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廉若墓

鎖定
盧廉若墓,位於廣州市白雲山雙溪別墅後面的青龍崗上,為盧廉若及其妻妾合葬處。墓葬雖建於1927年,但整座墓按清代墓葬的形式用花崗石砌築,為抄手墓,分墳頭、山手、月台和后土護嶺等部分。墓依山勢而建,氣勢恢弘。
中文名
盧廉若墓
地理位置
廣州市白雲山雙溪別墅後面的青龍崗上
佔地面積
483.5 m²
建    於
1927年

目錄

盧廉若墓概況

墓葬雖建於1927年,但整座墓按清代墓葬的形式用花崗石砌築,為抄手墓,分墳頭、山手、月台和后土護嶺等部分。墓依山勢而建,氣勢恢弘 [1] 
墓碑文刻:“清誥授資政大夫廿一世廉若盧公封夫人盧母陳太夫人合墓”。山手兩邊立石碑。石碑文:“廿一世庶妣盧母郭氏張氏黃氏孺人墓”,左碑文“廿一世庶妣盧母區氏陳氏孺人墓”。 [1] 
民國盧廉若墓坐西北朝東南。由花崗石砌築。交椅墓。分墳頭、墳山手、月台、后土護嶺等幾部分。前後總長30 。6米,前台寬15。8米,佔地而積約483。5平方米。 [2] 
該墓依山勢而建,氣勢恢弘。墳前有三級平台.兩側立華表、旗杆夾右、石獅、石羊、石馬、石雕文臣武將及抱鼓石。欄杆柱又還雕刻嶺南佳果楊桃、柚子、石榴、佛手等。墳頭用花崗石砌築成半圓形的石牆,正中最高處,雕刻有祥雲湧月,下立一連州青石碑。碑文為“清誥授資政大夫廿一世廉若盧公(誥)封夫人盧母陳太夫人合墓”。碑前有一拜桌。山手分為兩級,為花崗岩石牆,第一級山手兩邊掛榜立石碑,右碑刻“廿一世庶妣盧母郭氏張氏黃氏孺人墓”,左邊碑文刻“廿一世庶批盧母區氏陳氏孺人墓”。第二級山手兩邊各立一碑,是汪兆鏞為盧廉若撰寫的碑文。墳頭後面倚山勢建有4級護嶺,每級護嶺中間都雕有祥雲湧月,最高一級護嶺正中有“盧山後土龍神”碑,其左立有“奉天誥命”碑,右邊還立有1915年10月黎元洪題的“樂善好施”碑。 [2] 

盧廉若墓墓主

盧廉若(1878—1927),名鴻翔,號廉若,生於廣東新會鄉間,17歲補新會縣弟子員,在鄉中創組義學,倡辦普仁堂,後遷居澳門,是清末民初澳門的富商,又是一個慈善家和教育家。在澳門創辦孔教學校,自任校長,免費招收貧家子弟就讀。他又是澳門鏡湖醫院的董事長、澳門商會的第二任主席。由於他在澳門的功績,葡國政府曾授予他一等十字勳章。辛亥革命期間,盧氏曾資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1-2] 

盧廉若墓現狀

1999年7月27日,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現由市政管理局、市園林局主管,白雲山管理局管理。 [1] 
2008年11月,被公佈成為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