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家溝村

鎖定
相家溝村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皇華鎮駐地南6公里處,三面環山,因山上橡樹、檟樹居多,故名橡檟溝,歷經演變,因“橡”與“相”、“檟”與“家”近音,為書寫方便演為相家溝,全村現290户,1088口人。明末清初形成居民定居村落。
2019年9月,相家溝村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名單。 [1] 
中文名
相家溝村
行政區類別
山東省
所屬地區
濰坊市
郵政編碼
262229
人口數量
1088人

目錄

相家溝村歷史背景

連理枝(村裏的銀杏樹) 連理枝(村裏的銀杏樹)
相家溝的聞名緣於清代文學大家丁耀亢在此隱居30餘年,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丁耀亢(1599~1670),明末清初文學家、詩人、劇作家和小説大師。明亡時曾赴北京求仕,途中曾參加南明王遵坦軍,任紀監司理,因而清廷不允其入試。後改由順天籍入試拔貢,入旗塾任教習。後曾任福建容城教諭、惠安知縣。順治十八年(1661年)隱居相家溝,修書著作,著有詩集《陸舫詩草》《椒丘詩》《江干草》等6種,傳奇劇本《化人遊》《赤松遊》《表忠記》等,小説《醒世姻緣傳》《續金瓶梅》等。

相家溝村丁耀亢

丁耀亢在相家溝隱居期間,曾依山傍水建別墅一處,佔地約4畝,自名為“橡谷山莊”。橡谷山莊主體建築有“煮食草堂”和“東溪書舍”。“煮食草堂”有樓房一座,迎門為客廳,五開間,後為荷池,北蓋居室,其後為廚灶、馬廄和伺役住房。樓房為二層木製小樓,俗稱“八角子樓”。此樓在1960年代被拆除,另建為“大隊委”大院。“東溪書舍”為丁耀亢的書齋,內設藏書樓,跨溪建在“野鶴橋”以東。“東溪書舍”曾因故焚燬,後修繕作了娃娃廟,有五蓮山光明寺和尚住持。娃娃廟於1947年改建村小學。為保護歷史文化遺址,2002年將學校遷出。院內有丁耀亢之父丁惟寧於明朝末年所植的兩棵銀杏樹,今依然生長旺盛,年年果實碩豐,數齡已400餘年,為當地一靚麗風景。
康熙八年(1669年),丁耀亢病卒,葬於相家溝西黃豆山之陽。“文革”中,墳墓被挖開,棺骨拋於荒野,族人偷埋其屍骨。1997年,丁氏族人又尋骨、聚墳、立碑。現每年清明時節,本村及僑居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丁氏後裔,在墓前聚首憑弔,場面宏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