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盆嶺構造

鎖定
以美國盆嶺區為原型命名的大型伸展構造。反映了上地殼相對於中、下地殼的大規模拆離。美國西部從鹽湖城向西延展750千米範圍內的盆嶺區,地形上表現為不對稱的狹長山嶺和盆地相間排列,山嶺西坡緩傾、東坡陡峭。反射地震剖面證實下面存在一向西傾的低角度拆離斷層,向下至少深入12~15千米。沿斷層的運動使上盤產生一系列由傾向相反的高角度斷層組成的掀斜斷塊,盆嶺區的地形就是這些斷塊轉動的結果。因此反映了大規模的伸展活動。對總伸展幅度的估算認為,其面積已達原來面積的大約一倍。 [1] 
中文名
盆嶺構造
外文名
basin range structure
學    科
構造地質學

盆嶺構造相關信息

盆一嶺構造(basin and range tectonics)通常是大陸伸展構造系統在淺表層次的構造表現,是指在伸展變形區域,由掀斜構造、階梯狀正斷層、地塹地壘等共同產出,形成由不對稱的縱列單面山、山嶺及其間的盆地組合而成的構造一地貌單元。

盆嶺構造經典地區

北美科迪勒拉造山帶盆一嶺區(Basin and Range Province),是建立盆一嶺構造概念的經典地區。該區域從墨西哥北部經美國西部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全長約3000km,最寬處位於美國西部,寬達1000km,而在南、北兩側都明顯變窄。盆一嶺區由一系列NW—NNW向延伸、相間分佈的山脈和盆地組成。多數山脈以正斷層控制的掀斜斷塊為主要構造特徵,邊界正斷層在淺部陡傾,向下變緩從而整體上表現為鏟狀形態,在平面上總體平行於整個構造區展布。谷地大多呈現為地塹或半地塹型式。在靠近鄰近山嶺的谷地邊緣,多接受粗粒沖積扇沉積和滑坡沉積,離山脈較遠的地方,沉積物逐漸變細並與湖相沉積相過渡,谷地最低窪處多被幹鹽湖所佔據。谷地鹽水沉積中包括石鹽和石膏,以及少量的鍶鹽和硼鹽。 [2] 

盆嶺構造斷層位移量

沿着盆一嶺邊界單一正斷層的位移量為8~10km,而沿着穿越幾個山脈的鏟狀正斷層的位移可以達到1520km,穿過整個盆一嶺區的總位移量沿走向變化較大,可以從位移較小區域的約60km到最大伸展區域的300km以上。

盆嶺構造地震

大地熱流測量表明,盆一嶺區的大地熱流是正常大陸區域的3倍。歷史地震多沿着盆一嶺區東、西兩側近南北向展布的邊緣區域發生,地殼最薄的區域也是活動地震分佈區,並與大盆地中兩個低地形區域相對應。且震源機制顯示均為正斷層地震,伸展軸總體上呈現為近東西向。地震折射探測表明,盆一嶺區地殼較薄且位於低速地幔之上。

盆嶺構造後期作用

在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盆一嶺構造,會因後期改造而失去地貌上的盆一嶺特徵,但是仍然可以保留有比較好的盆一嶺構造變形格局及其所控制的沉積作用。遼東灣古近系的構造就呈現為箕狀坳陷和潛山相間的盆一嶺格局。
參考資料
  • 1.    本社. 地球科學大辭典基礎卷:地質出版社,2007
  • 2.    宋鴻林,張長厚,王根厚.構造地質學:地質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