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益陽古城

鎖定
益陽古城位於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坐落於資江旁,是一座明清古巷建築羣 [1]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面積約45畝。 [2] 
益陽古城十景。關瀨驚湍、志溪帆落、會龍棲霞、裴亭雲樹、白鹿晚鐘、慶洲漁唱、西灣春望、碧津曉渡、甘壘夜月、十洲分漲。
中文名
益陽古城
外文名
Old Town of Yiyang
地理位置
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景點級別
無等級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45 畝 [3] 
著名景點
玉陵坡巷
碧津渡
魏公廟巷
燈籠館巷

益陽古城發展歷史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劉激任益陽知縣,在資江南岸的龜台山上興辦了一所龍洲書院,並在山崖上刻制了一副“資江十景圖”。傳説這位知縣有天晚上做夢,説有一隻仙貓託夢於他,要他在任期內多為民做好事,辦實事。第二天一早,他便升堂曉告全縣百姓:大興土木,在縣邑四圍修一道堅固的城牆,一可用作軍事防禦,二可用來防洪擋水。
劉激把古藩司地(明官史封地)——古河伯所地(元官史封地)——古東門——北沄——拱北橋——文昌閣——節孝總坊(表揚孝道的場所),及沿河的碧津官渡總面積達三平方公里的地方,圍將起來。城牆高度為六米。從清益陽縣誌城輿圖可知,這個巴掌大的圍城,較之全國那些有古城牆的歷史名城,雖然小氣和袖珍了一點,但較之三國時魯肅為抵擋關羽騎兵築的那道土堤,卻像樣多了。
雖總面積不過三平方公里,但從此就奠定了它作為益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基礎和地位,益陽史上的首座民國專署衙門,就設在西門外的學宮。清末以來,西出城門的龍鱗鎮、頭堡、二堡和三堡,號稱十五里長街的麻石街,就是從這裏發祥的;改革開放後向南拓展的40平方公里新城區,也從這裏肇興。
古城池雖小,但東、南、西、北四門,一張也不少。不僅不少,且距南門200米處的東邊,還多了張小南門。這是因為,南城牆瀕臨資江,在沒有自來水和貨運主要靠水的年代,多一張城門,顯然是考慮到取水和運輸的便捷。且還因小南門的下手,有個益陽人都熟知的碧津古渡,此門的設置,自然也方便那些南來北往的過渡人。

益陽古城地理環境

益陽古城位於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坐落於資江旁,
益陽古城地理位置 益陽古城地理位置

益陽古城主要景點

益陽古城十景
關瀨驚湍、志溪帆落、會龍棲霞、裴亭雲樹、白鹿晚鐘、慶洲漁唱、西灣春望、碧津曉渡、甘壘夜月、十洲分漲。(個別已不復存在)
益陽十景的説法最早源於明代明朝嘉靖年間 時任益陽縣令劉激和龍洲書院院長蔣道林對益陽的山水景緻讚歎不已,按照瀟湘八景形式,組織市井百姓遴選了益陽最負盛名最有 影響力的八個景點,並請文人墨客題詩歌詠後來翰林大學士趙貞吉在此基礎上增加兩個,形成了益陽十景由於這些景點多取材於益陽資水兩岸的山水人文,故益陽十景又被稱作資江十景這些詩句由劉激親手題刻於資江南岸龜台山的巨石之上,人稱資江十景詩從此,益陽十景裹帶着山水風光和人文 歷史在民間廣為流傳,數百年過後,至今傳誦不衰
資江十景之一:關瀨驚湍- 此地雲長壓重兵,驚飛湍瀕至今鳴 亂騰淚鶴喧戈甲,寒遇流雲擁旅旅漢賊不忘忠獨激,吳山不卷恨難平 乾坤晝夜資江水,長使英雄聽此聲關瀨位於三堡青龍洲蘿蔔洲資江一帶,又稱關羽瀨或關侯瀨,灘北有關王廟,為明萬曆十二(1584)年所建是千里資江入洞庭湖的最後一道關險關瀨地處 益陽城區資水的上游,河面開闊,沙洲鱗次櫛比,卵石滿布,水流滔滔,如萬馬奔騰,向有驚湍之説清莊士禎將關羽偷渡不成的歷史掌故歌以詠之,雲: 夫子昔屯兵,相持水一泓 飛湍如雪湧,觸石作雷鳴 不涉風波險,非驚咳唾聲 甘寧亦何幸,浪得此威名!據益陽縣誌記載, 此亭曾多次重修,至1923年,建有三層木質結構亭閣一座,內奉裴休郭都賢和胡達源三位神主清人作詩云:雲前密覆斜陽外樹影深遮古道邊該處集 亭台樓閣樹木花草溪流池瀑古今詩畫書連於一體,頗具江南園林特色,歷來為益陽城區的遊覽勝地
資江十景之一:會龍棲霞
峭壁龍峯倒夕陽,林消時見紫霞光
千山自鎖寒雲暮,孤騖齊飛彩氣翔
丹映王霄天不夜,海蒸朱日量偏長
東堂月在簾鈎上,猶落殘霞到小窗
益陽資江南岸,有一山峯突兀而立,周圍伴山逶迤,如羣龍會合,故會龍山山上原有一古剎,名寶泉寺
相傳東晉孝武帝時為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者創建嗣後,相傳明建文帝朱允炆避禍為僧,輾轉吳楚湘鄂諸省,歷經千辛萬苦,途經益陽 時,落居寶泉寺中大約因皇帝棲居於此,古剎自此更名為棲霞寺清時,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之子陳三元死裏逃生,隨益陽籍母親流落鄉邑,中年在此削髮為僧,法號遇緣和尚
寺周古木槎丫,秀入雲漢,綺霞凝結,氣象萬千,趙貞吉把它增選入著名的益陽十景,乃實至名歸
資江十景之一:裴亭雲樹
裴公亭峙益之濱,唐代遺蹤幾百春
古樹暗花凝白鹿,寒雲護曉任紅輪
鶴巢夜雨書聲雜,龍遠蒼崖筆陳新
一度登臨一惆悵,丈夫亙古但交神
資水南岸的江邊,有一危巖相壘的孤峯聳立,旁有佳木葱蘢,雲霧凝聚,下臨子水深潭,激流回碧山上有一亭,喚名裴公亭
相傳唐末宰相裴休晚年貶官至荊南節度使,任上坐鎮長沙,市場來往於湘江和資水之間,流連山光水色,結交隱士高賢因戀會龍秀色,資浦鍾靈,於小山峯上築 雲樹庵做讀書堂明末,益陽籍江西巡撫郭都賢因不滿朝廷貪腐,辭官歸隱故里,在裴休晚年閒讀的雲樹庵遺址建起亭閣,稱為裴公亭
資江十景之一:白鹿晚鐘
白鹿已隨昔人去,翠微猶訝晚鐘敲
綠芽苔徑曾歸舍,青破松林鶴入巢
皎徹星河驚夕鵲,暗隨風而起潛蟀
踏梅尤稱尋春意,百八聽殘月滿梢
裴公亭西南數十步白鹿山麓,有一白鹿古宇,據明一統志記載:唐裴休講道於此,有白鹿銜花出聽,因名寺既名白鹿,於是寺後之山亦曰白鹿山,山之峯曰 白鹿峯,山下之潭亦稱白鹿潭矣因而在古宇的殿門兩側就題刻有白鹿銜花,聞經聽法;青猴獻果,供佛養齋的楹聯唐元和年間(806820),僧廣惠建寺於此,名曰白鹿寺原有殿宇四進:一為彌勒殿,左右置四大天王二為觀音殿,右設佛學講道場三為大雄寶殿,殿左為禪房,殿右為僧房,兩側供有 十八羅漢四為藥師殿,後建塔院寺,藏有佛經宋代詩人李綱遊白鹿寺雲:
寺枕清流蔭碧梧,蕭然景物類東吳 登臨忽動思歸興,不待秋夜可鱠鱸
寺周古木盤繞,寺前有放生池,亦稱白鹿潭,龜鱉甚多清咸豐八年(1858),該寺毀於火災同治七年(1868)惟光禪師募捐陶澍王夫人重建辛亥革命前後,寺廟一度改辦為學校,佛像盡毀,後住持海印大師四方奔走求援,重塑佛像,寺廟始得恢復
寺內自古就有古鐘一口,釵痕外露,相傳為寺內和尚用化緣來的金銀釵鈿鑄成,重600餘公斤每當日落黃昏,陣陣鐘鳴飛出林外,聲揚數里之遙,聞之心曠神怡明羅允衡作五言詩讚曰:
山暝日西沉,蒲牢吼梵音
隔江人誤聽,疑是老龍吟
資江十景之一:甘壘夜月
三國英雄何處存,月明高壘向黃昏
雲翻本抄想旗動,石亂巖陰甲官房
猿嘯尚疑山鬼這,默鳴猶使野人奔
吳王不作甘寧已,夜夜蟬娟獨吊魂
資水南岸的龜台山邊有甘寧故壘,又名夜月台,相傳為東吳甘寧屯兵拒關羽之處明末張獻忠也曾駐兵於此,清太平軍與湖南提督向榮在此交過手昔日人煙不至的古戰場,陰魂不散,荒涼遍野雖有月夜悽清,如若孤身夜遊,定會毛骨悚然先人羅允雲題詩云:
荒城迷野樹, 山月度閒關
肅氣橫牛鬥, 侵人毛骨寒
當然,如今的甘寧故壘已不復存在,那些荒涼陰森的記憶,早已經被城市的繁華和喧囂所取代,歷史的烙印被覆蓋之處,時代發展的腳印寫下了最新最美的詩篇
資江十景之一:碧津曉渡
水連天碧映南津,暖色初分波客頻
江闊掉遲徹落月,湍流傳劇點浮萍
綠楊深處有人語,畫部喧中別樣春
多少條沙當渡者,造舟莫厭費經營
今日城內的小南門碼頭上首數米處,就是益陽著名的碧津渡相傳此處為關羽單刀赴會之所昔日楊柳成蔭,扁舟競渡,煙水空濛,雞犬相聞,江鳥羣飛,疏星淡月,曙景蒼然資水兩岸城外的人們在此過渡,上街賣魚賣米賣菜賣柴者晨起暮歸,往來不絕,呈現一派繁華熱鬧的競渡景象所以,碧津曉渡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成為益陽十景之一明代安化人李鑑賦詩一首,詩曰:
煙鎖綠楊津,朝喧爭渡人
舟師慣迎送,莫訝往來頻
明代詩人薛綱也寫下碧津曉渡一詩,讚歎道:
南市津頭春水深,朝陽微露影沉沉, 行人正是愁難渡,一葉扁舟出柳陰
資江十景之一:西灣春望
西灣隔岸抱資流,春色偏長可寄眸
雲過列屏開蜀錦,雨餘舒畫點沙鷗
柳噓綠霧浮邱麓,花染紅波漾十洲
絕勝湖山四時好,東風不變楚江秋
從碧津渡到裴公亭的資水南岸,明清時為清水一灣,山光水色,雞啼雲外,花吐澗中,細竹長松,疏籬葦屋,景緻非常優美特別是置身江岸高處,於月夜看漿動魚躍,松燈映影,便會疲勞盡釋,煩憂皆解,賞心悦目之極於是,這一人人稱羨的奇觀觸發了文人墨客江灣春望的雅興,成為一處詩意盎然的風景
資江十景之一:慶洲漁唱
古渡何時露一拳,打漁人傍慶洲眠
風隨短笛吹漁艇,月倚長歌落夜川
煙霧散開山水綠,沙汀驚起路鷗圓
釣絲亦卷非熊夢,不啻綿周八百年
在城內學門口的資水江心,有一沙諸平常隱而不露,相傳露則縣內必有慶喜之事,民間甚至流傳慶州露一拳,益陽出狀元的諺語屢試不爽之後,人們便將此洲命名為慶州當然,淺水微含的小洲邊水光盪漾,煙霞落照,尤其是暑夜初涼,漁歌互答,確也與眾不同,別有一番風味。
資江十景之一:志溪帆落
溪上徵舟盡落蓬,志溪水曲似盤龍
主經東岸忽西岸,右轉南風倏北風
柔櫓幾將前樹繞,孤措忽與後山逢
資陽此景非常調,誰許名家擅畫工
志溪河入資江一段,水流十分湍急,河岸依山轉曲,大凡來往舟楫行至此處,均落帆以待,遠遠望去,桅杆林立,天高水闊,如一幅美不勝收的畫作。
資江十景之一:十洲分漲
何代乾坤湧十洲,平分新漲自春秋
龜合滌雨開元瑞,龍馬呈圖合九疇
綠樹人家浮水面,碧汐漁艇卧中流
北窗看遍坡皇易,滴露研朱復點周
益陽市東門口一帶的資水,原有黃花華林煙波羅溪劉公清水文星龜鹿玉皇千家等一共十個沙洲明嘉靖年間,主教龍洲書院的大學士趙貞吉,以其數合河圖,命有下一上二左三右四中五下六上七左八右九中十諸名資江流至此處,水面益闊,每當春水升漲,洲界分明,砂石壘壘,水急如 箭,兩岸塔影映潭,長堤垂柳,漁唱艫聲,晨夕不絕,景觀無限,故趙貞吉以十洲分漲增列為資江十景之一,並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 [4] 

益陽古城旅遊信息

不需要門票,全天候開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