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盲人瞎馬

鎖定
盲人瞎馬(拼音:máng rén xiā mǎ)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 [1] 
“盲人瞎馬”的原義是盲人騎着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盲人瞎馬
拼    音
máng rén xiā mǎ
近義詞
履冰臨淵履薄臨深
反義詞
萬無一失
注音字母
ㄇㄤˊ ㄖㄣˊ ㄒㄧㄚ ㄇㄚˇ
成語出處
《世説新語·排調》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狀語

盲人瞎馬成語出處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盲人瞎馬”。 [1] 

盲人瞎馬成語故事

殷仲堪、桓玄、顧愷之三人都是東晉名士,他們關係密切,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兒。殷仲堪是陳郡人,曾經擔任荊州刺史。仲堪是個孝子,有一年,父親得了重病,他衣不解帶在病榻前服侍。一天, 他見父親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枯稿,不由得潸然淚下,待伸手去拭淚時,忘記了手中還有藥,藥不慎進了眼睛,從此他的一隻眼睛就瞎了。殷仲堪待人熱情,喜歡結交朋友,家中經常高朋滿座。 [2] 
桓玄是東晉名將、南郡宣武公桓温之子。桓温死時,桓玄才七歲,他替父親守孝三年期滿時,府州文武官員前來向他的叔父桓衝辭行。桓衝撫摸着桓玄的頭説:“這些都是你父親的老部下啊!”桓玄聽了,淚流滿面。那些官員都感到非常驚異,覺得這個孩子不可等閒視之。長大後,桓玄身材魁梧,氣壯聲洪,多才多藝。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不少名士都極力想和他結交。 [2] 
顧愷之,字長康,東晉傑出畫家。興寧二年(公元364年),顧愷之在建康城西南的瓦官寺做壁畫,繪維摩詰像。維摩詰居土是佛教信徒中在家修行的典範,一向被視為繪畫的難點,顧愷之卻憑着畫技把他畫得惟妙惟肖。這事在當時引起轟動,為他博得了“才絕、畫絕、痴絕”的美名。他曾經擔任過桓温的參軍,深得桓温的信任。桓温死後,他又擔任殷仲堪的參軍,與桓玄、殷仲堪來往甚密。 [2] 
這天,桓玄和顧愷之相約來到殷仲堪家裏。坐定後,他們開始喝茶閒聊,先是談些自然界的景象,後來有人提出講故事比賽,誰講得最驚險,誰就算贏。大家都點頭同意。桓玄最先説:“矛頭淅米劍頭炊。 ”這話的意思是:用長矛的尖頭淘米,用劍燒火做飯。殷仲堪接着説:“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説一位年紀很大的老翁懸掛在一根乾枯的樹枝上,自然險得很。這時旁邊有人又接着説了一句:“井上轆轤卧嬰兒。”井台的轆轤上睡着一個嬰兒,聽起來更險。顧愷之見輪到自己了,不慌不忙地説:“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仲堪嚇了一跳,下意識地想到自己瞎了的那隻眼,脱口而出:“啊, 這太可怕了!” [2] 

盲人瞎馬成語寓意

“矛頭漸米劍頭炊、百歲老翁攀枯枝、井上轆轤卧嬰兒”確實已經夠兇險的了,但顧愷之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更是險到了極致。這個故事的啓示意義不言而喻。雖説人定勝天,但在困難面前,一副血肉之軀的人其實很渺小與脆弱,不堪一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能用拳頭打死老虎的武松也要喝下大量烈酒,憑着酒興才制服兇狠的老虎,況且弱不禁風的人要冒這個險,豈不是有去無回?當某一領域是自己的盲點、禁區時,就不要再魯莽闖入去了。即使你的僥倖心理榮幸“得逞”助你度過讓旁人捏一把汗的危險,這種幾率是微乎甚微。人們無論做什麼事,動手之前都應該仔細謀劃。 [2]  [3] 

盲人瞎馬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盲人瞎馬”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1] 
  • 運用示例
現代作家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我不能叫你盲人瞎馬地去亂闖。” [1] 
參考資料
  • 1.    盲人瞎馬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254
  • 3.    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