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皖西博物館

鎖定
安徽省皖西博物館屬市級綜合性博物館,是全國重點博物館,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建於1980年,佔地1.3萬平方米,系仿徽派建築。建築面積近4500平方米,其中展廳1500平方米,文物庫房1150平方米,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內設陳列部、保管部、保衞部、辦公室。在職職工26人,其中本科5人,大專12人;副高3人,中級11人。
中文名
皖西博物館
類    別
中型地方史志性綜合博物館
開放時間
每週二 — 每週日(每週一休息) 上午9;00—17:00(中午不休息)
地    點
安徽省六安市
竣工時間
2008年

皖西博物館介紹

六安是皋陶後裔的封地,商為六國。春秋時成為的屬地,是吳楚百年之爭的古戰場。漢代九江王,淮南王英布,六安王劉長、劉慶均建都於此。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農紅軍的搖籃之一。六安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現有地面文物1700多處,館藏文物2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300件。有全國曆史文化名城1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和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8處。境內出土的文物數量多、品種全、級別高,楚大鼎、越王劍、鄂君啓金節等珍貴文物全國罕見,2006年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更是名震海內外,被評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皖西博物館新館坐落於六安市政務新區市行政中心東側,規劃總用地面積2.7萬㎡,地上3層,地下1層,總建築面積1.2萬㎡。建築設計獨特、結構新穎,以三層主殿為中心,南面為兩層東、西耳房,背面為凹字型兩層後樓。形體採用宮廷加庭院式佈局,以漢代建築的演化結合傳統徽派民居院落空間,整體體現漢代建築風格。

皖西博物館文物

皖西博物館展館共有9個展廳,680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標本近萬件,雖為中型地方史志性綜合博物館,但館藏量居全省博物館第二。它由六安歷史文物精品和皖西革命為基本陳列內容的《走進皖西》和《皖西廬劇藝術》、《皖西民風民俗》、《元亨紀念館》3個專題陳列館組成,相對自成系統,具備文物收藏、保護、展示、教育和研究的功能。“走進皖西”包括“皋陶魂”、“古代英傑”、“紅旗漫卷”三大部分。以青銅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紅色文化為主題,以文物、文獻、歷史圖片為載體,結合館藏實際,通過場景、模型、數字技術、圖文等多種輔助手段,展示皖西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中國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專題陳列分為“皖西廬劇藝術陳列”、“皖西民風民俗陳列”、“元亨療馬”。

皖西博物館展覽與藏品

唐壽州窯四系盤口壺
高32 cm、口徑11.5 cm、底經12 cm,1981年六安丁集新塘徵集。壺,是古代盛水器,各式各樣。瓷壺一直是各地窯口生產的大宗產品。盤口壺是東漢至唐代較為盛行的一種瓷製品。西漢時,有的喇叭口壺已在口頸交接處做出一條稜線,東漢前期,稜線更加突出,口頸外斜,初具盤口的樣子,到了東漢中期即演變成盤口壺。它的外型也由矮小逐漸發展到高大,盤口逐漸高起,頸部由短到長,腹部由圓發展到橢圓,系由環形演變為橋形,後又變成條狀。盤口壺以四系居多,這件壽州窯四系盤口壺的重心在下,盤口深,長頸、鼓腹、平底、肩部飾四系。雖然器體高大,但比例協調線條柔和,造型較為優美。
漢漆皮彩繪陶鍾
漢漆皮彩繪陶鍾高34.6 cm,口徑12 cm,腹圍84 cm,底徑17 cm。泥質灰硬陶。侈口,束頸,溜肩,扁球腹,圜底近平,圈足外侈。肩部帖附對稱的鋪首銜環兩隻,肩、腹部各有凸寬帶紋一週。器表均施褐色漆皮,自口沿以下至腹部用紅白兩色相間繪寬帶紋、三角紋、蕉葉紋和雲鳥紋,圈足部以紅彩繪寬帶紋和波浪紋。
漢陶灶
1995年4月4日城東開發區223號墓出土。泥質細灰陶。灶台近船形,後端立煙囱。枱面上有三個圓形灶口。灶壁豎直,側、後壁均高出枱面,前壁開半圓形柴草口。中間灶口上置釜,釜上置甑,釜前後灶口上分別放置一盆一罐。
清窯變穿帶瓶
國家文物商店總店撥交 高29.9 cm, 口長11 cm, 寬8.8 cm,腹長19 cm,寬17 cm:足長12.3 cm,寬9.3 cm, 景德鎮官窯製品。長方形直口,方唇,溜肩,弧腹,長方圈足。口、頸四角內窩,頸兩側帖附兩個長方貫耳。腹前後壁各有一片雞心狀凸起。器壁厚重,內外滿釉。器表以銅紅釉為主,在四稜、兩耳、兩側腹壁等處間有青、黑兩色釉。底部有“大清光緒年制”六字三行篆書青花款。
元 .雕花人物銀盞與托盤
盞與盤組合。盞敞口、鼓腹。矮圈足,對稱式人物豎耳,中心膝坐一童子玩弄一花球,兩耳即為兩個頭扎雙髻,身着長衫的少女,站在蓮花上,雙手扶着盞沿,凝視盞內男童。盞外通體飾凸起的折枝花卉。托盤平折卷沿,淺腹,平底。沿飾忍冬花,盤口飾牡丹花,四周花叢中兩對童子,各手持折枝花卉作舞蹈狀,形象逼真,花朵怒放,人物生動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