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楚高

鎖定
盧楚高先生曾任泰國盧氏宗親總會永遠名譽理事長、暹羅揭陽會館理事長、榕江慈善福利會董事長、挽卿養老院院長、泰華詩學社副社長、泰國潮州會館常務委員兼詩學組主任。
中文名
盧楚高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務
董事長

盧楚高人物概述

盧楚高先生曾任泰國盧氏宗親總會永遠名譽理事長、暹羅揭陽會館理事長、榕江慈善福利會董事長、挽卿養老院院長、泰華詩學社副社長、泰國潮州會館常務委員兼詩學組主任。他在泰國從商奮鬥數十年,以經濟長才,晚年吟讀詩史,撫琴弄墨,胸懷陶然。1988年10月22日在泰京仙逝,終年77歲。盧老雖已仙逝,但他的人格和生前的許多功績,都留在廣大僑胞的腦海中:他為人厚道,處事練達,待人和藹,熱愛桑梓,博學多才和廣交朋友,受人敬佩。

盧楚高家境清寒

盧夫子楚高,粵之揭陽玉白鄉人,幼而聰敏好學,成績冠儕輩,年l6,畢業於石母守約學校,已對古文詩詞頗有心得,奈家境清寒,弗克升學,晚間仍勤奮補習國文,奠定文學基礎,25歲應族人敦請,在鄉辦學,任執教鞭,諄諄善誘,學子尊而親之,儼如子弟之敬愛其父兄也。任教二年餘,其如鶴科所人,不敷出支,負債400銀元,認為長此固循,將陷萬劫不復,故決心遠遊重洋,發奮圖強,當斯時也,椿萱壽邁八秩,舐犢情深,先生難抑悲懷,肝腸寸斷,飲泣拜別。

盧楚高初履泰京

初履泰京,年27,鄉人曾以重執教鞭相邀,月薪僅1O銖,毅然婉謝,寧願肩挑擔子,沿街挨户,替人修理鐘錶,如是者年餘,悉將心血結晶清還家園債務,深引為慰。翌歲,在耀華力路良友理髮店門口一角,擺定修理鐘錶。未及二載,先生時來運轉,付出1200銖,項承上址,擴充營業,改名展亞鐘錶行,以迄至今。在此數十寒暑過程中,先生擅計然術經營得法,生意一帆風順,扶搖直上,囊篋豐盈。後來他派兒子到美國紐約、長島創業珠寶行,生意更興隆。

盧楚高熱心公益

先生常急人之急,憂人之憂,尤其對家鄉公益事業,莫不悉力以赴。37歲回鄉省親,適洪患為災,寨前北溪堤防盡被洪流衝擊崩潰不堪,致農田三冬失收,造成鄉人三餐難度,凍餒堪虞,先生觸目傷心,即出巨資國幣2億元,修築堤防,併購白米番薯濟助餓饉鄉人,每人得白米12斤,番薯90斤,一時歡天喜地,歌頌先生之仁德。
此外,再捐建育才學校,栽培後進,如斯義舉,鄰里稱揚。迨39歲時,再度返鄉,創建先尊翁茂發公祠庶盡慎終追遠,又於萬佛歲府廊哩地區,建盧氏家祠及北標府廊坑縣盧氏五綿堂紀念祖先,並規定每年二月初一及十五日,派下子孫前往祭祀,藉崇報本。並於金獅墓苑,塋造福基,預為窀穸,此皆先生之願望也,至茂發公祠,先生自撰祠記,刻於祠內,文日:“先考茂發公,居貧食力,終歲勤勞,稱得温飽,年五十六,始生楚高,舐犢情殷,雅望樹立,高少時,睹先君年逾古稀仍事操作,常暗自戚然,乃奮志遠渡重洋,稍有成就。民國廿九年冬,先君卧病擬即歸省,奈阻交通,慈靄父親遽爾永別,痛切皋魚,迨海道通,高始回國,所幸慈幃健在,子侄盈膝,良足告慰,惟居室湫隘,承族眾贊同卜築,月餘落成,賴以祀先承笑;稍盡烏私云爾。庚寅男楚高謹識,”1985年,盧楚高先生等旅泰鄉親集資泰幣225萬銖,興建揭陽華僑中學泰華樓。盧老熱愛梓里,興學育才,受人敬愛。

盧楚高姐弟情深

先生只有姐弟人,雙親以為人丁稀少,不甘嫁出,招婿入贅,產下八男二女,先生視若己出,琴心培養,皆受大中小學畢業,嫁娶俱各成家立業,其姐年已古稀,1983年春申請蒞泰旅遊探親,機場見面時姐弟互抱大哭,足見先生手足關情,觸景賦詩二首,以表親切。
詩云:“姐弟相逢夢變真,淚流互抱訴前因;卅年流亂幸安健,後福無窮不老春。”先生天賦仁慈,謙恭和藹,見義勇為,於是乎交遊甚廣,人緣極佳,有聲於時,相繼膺任諸多要職。

盧楚高先生夫人

先生有夫人陳淑端、陳淑卿兩女士,產子女共10人。長媛秀香在祖國大學畢業,在政府任職;長郎潮光夫婦在港經商;次媛靜娟與次郎光正現居美國紐約,開創金璇珠寶行三間;三媛韻娟偕婿經營珠寶業於香港;三郎森林夫婦,四郎光明夫婦及五媛麗娟皆在先生手創於泰京耀華力路之展亞珠寶古玩行及長江珠寶行、長江古玩藝術行擔任要職;四媛鴻娟與其外子在美國德州創古玩行;五婿留學德國為製藥博士,現任職德國藥廠;六媛綠娟,夫唱婦隨,協辦進口瓷器業,盈庭桂馥蘭芳,前程似錦,未可限量。先生內外兒孫50餘人,孫輩分別肆業於大中小學,俱皆挺秀超羣,孝道有嘉。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誠哉斯言也。

盧楚高情繫詩社

樂在異邦興詩學。湄南詩學之興已有近百年曆史,人才輩出,盛極一時。今有泰華詩學社,宣揚中華文化,闡明詩教,加強中泰文化交流,這與盧楚高先生所做的貢獻分不開。他深有體會地説:“詩是可以移風易俗和陶冶性情的。詩學之興,宣揚文化於海外,己之責任,義不容辭。”
活躍在泰國文化界的泰華詩學社,成立於1977年9月。該社100多名詩友遍佈泰國各地,他們情關故里,熱愛中華文化,以詩會友,弘揚中華詩學,增進中泰友誼;該社推選丁家駿為名譽會長,黃繼蘆任社長,盧楚高任副社長;同年重陽節,由盧楚高副社長主盟《重陽雅集》,泰國法政大學校長陳貞煜博士應邀出席,他以純正潮語朗誦唐。王維《重九登山》一詩,引發僑胞縷縷鄉思;會後刊印《重陽雅集》,名噪一時,泰國各華人報紙的詩壇吟苑常見盧先生之佳作。
泰華詩學社自成立以來,社務蓬勃發展,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慶百花壽辰,五月初五紀念屆原詩人節,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分別舉行《花湖雅集》、《端陽雅集》、《中秋雅集》和《重陽雅集》。每逢雅集,由詩學社正、副社長輪流主盟,柬請詩友參加。
詩學社特別重視對外聯絡工作,自1977年至1979年間,先後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並組團回國到北京、南京、蘇州、杭州、廣州和潮汕觀光旅遊,拜訪詩友,同時與潮、梅籍詩友迴歸故里探親訪友,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接待。1986年元宵,詩學社又邀請廣州詩社歐初、關山月等著名詩人、畫家一行10人前往泰國觀光聯誼,吟詩作畫,增強友誼。
1980年他出版《題襟集》,匯己未中秋與丁巳重陽詩稿,雅集羣賢題襟唱和,弘揚泰華詩教,為宣揚中華文化,加強中泰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現錄《丁巳重陽雅集請柬》,以饗讀者。
龍山獵獵運風微,紅葉題襟海角稀:
樓外霞鮮秋釀酒,籬邊菊綻露凝扉。
冀無絲雨重陽晦,欲插茱萸綺夢違;
開到黃花香晚節,探驪鷗共彩雲飛。
又逢客裏過重陽,重山重水憶故鄉:
萬里秋光收眼底,盈瓢詩思寫天長。
無涯碧樹懷人遠,一發青山展齒蒼;
簡擘情真邀白鷺,年年歡醉菊花觴。
1986年元宵,盧老率領暹羅揭陽會館祝賀團一行70多人,參加揭陽華僑中學泰華樓落成慶典。返泰前夕在汕頭華僑大廈與侄兒盧安文惜別贈詩一首:
殊方哥跡日悠長,淡飯清茶味亦香;
遣興有詩論氣節,立言無忝護綱常。
梅雖骨瘦嘗欺雪,菊到枝殘敢傲霜;
閲盡滄桑逢七五,偷同晤徹看人忙。
翌年又作《知足》一詩寄贈侄兒:
五十年來別故鄉,回頭往事倍心傷;
人情冷暖曾深歷,世味辛酸已飽嘗。
創業微成堪喜慰,齊家和順貴綱常;
晚晴煥彩花爭發,嘯傲湖山體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