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作孚紀念館

鎖定
盧作孚紀念館 [1]  位於北碚區朝陽街道文星灣一巷1-33號,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呈三進三重殿四合院佈局,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館內以圖片、文字、實物、影像展陳為手段,集中展現了盧作孚先生興辦教育、創辦實業、抗日救國、啓迪民智,推行鄉村建設實驗,為了救國強國之路而奮鬥的愛國主義情懷。
為紀念“北碚之父”盧作孚先生,北碚區對峽防局舊址進行保護性修繕,將其闢建為盧作孚紀念館。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盧作孚紀念館
地理位置
重慶市北碚區文星灣一巷1-33號
佔地面積
3300 m²
投用時間
2012年9月9日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盧作孚書畫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作孚紀念館歷史沿革

嘉陵江三峽匪患猖獗,1923年文昌宮內設立江巴璧合特組峽防團務局,原北碚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朱菲範介紹,1927年盧作孚出任江(北)、巴(縣)、璧(山)、合(川)四縣特組峽防團務局局長,將此地設為峽防局辦公地,進行鄉村建設實驗。此處也是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區署、北碚管理局、重慶市北碚行政管理處的所在地,是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初的北碚政治、文化中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碚作為國民黨的遷建地,數千社會名流、文化名人、科教專家聚集於此共同抗日,北碚遂成為20世紀聯合國地圖上,與北京、上海齊名的中國文化重鎮。“峽防局一直是北碚行政中心,盧作孚、盧子英兄弟有關鄉村建設的大部分決策都在此制定實施。”
建國後,峽防局被改建成為普通居民區,最多時有20多户人在此居住,由於年代久遠,這棟古建築搖搖欲墜,佈滿塵土。2009年,該址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於是北碚區嚴格按照“修舊如故”原則完成保護性修繕,170多根柱頭中有20多根原始柱頭都以最大限度予以保留。5棟主體建築建面為1320平方米,包括三重大殿、兩側耳房及吊腳樓組合。裏面還有一壁價值連城的漢磚牆,這批磚燒製期可追溯至秦漢。
2012年9月9日,盧作孚紀念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該館還是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 、重慶市抗戰遺址文物保護點、重慶市科普基地。

盧作孚紀念館建築佈局

盧作孚紀念館共分為四個展區。一展區主要介紹盧作孚勤奮求學、投身革命、艱難探索、教育教國、實業救國、成立民生公司的經過;二、三展區主要介紹盧作孚主持的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四展區主要介紹盧作孚全力投身抗戰創下的卓著功勳,以及抗戰勝利後迎接解放。 [2] 
紀念館由4個圖片和實物展區、5個場景還原展室、1個放映室、1個紀念盧作孚專題書畫展組成。館內陳列140張珍貴歷史照片,72件文物和文獻資料,34件文物代用品,集中展現了盧作孚先生為尋找救國之路,創辦教育、興辦實業、啓迪民智、推行鄉村建設試驗的愛國主義情懷。

盧作孚紀念館展出內容

從市民處徵集來的古物件在原盧氏兄弟的辦公室內悄然放置,試圖還原他們在書桌前伏案工作、發號施令的歷史場景。館內,可見穿鬥結構,青瓦歇山頂,整個紀念館居雄峙嘉陵江畔,與魚白石相望。
人物生平
盧作孚先生像 盧作孚先生像
盧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重慶市合川人。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民生輪船公司(現民生集團的前身)的創辦者,
民生公司到1949年,擁有148艘江海輪船,投資60多個企事業單位,成為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他青年時便提出教育救國,併為之奮鬥。自學成材後創建學校、圖書館、博物館,普及文化和教育。以北碚為基地,從事鄉村建設的理論探索和社會實踐,獲得成功。
有《盧作孚集》傳世,是重慶人乃至中國人在上個世紀前半葉最有價值的心智和實踐的結晶之一

盧作孚紀念館參觀信息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文星灣一巷1-33號
盧作孚紀念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