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盤錦大米

鎖定
盤錦大米,盤錦市名特產品。盤錦大米外觀晶瑩剔透、顆粒如珠,做成米飯柔軟潤滑、清香適口。這是由盤錦的土壤、水質、氣候加精良的耕作技術等綜合因素促成的。 [1] 
盤錦水稻種植始於清代。1928年,張學良將軍組建“營田公司”在故鄉大面積開荒種稻。新中國成立後,逐步發展成遼寧省最大的國營農場羣——水稻的集中產地。2002年,盤錦大米原產地域保護獲國家批准,國務院命名盤錦市為有機米生產基地。2003年,水稻種植面積10萬公頃,其中優質水稻種植面積8.5萬公頃。其中,蟹田種稻3.73萬公頃,有機大米0.67萬公頃,富硒大米0.67萬公頃;生產水稻73.3萬噸,加工精製大米61.7萬噸。有6家企業生產的盤錦大米獲“遼寧省優質產品”稱號。盤錦大米已遠銷國內20餘省市,出口世界五大洲的15個國家和地區。 [1] 
2019年11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經評估該品牌價值500億元以上。 [2-3]  2019年12月23日,入選“中國農產品百強標誌性品牌”。 [4]  2020年,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保護名單。 [5] 
中文名
盤錦大米
意    義
盤錦市名特產品
外    觀
晶瑩剔透、顆粒如珠
產    地
盤錦

盤錦大米歷史淵源

盤錦水稻種植的歷史已達百餘年。據史料記載,1907年盤錦開始水稻種植,之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928年,張學良創辦了“營田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東北地區水稻生產機械化的先河。 [6] 
1948年,盤錦解放後,政府開始了大規模墾荒造田,興修灌溉網,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國營農場為單位進行農田開發建設,為盤錦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盤錦的歷史上,獨特的“移民文化”也促進了稻作文化的發展。上世紀60年代末,數以萬計的“五七大軍”和知識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盤錦,開發“南大荒”。他們參與農村生產建設,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動了盤錦水稻耕種技術的進步。在他們與當地農民的共同努力下,長滿蒿草的鹽鹼地變成了大片的稻田。“盤錦大米好吃”,隨着70年代末知識青年陸續返回家鄉,這句話傳遍了全國。 [7] 
2003年,盤錦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04年,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了“盤錦大米註冊證明商標”;2007年,盤錦大米同時獲得“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殊榮;2008年,盤錦大米被指定為“北京奧運會專用米”。

盤錦大米產地環境

盤錦大米 盤錦大米 [8]
盤錦市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又被稱之為“遼河金三角”。
盤錦市位於遼寧省西南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境內地勢平坦,多水無山,有大小河流21條,海岸線長118公里。西鄰錦州,東界鞍山,南臨遼東灣,地處遼河下游,市中心距省城瀋陽150公里。全市轄雙台子、興隆台、大窪三區和盤山縣。區域面積3959平方公里,總人口120萬。境內地勢平坦,多水無山,海岸線長118公里。有適宜的温度條件和較長的生長期以供水稻生長髮育和籽粒成熟,具有充足的河水灌溉,土壤沒有工業污染,且具有一定的偏鹼性,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盤錦的水稻成為響譽全國的優質產品。
由於有合理的温度條件和較長的生長期以供水稻生長髮育籽粒成熟,有西遼河水灌溉,又無“工業三廢”污染,特別是具有偏鹼性土壤所特有的生長優質粳米的特性等有利條件,因而生長出的粳米直鏈澱粉含量低,韌性強,口感好。加之選用優良粳稻品種,嚴格按照生產有機食品的農業技術操作規程進行農事作業,諸如施用生物有機肥,採用農業措施綜合防治病蟲害,實行機械、人工滅草和放養河蟹滅草等,都為生產優質精製的盤錦大米奠定了基礎。對盤錦土壤的檢驗結果還發現,盤錦土壤中氯離子含量較大這會使大米澱粉在糊化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油狀的薄膜,使盤錦大米外觀更亮,口味更好。 [9-11] 

盤錦大米種植技術

1.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鬆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多用機器整地了;
2.育苗: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或者使用專門的育苗箱育苗。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裏。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用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4.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櫱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6.灌排水:一般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和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7.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8.乾燥、刪選: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曬穀,定期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12] 

盤錦大米品質特徵

表1 表1 [13]
盤錦大米籽粒飽滿,長寬比較適中,色澤青白,氣味清香,堊白度小,食味品質較好。根據國家標準《大米》(GB1354-86)、優質稻穀標準(GB/T17891-1999)與盤錦大米標準(GB18824-2002)中的各項質量指標對比(表1)可以看出,盤錦大米的各項質量指標均達到優質稻穀標準,並在色澤和氣味上有着盤錦大米獨有的特色。在各項理化指標中,盤錦大米也有着明顯的優勢,比如糊化温度低、直鏈澱粉含量較低、膠稠度高、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豐富等。 [13] 

盤錦大米生產情況

1986-1990年5年間,盤錦市共生產糧食331.5萬噸,商品率為54%,其中水稻面積穩定在7.6萬公頃,5年產量累計35.8萬噸。大窪縣水稻畝產超過625公斤,在北方省、市、區單季稻中居第一位;水稻商品率高達72%,為全省之首。1999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89.2萬噸,其中以優質米為主的水稻產量81.8萬噸,均創歷史最高水平。2001年,推廣水稻優質新品種8萬公頃。2002年,大力實施百萬畝優質稻工程,遼粳294、遼粳7、遼粳371等優質水稻種植面積7.33萬公頃,佔水稻種植面積的70%,其中稻田養蟹、蟹田種稻綠色大米3.77萬公頃,富硒米2萬公頃。2006年,全市水稻播種面積達到10.5038萬公頃,總產量達到98萬噸。 [14] 

盤錦大米盤錦大米成因

盤錦大米特有的土質條件

盤錦大米 盤錦大米 [15]
“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盤錦地區經歷多次地殼升降,海陸交替變化,形成的地質構造主要為第四系散積層,地層齊全,沉積厚度較大。
盤錦市志記載:“距今約6億至9億年間的元古代,這塊土地為古淺海淹沒。由於受五台山運動的影響,這裏火山活動頻繁,大量岩漿浸入,上升為陸地。後來的薊縣運動使盤錦地區下降為淺海,為沉積淺海相灰巖、泥灰岩、頁岩等地層。
距今約0.8億至2.3億年的中生代,由於受印支運動及燕山運動影響,中生代初期上升為陸地,處於風化剝蝕環境。中生代中期以後,盤錦地區發生多次升降運動,並伴隨着火山噴發活動,沉積環境為內陸湖泊及湖沼相間的陸相礫岩、沙礫岩、沙岩、頁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等。
進入第四紀以後,由於受喜馬拉雅山運動影響,下遼河平原的海陸輪廓變化異常頻繁。中更新世以後,下遼河平原共發生三次海浸。因此,今大遼河河口及遼河河口堆積3個海相沉積地層及海陸交互相地層。後期由於平原不斷下降,東西兩側低山丘陵相對不斷上升剝蝕,陸相碎屑物質不斷向海岸河口堆積,海岸線不斷南移,沿海灘塗相繼成陸。
自中生代以來,發生一列區域性的北東方向及北向大斷裂,切割前中生代的古構造,形成一系列北東和北北東方向展布的開闊平緩斷陷構造,呈現出東西分帶,南北成塊的新構造格局。
盤錦是從“燕山運動”開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積盆地,經過漫長年代的河流沖積、洪積、海積和風積,不斷覆蓋着深厚的四系鬆散沉積物,且鹽鹼成分高。”(《盤錦市志》綜合卷第352-356頁)
盤錦處於遼河入海口,遼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作為退海平原,它是由大遼河、遼河、大淩河上游即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四省區的黑土、沙土、黃土沖積而成的。其海拔平均5.3米,最低處僅海拔0.3米。這就形成了盤錦獨特的水鹽運動規律,土壤返鹼嚴重是盤錦水鹽運動的主要特徵。由此,形成了盤錦土質獨特的耕層土壤PH值為8.0-8.9的鹽漬型偏鹼性和土壤表層鹽鹼,下層粘度大,地表水層不易滲透的土壤特徵。而這種土壤特徵,有利用水稻生長中以苷鍵相聯而聚合成的澱粉形態分子結構的形成。
土壤的成分就是作物的成分。歷經百多年來的探索和耕耘,盤錦的土壤狀況呈以下狀態和分佈:盤錦土地面積378萬畝。其中,“水稻土”總面積140.57萬畝,佔總土壤面積的37.2%(主要分佈在盤山縣、大窪區的沿海平原和遼河沿岸)。其中:“鹽漬型水稻土”138.6萬畝,佔“水稻土”總量的98.6%。地下水位0.3-1.6米,水質礦化度1-20克,PH值8.0-8.9,有機質含量1.0%-3.0%,全氮0.055%-0.165%,全磷0.49%-0.16%,全鉀2.15%-2.69%,速磷3-6PPM,速鉀180-360PPM。“淹育型水稻土”面積1.97萬畝,佔水稻土總面積的1.4%(分佈在盤山縣的大荒、高升鎮和大窪區的西安、東風一帶)。土壤鹽分含量小於0.1%,地下水位1-2米,水質礦化度底於1克/升,PH值8.0-8.9,有機質含量0.9%-3.05%,全氮0.055%-0.224%,全磷0.094%-0.102%,全鉀1.655%-2.58%,速磷3-6PPM,速鉀60-180PPM。盤錦特定的原生態和改造後的土壤條件,為盤錦水稻的生長、繁育及盤錦水稻特質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盤錦大米科學利用水源

水,是水稻種植的另一個關鍵要素。水的品質,科學用水,對水稻的生長和水稻的品質有重大影響。盤錦是九河下梢之地,境內有大小河流21條之多。面對盤錦的水情、水況和盤錦水鹽運動的規律,盤錦建設了科學完備的水利設施系統,存蓄良水,調控用水,針對水稻生長,做到能灌能排,壓鹽治鹼得心應手。同時,掌握流域水情、水況,取良避污。
盤錦稻田灌溉用水主要取自雙台子河。原因是雙台子河水系主幹長1394公里,發源於河北省北部七老圖山,流經內蒙古昭烏達盟和哲里木盟草原、吉林南半部的山區曠野和遼寧西北部山區,流域內沒有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大工業也不多。雙台子河水量季節性強,一年大部分時間呈半乾涸狀態,只有春汛、夏汛水量豐沛。因此,雙台子河水系比大遼河水系污染少。
有效利用雙台子河的春汛和夏訊。春汛也叫桃花汛,由該水系22.89萬平方公里流域上冬季積雪融化而來。用春汛水滿足盤錦水田泡田、插秧的全部用水。每年的七八月份,雙台子河流域進入雨季,境內河水暴漲,形成夏汛。此時正是水稻生長需水高峯期。暴漲的河水不但滿足灌溉之需,而且可以提供水庫蓄水。僅有4071平方公里的盤錦市建有七大水庫:遼濱水庫、三角洲水庫、疙瘩樓水庫、榮興水庫、八一水庫、紅旗水庫和青年水庫,庫內水質終年保持高標準。
盤錦的水情和盤錦掌控水情,合理利用優質水源的能力,為盤錦優質水稻的種植提供了水資源保證。

盤錦大米適宜的氣候條件

盤錦屬於温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温8.4℃。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無霜期為153--195天。降水適中,年均降水623.2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夏季平均降水量為392.1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62.9%。蒸發量大於降水量2.7倍,年平均蒸發量為1669.6毫米。氣壓變化為單峯型,隨季節變化而變化,11月份最高,為1061.0百帕,7月份最低,為1003.3百帕。風向春夏秋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冬季主導風向為西(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為4.3米/秒,4月份風速最大,為5.8米/秒,8月份風速最小,為3.3米/秒,瞬時最大風速達25.7米/秒。
從氣候區劃上看,東北地區只有盤錦與大連、營口、錦州同處南温帶亞濕潤區。盤錦處在北緯40°41'-41°27'之間,夏季白晝長,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768.5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在130-140千卡/平方釐米/年,高於大連、營口和錦州以及東北地區的東半部和北半部,水稻生長期熱資源豐富。盤錦水稻年收一季,生長期長達158-170天,到收穫時,已經天降寒霜。此時,盤錦的氣候適宜,空氣濕度間濕間幹,晝夜温差大,可以使水稻果實內的有機物更為充分地轉化為糖類。這是盤錦大米優質並且有點甜的重要原因。

盤錦大米優質品種和種植技術體系

盤錦自水稻種植開始就走上了不斷引進、改良、更新、選育、推廣水稻優質品種的艱難道路。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後,盤錦優質水稻選育和推廣成績顯著。截至2007年,盤錦自主培育出的水稻優質品種遼鹽2號、鹽豐47、鹽豐49等,得到稻農的普遍認可。
盤錦水稻種植,從低窪地、人工提水開始,歷經百年,截至2007年,盤錦的所有水稻種植户都掌握了適應盤錦水鹽運動規律的水控方法,成本低,秧苗壯的育苗方法,水稻田管理和水稻生長管理的技術標準和方式方法,施肥的標準和技術,水田除草的生態方法,開創了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的生態循環水稻種植方法,熟悉“有機水稻生產規程和標準”,成功種植出富硒稻等特種優質水稻。盤錦優質水稻生產已經進入了標準化、精細化的發展階段。

盤錦大米米業的全流程優質管理體系

盤錦水稻百分之百為改良單季粳稻。實現了水稻優良品種的規模種植,米源穩定,適合先進設備大批量機械加工。
截至2007年,盤錦有63家糧食企業獲得使用盤錦大米原產地專用保護標誌。有27家糧庫、5家米業實現收儲、加工、包裝、調運、營銷一體化,生產、流通全程實施質量監控。
收購的稻穀自動稱重後,經30噸/小時原糧烘乾設備烘乾。然後,存於鋼板倉、鋼筋倉,進行冷卻通風、微機檢濕、環流燻蒸,使水稻無黴變、無蟲害。水稻和大米倉儲區域採用生物辦法防治鼠害。
盤錦糧食企業使用國際最先進的大米加工生產線,日加工能力達百噸以上。作業流程有去雜除石、礱谷選糙、大小拋白、水磨碾白、長厚色選等20餘道工序,保證盤錦大米的優質率。
盤錦大米包裝榮獲設計專利,包裝材料安全環保,包裝樣式禮品化、規格多樣化。盤錦大米加工、包裝不使用任何藥劑和添加劑,保鮮期可達1年,保障大米營養成分不流失。
盤錦交通便利。秦沈電氣化鐵路、溝海鐵路貫通其間並設有車站;京沈鐵路和102國道外切而過,切點即是車站;京沈高速公路、溝海高速公路和305國道穿越全境,並設有出入口、建有車站。3個小時以內的車程覆蓋大連、瀋陽、營口和錦州等海空港和車站。海陸空大流通的格局為盤錦大米外運創造了極為便捷的條件。
盤錦的糧食企業,通過四通八達的公路和鐵路專用線,充分保障盤錦大米快速批量運出。 [16-17] 

盤錦大米地理標誌

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過了對盤錦大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
批准2002年9月10日對盤錦大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18] 

盤錦大米保護範圍

根據遼寧省盤錦市人民政府的申請,盤錦大米原產地域範圍擬劃定為盤錦市(盤山縣、雙台子區、興隆台區、大窪區)所轄現行行政區域。 [19] 

盤錦大米管理措施

盤錦大米原產地域保護的關建在於依法規範,嚴格管理,切實按標準組織生產和銷售,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不能予以原產地保護,不能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申報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研究制定了盤錦大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1、盤錦大米原產地域範圍限於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管理部門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批准的範圍,根據盤錦水稻產區定為盤錦市(盤山縣雙台子區興隆台區大窪區)所轄現行行政區域內。
2、盤錦大米產區為盤錦市行政區域內,總面積為4071平方公里,即:東界遼河,與台安縣海城市營口市相鄰,西靠凌海市,北與北鎮市接壤,南瀕臨遼東灣。地理位置在北緯40°29′-41°27′,東經121°25′-122°30′。
3、對取得原產地域產品標誌資格的企業加強產品質量體系的管理,按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有關規定對產區內的面積、品種應分廠逐户登記造冊,在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各環節嚴格控制,不得隨意擴大和增減。
4、大米生產、加工企業要按照《盤錦大米》強制性國家標準組織生產,水稻和大米的質量必須嚴格達到標準的質量要求,做到不合格產品不得以盤錦大米的名義出廠銷售。
5、按標準種植水稻。實行農業綜合防治病蟲害,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無公害栽培,禁止使用高毒農藥防治,建立和推廣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切實保證盤錦大米無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
6、加強和完善盤錦大米質量檢測機構的建設,提高盤錦大米的質量水平,保證盤錦大米的質量和聲譽。
7、加強盤錦大米實物標準參考樣的建立和管理,由盤錦大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辦組織大米實物標準參考樣的製作,企業按實物標準參考樣組織生產,保證大米質量。
8、實施“盤錦大米”名牌戰略,用好盤錦大米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提高市場的競爭力,採取必要的先進的科學防偽措施,進一步加大打擊假冒盤錦大米的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促進企業強化名牌意識。
9、在全國盤錦大米主要銷售地區設立“盤錦大米專賣店”,引導規範市場消費。專賣店的產品必須通過盤錦大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辦質量監督審查把關。 [20] 

盤錦大米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23日,入選“中國農產品百強標誌性品牌”。 [4] 
2020年7月20日,盤錦大米入選中歐地理標誌首批保護清單。 [21] 
2022年10月,入選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