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浚

(明代官宦)

鎖定
盧浚(1464-1569),字希哲,號別溪子,晚年號歸溪。明浙江天台人,明代進士,授刑部主事,明弘治年間任黃州郡守,官至刑部侍郎。 [1] 
中文名
盧浚
出生日期
1464年

盧浚官場經歷

盧浚為官勤政廉直,學識淵博,重視鄉間教育。在黃州為官期間,率先捐體置辦問津書院房產,購邑李集鄢家山等處學田,以資助問津書院貧寒之士讀書生活費用。 [1] 
弘治十年(1497)盧浚在黃州知府任上,還極力倡導恢復東坡遺蹟,建設赤壁等名勝古蹟。使東坡遺蹟形成了規模性的建築羣。 [1] 
盧在任期間每逢問津書院春秋祭祀之期,則親臨書院主鬯,為官民士子敬重。 [1] 
父親盧世顯任沛縣教諭。家學薰陶,加上資質聰慧,使他鶴立於同輩之中,七歲即善詩對。一次,來到宅旁學館,館師王崇重出對:“九霄鵬翮豈同沙渚小鷗飛”,盧浚隨口對以“三尺龍身不如池塘羣鯉躍。”館師驚訝地説:“你祖父和父親都是進士出身,你一定能夠超過他們。”果然,盧浚十七歲就中了舉人,廿二歲成進士,與館師同榜。朝廷分發盧浚到大理寺任職。從政之初,在審訊中,他對罪犯用刑過分,造成傷殘,退堂之後反省,深自責備,就悄悄地把刑具焚燬,決心做一個公正廉明的官吏。弘治五年(1493)十二月,任工部營膳清吏司主事,差督臨清磚廠三年,除弊興利,省下十萬兩銀子。改授刑部廣東司主事。弘治九年(1496)升任刑部員外郎,奉明孝宗之旨赴南直隸(今江蘇、安徽一帶)會同有關官員,將在押罪犯,逐一秉公審理。他重證據,不偏於原告,務得實情,剖決冤獄,保全了百餘人的生命。他還敢於杖皇親,抑權奸,聲振朝市,被擢任郎中。寧嘉之際,由於忌妒者的中傷,出知黃州。吏部尚書屠滽深以為憾,經常對人嘆惜説:“像盧浚這樣有才學的人,朝廷應該大用才是,為什麼只讓他沾惠一方?”盧沒下車伊始,雷厲風行,杜絕奔競説情,實行掃除積弊的六條措施:修學宮,毀淫祠,破邪説,除水患,嚴國法,勸農固本,人民各安其業,獲得“一方几臻至治”的聲譽。黃民呼為邵文、杜田,卸任時士民為他立遺愛碑。繼任者曹濂貪墨成性,暴斂橫徵,刮地三寸。人民盼望盧浚再任,唱出了“盧某再來天有眼,曹濂不去地無皮”的歌謠,將他崇祀在鄉賢祠中。這次盧浚調任江西南安知府,出於言官誣陷,後又改任福建邵武。但他依然故我,清廉公正一如黃州時。 [1] 

盧浚人物故事

盧浚在黃州的官做得不長,但是流傳下來的故事不少,顯然,老百姓敬他愛他,經常説他的事,並且被一些書籍記載以至傳頌至今。據舊志載:“盧浚一日泛舟江上,風起舟子頻呼楠木大王,問何故,答曰是妖。盧浚回府後,撰寫文牒至水府,限三日以木至,三日後前往視之,見一木自樊口至,盧即命人縛之登岸,用作修建書院大殿殿柱,妖遂滅。”今問津書院講堂長十幾米的大杉木料即為長江木排所至。 [1] 
明朝舊街王氏王同軌寫了本《耳譚》的書,其中講述了盧浚在黃州的一個故事。故事説:盧浚有一天坐在府衙的大堂上,打起了瞌睡,還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走出老城的一字門,到了一個叫織染橋的地方。在橋東,有一個老婦人,請他吃餈粑。老婦人做得極好,盧浚飽餐一頓。直到醒了,還覺得自己口齒之間殘留香膩。盧浚覺得夢很怪,讓下屬到織染橋去看一看。下屬到了知府夢見的現場,發現有個老婦人正在祭奠自己早已死去的丈夫。在供品中就有餈粑。這個下屬打聽到,老婦人丈夫死了32年,而當時盧浚恰好32歲,更巧的是,這個祭日恰好正是盧知府的生日。下屬回來報告,盧知府覺得很奇怪,讓人把老婦人請到衙門。一看,正是自己所夢到的人。盧浚為此送給老婦人“金一斤”,讓她養老。 [1] 

盧浚主要成就

盧浚將“所見山水崖谷之奇,園林圖畫之勝,高明僚友之唱和,與夫身世間可喜可愕可歌可泣之情況,一切寓之於詩”。無論古風近體,雄渾雅健,時露憂國愛民之情,有杜工部遺風,編為《渺粟稿》。嘉靖四十一年(1562)付梓。又於政務之餘蒐集當地古蹟題詠,編成《古黃遺蹟集》一卷,以詩賦為主,雜以祭文、碑記。其為《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存目。 [1] 
盧浚有《歸溪年譜》一卷、《渺粟集》和天台《遊石橋諸山記》《歷寒明諸寺記》等行世,其主持編纂《弘治黃州府志》10卷。 [1] 
參考資料
  • 1.    李森林.問津文化叢書·問津人物.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