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盤詩

鎖定
“盤詩”為民間對歌的一種樣式,在福州府十邑地區(現在福州所轄地區、古田、屏南等地)已流傳多年。“盤詩”一般是7字4句為一首,內容廣泛,不拘一格。
中文名
盤詩
地    區
福州府十邑地區
屬    性
民間對歌的一種樣式
特    點
內容廣泛,不拘一格

盤詩形式

“盤詩”最初是由歌謠的形式逐漸演變成詩歌的形式。如:
水裏戴花真戰戰(搖晃不停),
水裏塗粉鏡光光;
水裏畫眉影彎彎,
水裏掏(拿)杖拍(打)貪官。
它類似於其他地區的山歌對唱,是一種非常有趣而且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常用的曲調有“一枝花”、“撐船歌”、“月光光”、“賣洋桃”等。“盤詩”一般都是順口溜,唱詞依對方問詞作答,只要腦子略加思索,就能隨機應變脱口而出,對歌者要有一定的作詩天賦。“盤詩”開始,雙方都以開場詩為引導,開場詩多是通俗易懂的民間歌謠。比如:
一字蜀字像扁擔,關公劉備請先生;
三顧茅廬請諸葛,我請對面汝先生。
一條竹仔軟絲絲,撩汝對面來盤詩;
共汝上段盤下段,莫盤呆詩盤好詩。

盤詩特點介紹

內容窮天文地理,達人世滄桑。常你來我往,通宵達旦。在盤唱歷史題材的詩歌時,按朝代先後排列。還有編詩盤唱的愛情故事、軼聞趣事。早年,福州有《十粒橄欖》、《十雙羅鞋》、《十把白扇》等。如描寫愛情的“一粒橄欖撩過溪,對面依妹是奴妻。金鼓花轎定來了,是哥沒錢放着挨。”又如:“一塊鋪板打單橫,依伯吃飯去台灣,依伯賺錢自家使,依伯無詩幹你盤。”“今晡天上兩粒星,天門開起看觀音,觀音腳踏蓮花座,手拿木魚在唸經。”“盤詩憑盤盤,盤汝牛角打單橫,盤汝牛嘴(勿會)食草,盤汝牛腳(勿會)踏坪。”[2]
盤詩 -對唱特色 盤詩是兩人或兩人以上進行輪番對唱,沒有固定的唱詞,但有一定曲調。常用的曲調有“一枝花”、“撐船歌”、“月光光”、“賣洋桃”、“一粒橄欖”等。盤詩一般都是順口溜,唱詞依對方問詞作答。故要求對歌者,必須思維反應敏捷,有一定的作詩天賦和隨機應變能力。這樣才能略加思索,脱口而出,不至於中途停頓,讓對方有機可乘。

盤詩開場

盤詩開始,雙方都以開場詩為引導,開場詩多是通俗易懂的民間歌謠。如下面兩首:
一字這字像扁擔,關公劉備請先生。三顧茅廬請諸葛,我請對面你先生。
一條竹仔軟絲絲,撩你對面來盤詩。跟你上段盤下段,莫盤壞詩盤好詩。
有時也互相取笑。如:
盤詩平盤盤,盤汝牙箸(牙牀)弟丹橫。
盤汝黃牛勿會(不會)食草,盤汝犬豚仔(小狗)勿會食盲(晚飯)。
福州盤詩中所唱的歌詞,雖然沒有經過文人墨客的推敲修飾,卻更能表現出勞動人民純真、纏綿、樸實的感情,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盤詩 - 發展歷史 解放前,盤詩在福州市區也很盛行,每當夏秋之夜,月朗風清之時,盤詩成為福州少年兒童唯一的文娛活動和乘涼的好去處。他們在大街小巷,馬路邊,空曠地,你一幫,我一夥,就開始盤詩活動。他們不僅鍛鍊口才,敏捷思路,同時也打發走炎熱。五十多年過去了,回憶起當年盤詩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畲歌”、“□歌”是民間對歌的一種樣式,在平潭已流傳多年。“盤詩”一般是7字4句為一首,內容廣泛,不拘一格。其聲腔縣城地區多以微調式為主,蘇澳地區以羽調式為主。1981年8月,由林光龍演唱、記譜的“盤詩”調被選入《中國漁歌集》,載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福建卷》。

盤詩歌謠到詩歌

“盤詩”最初是由歌謠的形式逐漸演變成詩歌的形式。如:
水裏戴花真戰戰(搖晃不停),
水裏塗粉鏡光光;
水裏畫眉影彎彎,
水裏掏(拿)杖拍(打)貪官。

盤詩船上到兩岸

這些樸實而形象的詩歌,十分貼切地表達了閩江水上人家的生活情趣和對舊社會貪官污吏的憎恨。後來這些帶有歌謠形式的詩歌,逐漸演變成互相對唱的“盤詩”。久而久之,從船上傳到兩岸,又從沿岸傳到郊區和市區,從而形成了以福州方言為唱詞的對歌“詩文化”。
“盤詩”是由兩代人或兩代人以上進行輪番對唱,沒有固定唱詞,但有一定曲調。“盤詩”開始,雙方都以開場詩為引導,開場詩多是通俗易懂的民間歌謠。比如:
一字這字像扁擔,關公劉備請先生;
三顧茅廬請諸葛,我請對面你先生。
一條竹仔軟絲絲,撩你對面來盤詩;
跟你上段盤下段,莫盤壞詩盤好詩。
開場詩多采用比興手法,有禮有節,俗中有雅。唱完開場詩,對歌就開始了,或即興接唱,或吟唱傳統歌謠,或此問彼答,有時也互相嘲笑。如:
盤詩平盤盤,
盤汝牛角第丹橫(豎變橫),
盤汝黃牛賣(不會)食草,
盤汝犬豚仔(小狗)食暝(晚飯)。
福州“盤詩”中所唱的歌詞,雖沒經過文人墨客的推敲,但卻能表現勞動人民純真坦率、纏綿樸實的感情,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如:
一粒橄欖兩頭尖,我哥出海去賺錢;
那使(只要)倆人情意好,寄轉五百當一千。
日落西山夜昏黃,點起油燈照孤房;
日裏想哥想到暗,夜裏想哥到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