文之“少”兩構件而成為楷書省。省中的構件目保存了古初形旁,構件少是“生”的訛變。 [2] 
省的本義是視察、察看,作為這個意義講讀音為“xǐng”。“省”由觀察外部的情況引申指觀察人自身的情況,《論語·學而》中曾子説:“吾日三省吾身。”即察看自己,從內在來觀察自己、反省自己。由本義引申可以表示探望的意思,例如“省親”即探親。 [7] 
“省”的另外一個讀音為“shěng”,借作“減少、節儉”的意思,例如“省錢”“省事”“省吃儉用”等,都是減少、節約的意思。古時“省”也指皇宮中的禁地,可看作是察視的引申,因為進入禁地當細心察視不可妄為。因中央機構設在禁地,由禁地引申為官署,魏晉後中央有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到元朝的時候建立行省制度,中書省一個,行中書省十一個,到明朝得以推廣,後來演變為固定的行政區域單位,一直沿用至現代,例如“四川省”“湖北省”等。 [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ǐng
動詞
視察;察看。

《周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漢書·韓安國傳》:“安國為梁史,見大長公主而泣曰:‘何梁王為人子之孝,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不省也?’”
省察;自省;內省;反省
泛指觀看;閲覽。

王羲之十七帖》:“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嘆慨。”

檢查(多指對自己的思想行為)。
examine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張天翼《畸人集·畸人手記》:“我只知道父親恨我,嚥着最後一口氣,還叫三叔往後別寄錢給我,‘令其自省’。”

探望;問候(多指對尊長)。
visit
《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蒲松齡《聊齋志異·羅祖》:“適參將欲致書北塞,羅乃自陳,請以便道省妻子。”
省親;歸省;昏定晨省
知曉;懂得。
be aware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詞:“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姜夔《湘月》詞:“鱸魚應好,舊家樂事誰省。”

覺悟;醒悟。

《後漢書·陳龜傳》:“冀(梁冀)暴虐日甚,龜上疏言其罪狀,請誅之。帝不省。”
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摺:“猛然省來,誠恐天晚,母親在家懸望。”
猛省;發人深省;不省人事
記得;記憶。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形容詞
善。

《詩經·大雅·皇矣》:“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新唐書·房琯傳》:“崔圓自蜀來,最後見帝,琯謂帝不見省,易之。”

名詞
古代帝王使臣慰問諸侯的禮節。

《周禮·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歲遍存,三歲遍覜,五歲遍省。”

(Xǐng)姓氏用字。



shěng
動詞
節約;減少耗費(與“費”相對)
economize;
save
《逸周書·大匡》:“無播蔬,無食種,以數度多少省用。”
楊朔《秘密列車》:“老範司機和司爐去扒拉好煤燒。煤好,就省水。”
省錢;省時;省儉;節省
免去;減掉。
decrease;
avoid;
remit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曹操《止省東曹令》:“凡人言方,亦復先東,何以省東曹?”
杜甫《聞斛斯六官未歸》詩:“老罷休無賴,歸來省醉眠。”
省略;省事
不足;不到。

《朱子語類》卷一○六:“軍人皆願得錢,不願得絹,蓋今絹價每疋三千省,而請錢則得五千省故也。”

形容詞
少;簡略。

《管子·八觀》:“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罰寡,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不罪也。”
省稱;省寫
名詞
王宮中的禁地,禁中。

《後漢書·清河王慶傳》:“帝移幸北宮章德殿,講於白虎觀,慶得入省宿止。”
《北齊書·神武帝紀下》:“孫騰帶仗入省,擅殺御史。”

古代中央官署名。
ministry
《北史·隋紀上·高文帝》:“(開皇十四年)六月丁卯,詔省、府、州、縣皆給廨田,不得興生,與人爭利。”
行政區域名,元代中央置中書省,於各路設行中書省,稱為行省。明代改行省為布政使司,自後成為第一級地方行政區域單位。
province
趙翼《陔餘叢考·省》:“今制分天下為各省,蓋仍前明之制,而明則因元之舊也。元時諸路各設行中書省,是以有省之名。前明改行省為布政使司,而口語相沿不改,故猶稱省耳。”
省區;省政府;海南省
省會

俞樾《右台仙館筆記》卷一:“汝他日還省,當訪我於鼓山。”

通“”。過失。

《尚書·洪範》:“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
《史記·秦始皇本紀》:“飾省宣義。”

通“眚”。災害。
catastrophe;
calamity
《公羊傳·莊公二十二年》:“大省者何,災省也。”

(Shěng)姓氏用字。



副詞
曾經。

岑參《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李商隱《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詩:“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

xiǎn
名詞
通“”,古代天子秋季狩獵。

禮記·玉藻》:“唯君有黼裘以誓省。”

通“獮”,指秋季狩獵前的祭祀。

《禮記·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以上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8]  《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四】【眉部】所景切(xǐng)
視也。從眉省,從屮。
𡮀,古文從少從囧。
【註釋】從少從囧(jiǒng):囧,當作𡇡,古目字。少,小也。從少從目,謂小其目而視也。此與“睇目小視也”同意。 [11] 

説文解字注

“視也”注:
段注:省者,察也。察者,核也。漢禁中謂之省中。師古曰:言入此中者皆當察視。不可妄也。《釋詁》曰:省,善也。此引伸之義。《大傳》曰:大夫有大事省於其君。謂君察之而得其大善也。
“從眉省,從屮”注:
段注:屮音徹,木初生也,財見也。從眉者,未形於目也;從屮者,察之於微也。凡省必於微,故引伸為減省字。《説文》有渻、𡞞二字,然經傳多作省。所景切,亦息井切,十一部。
“古文省,從少囧”注:
段注:按囧非也,古文目作𡇡,此與𡍬皆從之。從少目者,少用其目省之,用甚微也。 [12] 

廣韻

所景切,上梗生 ‖省聲耕部(shěng)
省,省署。《漢書》曰:“舊名禁中,避元后諱改為省中。”又姓,《左傳》宋大夫省臧。所景切。又息井切。九。
息井切,上靜心 ‖省聲耕部(xǐng)
省,察也。審也。息井切。六。 [13]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部】 省;部外筆畫:4
古文:𡮀、䁞
(xǐng)《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息並切,騂上聲。《説文》:視也。《爾雅·釋詁》:察也。《易·觀卦》: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又《廣韻》:審也。《正字通》:明也。《列子·楊朱篇》:實偽之辨,如此其省也。
又孟孫陽曰: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省矣。
又《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帝省其山。箋:省,善也。《禮·大傳》:省於其君。注善於其君,謂免於大難也。
又《小爾雅》:過也。《史記·秦始皇紀》:飾省宣義。注飾,文飾也。省,過也。
又《博雅》:省省,不安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不安為省省。
(shěng)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所景切,生上聲。禁署也。《前漢·昭帝紀》:帝姊長公主共養省中。蔡邕雲:本為禁中,避元后父名改曰省中。師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者當察視,不可妄也。
又《唐書·百官志》:官司之別曰省,曰台,如尚書,黃門,中書,秘書,殿中,內侍六省是也。《韻會》:本作𡨽。或作𨵥。
又《集韻》:簡也。《韻會》:少也。《左傳·僖二十一年》:貶食省用。《禮·鄉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注小減曰省。《史記·李將軍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注省,少也。
又《釋名》:省,嗇也。曜嗇約少之言也。
又藕名。《清異錄》:北戎藕止三孔,漢語轉譯其名曰省事三。
又姓。《左傳》:宋大夫省臧。
又與眚通。《書·洪範》:王省惟歲。《史記·宋世家》:作眚。《公羊傳·莊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左傳》《穀梁》作眚。
又《集韻》息淺切,音蘚。同獮。秋田也。《禮·玉藻》:惟君有黼裘,以誓省。注省,當為獮。
《説文》:本作𥅱。從睂省,從屮。徐鉉曰:屮,通識也。《同文舉要》:舊從目從屮,徹於目者,能省視。
又從少從目。凡物少經目則省事。眇同意。《字彙補》:又作〔⿱山省〕。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少”的第二筆楷體是點。“少”從上、左包圍“目”,“少”寬“目”窄。“少”的第一筆豎在豎中線,兩點左低右高,長撇起筆於右上格,過田字格中心後伸向左下格。“目”,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與長撇的中部相接;㇕(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橫窄豎長。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ĕŋ
董同龢系統
s
jeŋ
周法高系統
s
jieŋ/ieŋ
李方桂系統
s
jingx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w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s
i̯ɛŋ
擬音/王力系統

s
ǐɛ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s
jɛ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s
iæ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s
jä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s
ǐɛŋ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三十八梗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所景切
ʃɐŋ
上聲
四十靜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息井切
sjɛŋ
集韻
𤣗
上聲
二十八𤣗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息淺切
siæn
上聲
三十八梗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所景切
ʃiaŋ
上聲
四十靜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息井切
siæŋ
禮部韻略


上聲





所景切



上聲





息井切

增韻


上聲





息淺切



上聲





所景切



上聲





息井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siəŋ

上聲
庚青

開口呼

全清

ʂəŋ
中州音韻


上聲
庚青





葉生上聲



上聲
庚青





葉星上聲

洪武正韻

上聲


全清
蘇典切
sien


上聲


全清
所景切
ʃiəŋ


上聲


全清
息井切
siəŋ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七英影應益







陰上
第十五登等凳德






(以上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ʂəŋ
214
上聲
節省
ɕiŋ
214
上聲
反省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ʂəŋ
55
上聲
節省
ɕiŋ
55
上聲
反省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səŋ
53
上聲
節省
ɕiŋ
53
上聲
反省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sən
42
上聲
節省
ɕin
42
上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反省
sən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sən
53
上聲
節省
sən
53
上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反省
ɕin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sən
24
上聲
節省
ɕin
24
上聲
反省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sən
42
上聲
節省
ɕiŋ
42
上聲
反省
晉語
太原
səŋ
53
上聲
節省
ɕiŋ
53
上聲
反省
吳語
蘇州
səŋ
52
上聲
“節省”文讀
saŋ
52
上聲
“節省”白讀
sin
52
上聲
反省
吳語
温州
siɛ
45
陰上
節省
seŋ
45
陰上
反省
湘語
長沙
sən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ɕiɛn
31
上聲
“節省”文讀;反省
sæ̃
31
上聲
“節省”白讀
贛語
南昌
sɛn
213
上聲
“節省”文讀;反省
saŋ
213
上聲
“節省”白讀
客家話
梅縣
sɛn
31
上聲
“節省”文讀;反省
saŋ
31
上聲
“節省”白讀
粵語
廣州
ʃaŋ
35
陰上
節省
ʃɪŋ
35
陰上
反省
粵語
陽江
ɬaŋ
21
上聲
節省
ɬɪŋ
21
上聲
反省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ɪŋ
5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潮州
sẽ
53
陰上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eiŋ
31
上聲
“節省”文讀;“反省”白讀
saŋ
31
上聲
“節省”白讀
sɪŋ
31
上聲
“反省”文讀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aiŋ
21
上聲
“節省”文讀;反省
saŋ
21
上聲
“節省”白讀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2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87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10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6]
  • 5.    平水韻 二十三梗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28]
  • 6.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365-366
  • 7.    鄭春蘭.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458-459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7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169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67;1459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下[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1291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80
  • 12.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28]
  • 13.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16;319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59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28]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42,35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