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監聽器

鎖定
世界上最早的竊聽器是中國在2000 年前發明的。戰國時代的《墨子》一 書就記載了一種 “聽甕”。這種“聽甕”是用陶製成的,大肚小口,把它埋在地下,並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人伏在上面就可以傾聽到城外方圓數十里的動靜。到了唐代,又出現了一種 “地聽”器。它是用精瓷燒製而成,形狀猶如一個空心的葫蘆枕頭,人睡卧休息時,側頭貼耳枕在上面,就能清晰地聽到30 裏外的馬蹄聲。
中文名
監聽器
外文名
detectophone
發明時間
2000 年前
最古老
“聽甕”
原    理
GSM原理和CDMA原理
學    科
通信

監聽器歷史

監聽器 監聽器
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他著名的《夢溪筆談》一書中介紹了一種用牛皮做的 “箭囊聽枕”。他還科學地指出,這種“箭囊聽枕”之所以能夠聽到 “數里內外的人馬聲”,是因為“虛能納聲”,而大地又好像是一根 “專線”,連接着彼此兩個地點,是一種傳聲音信號的媒介。在江南一帶,還有一種常用的 “竹管竊聽器”。它是用一根根鑿穿內節的毛竹連接在一起的,敷設在地下、水下或隱蔽在地上,建築物內,進行較短距離的竊聽。
自從1876年英國青年亞·貝爾發明有線電話以後,這些使用了幾千年的原始竊聽器,才漸漸退隱出了間諜舞台。 [1] 

監聽器原理

監聽器GSM原理

GSM的原理是在系統信道上把語音信號信道進行編碼、加密、交織,形成突發脈衝串經調製後發射。在移動手機接收端,信號經解調後去交織、信道解碼、語音解碼,然後在用户的移動手機裏恢復成語音信號。GSM系統在傳輸過程中採用窄帶時分多址(TDMA)技術,它的每個載頻信道的帶寬是200KHz,每幀8個時隙,理論上允許一個射頻同時進行8組通話,每個時隙長度為0.577ms,幀時長4.615ms,就是把時間分割成周期性的幀,每一幀再分割成許多個時間間隙,之後根據特定的時間間隙分配原則,使移動手機用户在每幀中按指定的時間間隙,向着基站發送信號,基站分別在各自指定的時間間隙中。接收到不同的移動手機用户的信號,同時基站也按規定的時間間隙,給不同的移動手機用户發射信號,各移動用户在指定的時間間隙中接受信號,這樣卻並不能保證,在同一信道上的用户可以相互不受干擾,這就是個別移動用户在使用移動電話的時候,偶爾會從話筒裏會聽到別人的談話的原因,當就這個問題去諮詢運營商的時候。他們是不會説的,當然,關於對手機監聽器是在哪個環節上實施監聽的,他們就更不會説了。
定位功能:帶全國大部分城市的GPS衞星地圖,可對被監聽對象進行具體方位進行搜索監測。 [1] 

監聽器CDMA原理

CDMA的原理是信號發送經編碼交織後調製,再由高碼率的擴頻碼序列去擴展。在手機接收端,信號在接受機中被Rake接收機,分開並壓縮頻譜,這時全部用户的信號因為代碼的不匹配,由於沒被壓縮帶寬而變成噪音,這其中有用的信號經解碼去交織後變成9.6Kb/s數據信號。CDMA技術的原理是基於擴頻技術,CDMA的呼叫都使用相同的頻率,大量的CDMA信號共用一個頻譜,各自的信號帶有不同的隨機碼,原數據信號的帶寬被擴展後經載波調製發射出去。在接收端則使用完全相同的高速偽隨機碼,在最後環節才將接收的寬帶信號,還原成窄帶信號解擴來實現通信的,因此被動式監聽器在攔截CDMA通話時才會出現短時間監聽滯後的現象。 [1] 

監聽器標準

GSM是由歐洲電信標準組織ETSI制訂的一個數字移動通信標準。GSM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的簡稱。 它的空中接口採用時分多址技術. 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來,為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採用。GSM標準的設備佔據當前全球蜂窩移動通信設備市場80%以上。GSM按歐洲和亞洲的應用標準應該是採取五級保護:(1)在用户接入網絡時的鑑權;(2)移動設備識別;(3)無線徑路信號加密;(4)臨時識別碼保護;(5)PIN碼保護SIM卡。假如電訊運營商真的嚴格執行了這些標準的話,監聽難度應該是比較大的,由於利益不同,這些標準並沒有完全得到實施,這就是監聽器在我們國家有市場的原因。其次,從信令結構上説,GSM系統包括MAP、A、ABIS和UM接口,這些接口都有大量的性能參數和配置參數,一些具體參數在設備完成前就已經設定好了,它們本身就存在許多漏洞。許多手機用户本身可能不知道,就是我們使用的,某些國外生產的手機都是留有監聽接口的。 [2] 

監聽器現況

從2003年"監聽器"被曝光到目前為止,無論是那些所謂出售手機監聽器公司,還是移動通訊專家,及電訊運營商在談到手機監聽器的時候,都對手機監聽器的原理避而不談,想必是運營商故意不説,以至於讓人感覺手機監聽器越來越神秘,也給某種人提供了一些機會。實際普通的手機監聽器就是知道GSM密鑰的運算方法,採用載波偵聽檢測技術,採用監聽軟件去把手機編碼進行解碼就實現了。總之,那些否認手機可以被監聽的人,本質都是出於各自的利益需要,否認就意味着他們在掩蓋,照他們説法就是世上只有矛而沒有盾,或者説是隻有盾而沒有矛,其實這本身就是在自相矛盾,而把手機監聽器性能給刻意誇大的那些人,也是出於自身利益方面的考慮。
改裝後的被動式監聽器,如果使用零分貝的接收天線,可以有效攔截的距離為,大約半徑六、七百米區域內的手機信號,與9600比特率的數據通信和手機短信息,如果採用高分貝接收天線,它的最大有效距離可以達到十五公里左右,這就是極限了,並且要根據具體的地理情況而定,如果要人為刻意增加監聽距離,則製作成本就會增加。重慶等地形複雜的地方,由於地勢的因素使天線偏高,就造成了信號越區覆蓋,而產生孤島效應,使監聽距離受到限制,因此重慶使用距離只可以達到五公里左右。其次是,GSM系統是通過微蜂窩來改善網絡,並且密度很大,與宏蜂窩相比它的信號覆蓋範圍小一些,使用微蜂窩系統是為了提高移動網絡整體的通信質量,但等距離範圍內的微蜂窩安裝數量越多,就會直接導致被監聽手機、監聽筆記本頻繁更換站點,而使重選增多,間接造成監聽器的實際監聽距離受限。 [2] 

監聽器防範

首先要從購買手機時就開始防範。購買渠道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其次,不要隨便到非指定維修點修理手機,不要輕易將手機借給別人使用,如果對您的手機有所懷疑,應儘早到廠商指定維修點進行檢測。 對於前面介紹的大型移動電話監聽系統,因為它已經是非常“標準”的間諜器材了,如果這種竊聽器出現在我們身邊,由於它的功率較大,反間諜部門及警方會偵測並發現這些偷聽者,對其的懲罰是非常嚴厲的。 [2] 

監聽器監聽術

挖掘地下隧道、切開海底電纜、建立監視基地……這一切都是美國為刺探他國情報而採取的手段。
海底安裝“大蟲繭”
1981年8月,前蘇聯太平洋艦隊在遠東堪察加作業區的指揮系統發生了一起看似平常的意外事件:一條通信電纜線路中斷。但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在一段電纜上發現了一個形狀像“大蟲繭”的莫名其妙的東西。
這個包住電纜的“大蟲繭”是美國的一個竊聽裝置。它可以錄下通過電纜傳送的幾周或幾個月的通話內容,然後再取回來。
秘密隧道直通使館
2001年春天,華盛頓爆出大新聞:聯邦調查局挖出了大“鼴鼠”—————聯邦調查局從事反間諜工作的老手羅伯特·漢森實際上是俄國人的間諜,他被美國的聯邦大法院判為有罪。漢森的罪證之一就是他向俄國人泄露了美國在俄羅斯駐美大使館的地下挖了一條地道,用於監聽使館的各種活動。
偵察基地探測情報
名為“松峽聯合空間防禦研究設施”的電子偵察基地建在澳大利亞中部偏遠地區,是美國同澳大利亞合作在澳建立的監視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基地。其主要目的是專門蒐集包括亞洲和中東地區在內的近半個地球的大量雷達、無線電和電話數據。
採用3G制式的監聽器
2008年中國聯通正式發佈了3G網絡,其採用的W-CDMA制式可以讓網絡流量達到3.1如何高的網絡流量,讓其在監聽功能上大顯身手。用此網絡制而已經3G制式監聽器。 [2] 
歐洲多國高度關注美國安局監聽事件
報道援引一項針對丹麥國防情報局的內部調查報告説,2012年至2014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局在丹麥國防情報局的支持下接入丹麥互聯網,並利用分析軟件獲取相關數據信息,對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德國、法國、瑞典、挪威等歐洲盟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的語音及文字通信信息實施全面監控。 [3] 
外交部:美國監聽全球不可容忍
美國一直是公認的全球頭號竊密大户,其竊密手段五花八門,包括利用模擬手機基站信號接入手機盜取數據,操控手機應用程序、侵入雲服務器,通過海底光纜進行竊密,在美國近100所駐外使領館內安裝監聽設備對駐在國進行竊密等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説,美國監聽盟友“不可接受”,監聽全球更不可容忍。美國應當立即停止大規模、無差別竊聽竊密的惡劣行徑,停止打着國家安全的幌子打壓他國企業的骯髒勾當,還世界一個公道。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