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皮襖

鎖定
皮襖,讀音為pí ǎo,漢語詞語,指用獸皮毛作為夾裏的短上衣。多用綿羊皮或二毛剪茬、羔羊皮縫製。衣領常用羊剪絨、狗皮、狐狸皮等為之。一般做工較為精細,禦寒性較強,男女皆宜。 [1] 
中文名
皮襖
拼    音
pí ǎo
釋    義
用獸皮毛作為夾裏的短上衣

目錄

皮襖解釋

指用獸皮毛作為夾裏的短上衣。多用綿羊皮或二毛剪茬、羔羊皮縫製。衣領常用羊剪絨、狗皮、狐狸皮等為之。一般做工較為精細,禦寒性較強,男女皆宜。 [1]  [1]  [1]  [2] 

皮襖出處

宋朝王明清《摭青雜説》:“前同坐者著皂皮襖乎?”
元朝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穿上這沙魚皮襖子,繫着這白象牙絛兒。”
範玉壺《上都》詩:“上都五月雪飛花,頃刻銀裝十萬家。説與江南人不信,只穿皮襖不穿紗。” [1]  [2] 
參考資料
  • 1.    孫晨陽、張珂.中國古代服飾辭典 .北京:中華書局,2015.1 :735
  • 2.    《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