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皖江貿易管理總局

鎖定
抗日戰爭時期,隨着新四軍第七師的的建立和發展,根據地所需之行政費用、武器裝備、穿衣吃飯等支出,也都與日俱增。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 1943年初,皖江行政公署財經處成立,葉進明兼任處長。其後,軍部又委派原在蘇南地區江抗總辦事處任財經處長的蔡輝(又名蔡悲鴻、蔡志倫)來皖江任行政公署財經處副處長兼皖江貨物管理總局局長,總局機關設在無為縣三官殿。
中文名
皖江貿易管理總局
成立時間
1943年4月
前    身
皖江行政公署財經處
職    能
擴大管理範圍,掌管進出口情況
1943年4月易名為皖江貿易管理總局,以利擴大貨物管理範圍,掌管貨物進出口情況,擴大貿易渠道,開展封鎖與反封鎖的鬥爭,易名後,總局下設3個科:會計科,科長沈君常;貿易科,科長宋澤;鹽管科,科長李樹華。為保障護送物資的安全,師部還為總局配備一個200餘人的警衞大隊,大隊長周雲祥。總局局長仍由蔡輝兼任,這時,總局機關先後遷往無為縣東鄉湯家溝鎮北郊的葉家橋、陳家灣。 [1] 
總局擔負着特殊貿易工作的任務,一是要同國民黨統治區打交道,二是同偽軍漢奸打交道。開展經濟工作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利用本地(湯家溝)一批小商入到蕪湖、南京買一些布疋、西藥、百貨等,這是小買賣。另一種是從上海請進來一批商人指導我們經商。
蔡輝同志從蘇中調至皖江後,工作開展得很好,僅半年時間就打開了局面,從上海、南京買來了大批藥品、布疋送到了根據地,我們用大米、黃豆、芝麻等農產品來交換。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皖江地區的黨政軍機關奉命撤退北上,這時皖江貿易管理總局撤銷了,因為皖江貿易管理總局是屬於安徽的,在七師撤至蘇北、山東以前,該地已有了自己的經濟貿易機關。所以,皖江貿易管理總局改稱為“大成貿易公司”,原來為貿易總局從事經商的人員也隨軍到達蘇北。從此,大成貿易公司屬於中共中央華東局國民黨統治區工作部領導,曾希聖同志任部長,李步新同志任副部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