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盤橐城

鎖定
盤橐(tuó)城,又叫作“艾斯克薩”城,位於喀什市東南郊的吐曼河岸邊,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疏勒國宮城,公元73年成了班超經營西域的大本營,班超立足疏勒,蕩平匈奴勢力,完成了統一西域的宏偉大業。
中文名
盤橐城
別    名
艾斯克薩城
地理位置
喀什市班超路71號 [1] 
面    積
14.5 畝 [1] 
相關人物
班超

盤橐城簡介

盤橐城位於喀什市東南郊的吐曼河岸邊,又叫作“艾斯克薩”城,本世紀初,法國人伯希合希合曾到此實地勘測,據其所繪圖紙標示,此城當時沿存北面和西面兩段土築城牆,北牆長287米,西牆長205米,牆基厚約7米。城的平面近似一梯形,佔地總面積近20畝。現今,遺址大部分為工廠單位佔用,僅有一段長約8米,高近3米的舊城殘垣遺留下來。
盤橐城是東漢名將班超在此駐守長達17年之久的城堡遺址,班超以盤橐城為根據地,抗擊西奴,安扶西域,恢復了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統治,並重新開通了絲綢之路。
如今在原古城遺址上修建了盤橐城,佔地14.5畝,以班超雕像為中心,36位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對稱,建有36米長,9米高的大型半圓浮雕屏牆,大門、古亭、石牌坊、城牆、烽火台等建築。
盤橐城位於喀什市東南郊多來巴提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間東漢名將班超在此駐守長達17年之久的城堡遺址。班超以盤橐城為根據地,抗擊西奴,安扶西域,恢復了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統治,並重新開通了絲綢之路。在原古城遺址上修建了盤橐城,佔地14.5畝,以班超雕像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對稱,後襯36米長,9米高大型半圓浮雕屏牆,建有大門、古亭、石牌坊、城牆、烽火台建築。
在喀什市東南郊約5公里處,吐曼河和克孜勒蘇河匯流的三角地帶,有一段長10餘米,高3米多的城牆殘垣。專家們初步認定為盤橐城。

盤橐城追溯歷史

盤橐城公元1世紀

盤橐城(圖2) 盤橐城(圖2)
盤橐城位於喀什市東南郊多來提巴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間東漢名將班超在此駐守長達17 年之久的城堡遺址。班超以盤橐城為根據地,抗擊匈奴,安扶西域,恢復了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統治,並重新開通了絲綢之路。後在原古城遺址上修建了盤橐城,以班超雕像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對稱,後襯36米長、9 米高大型半圓浮雕屏牆,建有大門、古亭、石牌坊、城牆、烽火台等建築。
“盤橐城”早在公元1世紀,我國史書中即有記載。初為疏勒國國王兜題駐蹕之地。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正是在這座城裏,擒拿了匈奴傀儡—疏勒國王兜題,擊敗匈奴勢力,安定了西域,所以亦稱之為“班超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此城毀於戰火。

盤橐城漢代

盤橐城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漢代,而當時與漢同時存在的強大政權便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匈奴對中原的侵擾、掠奪,使其成為中原王朝的宿敵。作為疏勒國行宮所在地的盤橐城同樣也在親匈奴的疏勒國王兜題的統治之下。
公元73年,班超奇襲盤橐城,重開絲綢之路,從此班超在西域的威望日漸提高。
公元92年,班超被擢升為西域都護,直到公元102年70歲時,班超才卸任回到長安,班超在盤橐城經營西域長達18年之久,盤橐城的歷史與班超緊密相聯,因而在很多史料之中,盤橐城也稱之為“班超城”。

盤橐城清代

在原古城遺址上修建了盤橐城,清代稱為“小土坡”,佔地14.5畝,以班超雕像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對稱,後襯36米長,9米高大型半圓浮雕屏牆,建有大門、古亭、石牌坊、城牆、烽火台建築。

盤橐城1949年後

盤橐城(圖3) 盤橐城(圖3)
本世紀初,法國考古學者伯希和曾到此發掘勘測。據其所繪地圖標示,當時所存遺址僅餘北面和西面城牆,北牆長287米,西牆長205米,面積約為58835平方米。據某些專家推測,這僅是該城的二分之一牆。1949年後,由於修路建廠,將其遺留城牆大部平毀。
盤橐城,位於新疆喀什城東南,維吾爾語中稱“埃斯克沙爾”,是破城子的意思,破城子,名如其實,破敗而塵封了歷史的過往,這裏曾是西域疏勒國國王的行宮,這裏也是東漢班超建功立業之地,更是漢代經營西域的隆興之地。
歷史的風雨,戰火的洗禮,使得盤橐城與其他古城一樣,或人為毀壞,或風雨侵襲,昔日的輝煌便走入歷史的故紙堆之中。清乾隆年間(1759年)毀於戰火,乾隆後所重修的盤橐城牆也在新中國建立後被毀,如今的盤橐城為1994年在原址上興建,旨在紀念這位維護民族團結的歷史名人——班超。
修建於盤橐城故址之上的班超紀念公園內塑3.6米高的班超立像,而追隨班超的36勇士也威風凜凜地排列於班超像兩側,園中城牆聳立,浮雕栩栩如生,碧草綠樹環繞,而烽火台似乎仍可見當年狼煙,英雄建功立業的動人事蹟也便在這濃濃的歷史氛圍之中娓娓講述。

盤橐城歷史故事

歷史上,這個當年班超率領部隊曾駐紮的城郭名叫盤橐城。在這裏,盤的意思是要塞,橐則是布袋的意思。班超城是在當年的遺址上建起來的。在班超的雕像前,列着36位不同官職的古代人物雕像,當年,班超就是帶着這36勇士平定了西域,使西域諸國重回東漢版圖。在雕像後面的弧形牆壁上,雕刻着班超少而好學、侍奉慈母、投筆從戎、出師西域、傳播農耕等故事畫面,將班超不平凡的一生生動地展現出來。
班超城裏乾淨整潔,已看不出當年的雄姿,但歷史卻讓它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班超是陝西咸陽人,在41歲前,他只是在官府裏做些抄抄寫寫的事。當時,匈奴犯亂,興盛多時的絲綢之路凋蔽,嚴重影響東漢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漢明帝劉莊詔令大軍西征。早已對整天抄寫官報文牘感到厭煩的班超非常驚喜,遂投筆於地,加入西征的隊伍,被任命為代司馬,跟隨都尉竇固西征。到西域第一戰,班超僅帶36勇士擊敗不可一世的匈奴大軍,揚名西域。在此後的18年間,班超以疏勒為根據地,歷經無數戰役,終於完成了統一西域的宏偉事業,使得絲綢之路得以重新暢通。
由於長年的征戰勞累,隨着年齡的增長,班超身體越來越差。在離開家鄉31個年頭的時候,班超越來越思念故鄉和親人,他給皇帝上書説:“不敢奢望到酒泉,但願生入玉門關。”漢和帝深受感動,御準了他的請求,班超得以告老還鄉,但僅一個多月後,班超就不幸病逝。
1000多年過去了,後人沒有忘記他,如今班超城已經被開闢為愛國主義和民族史教育基地,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遊人到此瞻仰。

盤橐城興建公園

為紀念這位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褒揚班超維護祖國統一的功績,1994年喀什市人民政府在盤橐城遺址上興建了班超紀念公園,並以盤橐城命名。公園佔地l公頃,園內立有3.6米高的班超雕像,莊嚴肅穆,這張冷峻的臉上寫滿了剛烈和堅毅;他在凝望遠方,似在深思那些長久積慮於心的戰事或是牽掛故鄉的親人。三十六尊勇士像整齊地排列在班超像前兩側,栩栩如生,武將威武雄壯,文官氣宇軒昂。這三十六個人是三十六個智囊,合在一起是一個裝備精良的軍隊,勇闖西域三十六國的一支敢死隊。這三十六個人跟着班超輾轉東西南北,多少次出生入死,多少次拼殺爭奪,都沒有讓他們退卻,把他們分開。在西域大地上,他們穿越時空,直至把三十六個身影刻在歷史的紀念碑上。公園還建有城牆、烽火台、浮雕牆、牌坊、大門等,讓人們遊園登覽,緬懷先輩。

盤橐城相關人物

盤橐城人物簡介

班超(32-102)字促升,東漢扶風郡平陵(陝西咸陽西北)人,自幼“為人有大志”,40歲時毅然投筆從戎,隨漢將竇固大軍西征。在天山以北的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大戰中嶄露頭樂,隨後攻取伊吾“(今哈密),佔功赫赫。
公元73年夏,他遵竇固之命,率領36名英武的勇士,沿着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南緣挺進,在鄯善火燒匈奴使者,在於闐智斬 師。之後,他把戰略眼光投向西域名城-疏勒。其時,疏勒由匈奴勢力委派的兜題,控制,當地居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班超當機立斷,率36畚士繞開落車國,渡過冰凍水寒的克孜勒河,也其不意地兵臨疏勒國王宮-盤橐城下,兵不血 地抓住了龜茲”左候“兜題,使東漢初年被迫封閉65年之久的絲綢之路再度開放。
隨後的18年間,班超立跳疏勒,蕩平匈奴勢,英名威震西域和中亞,綞完成了統一西域的宏偉大業,他60歲時,被東漢政府提升為”西域都護“,赴龜茲(今庫車)上任。直至公元102年卸任返京。

盤橐城主要成就

班超在疏勒期間,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注重團結和依靠西域各民族,尊重當地民俗民情。作為漢朝在西域的代表,他始終與各族人民生死與共,並肩戰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輝煌的勝利,揭開了我國西域史上嶄新的一頁。
盤橐城的歷史,和班超大型的名字緊密相聯。為紀念這位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喀什市人是政府在遺址上興建了班超紀念公園。公園佔地1公頃(15畝)1994年開始修建,1996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園內建有3。6米高的班超全身塑像;1。9米高的36勇士雕像整齊地排列在班超像前兩側,威武雄壯,氣宇軒昂。公園還建有城牆、烽火台、浮雕牆等。園內碧草萋萋,四周綠樹葱葱。遊園登覽,緬懷先輩,必有一股豪情充溢胸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