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位比較法

鎖定
相位比較法(也叫比相法)是一種間接的頻率測量方法,用這種方法測量頻率時不但設備的結構簡單,而且有相當高的分辨率和測量精度。 [1] 
中文名
相位比較法
外文名
phase-comparison method
別    名
比相法
應    用
測頻、測向

目錄

相位比較法原理

頻率標準之間的相位比對,一般都必須在頻率標稱值相同的情況下進行。用比相法測頻,是將兩個被比對的標稱值相同的標準頻率信號之問的相位關係,通過線性鑑相器轉換成與它成線性關係的電壓信號,並通過相應的電壓顯示記錄設備進行顯示記錄,最後根據兩頻率源間的相位差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換算出被測頻率源的頻率穩定度和準確度。
由於兩頻率源間頻率的差異和變化更靈敏和細緻地反映在其相互間的相位信息中,所以相位比對的方法比直接測頻或測週期能更靈敏地反映出所測頻率源的情況。
比相法的原理是根據在某一特定時間間隔的始末兩頻率源間相位差的變化,來反映該段時間內兩頻率源間的平均頻率偏差。在許多實際場合下,相位比對又常常被轉換成時間間隔的測試。標稱頻率值相同的兩頻率源。 [1] 

相位比較法特點

與其他測頻方法相比,比相法的測量結果不是以被測頻率的整週期值的差異來反映測試結果,而是以比這整數值更精細的相位變化的差異來反映測試結果的,所以直接相位比對的精度遠遠高於直接測頻或測週期方法的精度。
另外,由於頻差倍增,所以差拍測週期的一系列測頻方法都是儘量擴大標準頻率源和被測頻率源之間的誤差成分,以便於提高顯示和觀察的分辨率。但因為設備較複雜,使用了大量的倍頻器和混頻器,所以線路噪聲使被誤差倍增後的信號的信噪比隨着倍增倍數的增加而呈現出一種非線性的關係。同時,因比對設備噪聲的引入,比對精度也在降低。 [1] 

相位比較法應用

測向:同比幅法對應,若接收系統中設置若干個通道,它們具有不同的天線,包括天線的位置、特性、指向等,且系統相位差響應與方位角是一一對應的函數,通過對信號相位差的處理就可以測量信號方位,這就是比相法測向的機理。信號之間的相位差與信號本身到達偵察系統時的強度無關,因此比相法不必消除信號的幅度。
但相位的存在是以信號僅有一個固定的載波頻率為前提的,因此比相法測向也是以被測向的信號僅有一個固定的載頻為前提。這與振幅法有很大的不同。在振幅法測向中,只要系統的響應對於頻率不敏感,信號本身含幾個載頻,它們的相對大小如何,是不影響系統的工作和測向的結果的。
比相法測向是根據測向天線對不同到達方向的電磁波的相位響應來測量輻射源方向的。 [2] 
參考資料
  • 1.    宣宗強,於建國,秦紅波,高建寧,李西安,白小平編著,電路、信號與系統實驗教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08,第74頁
  • 2.    趙惠昌,張淑寧主編,電子對抗理論與方法,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03,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