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甫村

(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東孫莊鎮皇甫村)

鎖定
皇甫村隸屬於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東孫莊鎮,是武強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地勢最高村,武強縣最大村莊。古有 一皇甫二北京三天津四上海之説,來形容皇甫之大。人口5000餘人。每逢農曆 四、七、十為集市。隨着村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要越來越迫切。結合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村黨總支着重抓了以“一室、一會、一隊、一團”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文化紮根活動,切實促進了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
中文名
皇甫村
外文名
huang fu cun
別    名
皇甫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東孫莊鎮
面    積
17.16 km²
下轄地區
四個大隊
電話區號
0318
郵政編碼
053300
氣候條件
北方氣侯
人口數量
5000人
著名景點
皇甫汽車站
機    場
正定機場
火車站
衡水火車站
車牌代碼
冀T
方    言
漢語
分    部
四個大隊

皇甫村概況

隸 屬
衡水市武強縣東孫莊鎮
電話區號
0318-375---
郵政編碼
053300
人口數量
6000+
集市日期
農曆四、七、十
佔地面積
15000+畝

皇甫村夜晚生活

皇甫村 皇甫村
每當夜幕降臨,武強縣皇甫村就開始熱鬧起來,村民們有的去圖書室看書讀報,有的到書畫社切磋技藝,有的走上街頭扭起秧歌,有的聚在一起唱起了河北梆子……村民們高興地説:“業餘生活充實了,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皇甫村有4000多人,是武強縣最大的村。隨着村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要越來越迫切。結合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村黨總支着重抓了以“一室、一會、一隊、一團”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文化紮根活動,切實促進了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一室,農村圖書室。該村根據農民的需求,改變過去把書鎖在辦公室,只為應付上級檢查的做法,採取了“承包到人,以文養文”的責任制形式,不僅調動了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而且方便了廣大村民,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圖書室的規範化管理之路,被評為衡水市“十佳圖書室”,還上過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一會,農民書畫聯誼會。最早由本村20多名書畫愛好者牽頭組織,現已延伸到深州、饒陽、武強三個市縣36個村莊,會員發展到60餘人,堅持每月定期活動兩次,逢年過節、紅白事都為村民義務寫對聯,利用五一、國慶、春節舉辦畫展,為村裏書寫黑板報、街頭詩、標語口號。一隊,農民業餘秧歌隊,全村400多名村民參加了秧歌隊,購置了鑼、鼓、服裝等道具,安排了固定排練場地。一團,農民業餘河北梆子劇團。由村裏老藝人和戲曲愛好者組織發起;現已發展到40餘人,他們白天干活,晚上排練,先後排練出文藝節目、戲曲等30多個,除在本村義務演出外,還多次到縣鄉巡迴演出。

皇甫村文化生活

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不僅豐富了羣眾的業餘生活,而且促進了村風村貌的改變。如今在皇甫村,搞歪門邪氣的少了;學文化、學科技,開展健康文化活動的人多了,人們紛紛在致富路上展開競賽,全村85%以上的農户搞起了農產品加工、養殖、種植等產業,既活躍了農村經濟,又提高了羣眾的經濟收入。
國慶長假第一天,我們來到武強縣孫莊鄉皇甫村採訪。金秋十月,公路兩旁是綠油油的青紗帳和高大挺拔的白楊樹,花草芬芳,五穀飄香,遠遠望去好像自然而成的水彩畫,亮麗瑩動的色彩將皇甫裝扮成了綠意盎然的桃花源。
進入皇甫村,美麗的景象讓我們賞心悦目: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樓,筆直平坦的水泥公路,寬敞明亮的農家小院,鱗次櫛比的各類門店……真難相信眼前這個頗具都市風格的地方,竟然是地地道道的農村。
皇甫村是個大村,現有人口5000人左右,號稱“武強第一村”。
問起村裏近幾年的新變化,村民們眾口一詞,都説起了新修的7米多寬的水泥路。“村裏原來是土路,下雨下雪成了泥路,別提多難走啦,現在修了水泥路,出門心裏是真豁亮,政府可是為咱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兒!”47歲的村民徐連鎖打開了話匣子。
從“泥水路”到水泥路,不僅方便了羣眾,更是暢通了民心。
公路東側是整齊劃一的新式小樓,其中就有徐連鎖的一棟。氣派的二層小樓,300多平方米,上層住人,下層是雜貨店。徐連鎖家裏種着6畝地,農閒時經營機油、柴油、防凍液等生意,一年輕鬆收入5萬多元。
我們正和徐連鎖聊得起勁兒,旁邊走過來一個村民,高高瘦瘦的個頭,穿着樸素,但很乾淨。他衝着我們依依呀呀,先是伸出一個手指頭,又指了指身後的二層樓房,表情很是激動。我們不明就裏,有些疑惑。旁邊有位熱心村民做起了“翻譯”:“他是説原來村裏都是一層的平房,現在都住上二層小樓了!” 我們一下子明白了,不禁莞爾。這真是:聊起村裏新變化,啞巴開口説了話!
村民們告訴我們,啞巴名叫張鐵良,60歲,是先天性聾啞人,十多年前父親去世,現在跟着堂妹張瑞鳳生活。
“堂妹義務贍養殘疾堂哥10多年?這個女人真是不簡單!”正説着話,一旁的張鐵良指着公路上一位騎自行車的婦女,吱吱呀呀地“説”個不停。村民們説,這個婦女就是他的堂妹張瑞鳳。
想找的人就在眼前,豈能錯過,我們急忙攔住了張瑞鳳。這是位50多歲的婦女,微黑的膚色,苗條的身材,一臉燦爛的笑容。得知我們採訪她,張瑞鳳面露羞色,一臉地憨笑地説:“沒什麼可説的,俺家大伯早就沒了,就他一人,又不會説話,怪可憐的,我不管誰管!”
15年前,張鐵良的父親去世,聾啞加光棍兒的他成“孤兒”。本村出嫁的張瑞鳳義無反顧地將堂哥張鐵良接到家中,供吃供穿,好生伺候。
現在張瑞鳳76歲的老婆婆、74歲的老孃全都跟着她過日子。老孃已卧牀六載,老婆婆半年前也卧病在牀,加上聾啞堂哥張鐵良,張瑞鳳一人需要照料三個人。
身為農民,張瑞鳳除了幹農活,三個親人將她的時間佔得滿滿的。一大早起來,這邊老孃要小便,那邊老婆婆要大便;一會兒老孃要吃東西,一會兒老婆婆要喝水,張瑞鳳往往忙得焦頭爛額,好在堂哥張鐵良身體還行,提供吃穿就行,不需要她太操心……
張瑞鳳身上閃耀着中華民族敬老孝親的美德光芒,她的大義善舉,贏得了全村人的敬重。
景美人好的皇甫村,同樣充滿着濃郁的文化氣息。本村“田園詩人”於德興成立“冀遂詩社”,發展武強、深州、饒陽等地會員70多人,這些鄉土詩人創作大量詩詞作品,謳歌新風,歌頌黨恩,至今已出版三部詩集,成為武強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
瞭解着,感動着,不知不覺間,時針已經指向中午12點30分。返回的路上,車依然從皇甫村筆直的公路上穿過,圖書室、美容店、廣告公司、加盟商店等各色各樣的店面從車窗外一一閃過。
陶令不知何去處,桃花源裏可耕田。皇甫村,這個富足、和諧、温馨的村子,無聲地征服了我們!

皇甫村建制沿革

村內分為四大隊,每隊1000餘人

皇甫村行政區劃

歸屬於衡水市武強縣東孫莊鎮

皇甫村地理環境

平原,武強縣最高地。
2017.3.17皇甫大街兩邊各拓寬1.5M。

皇甫村自然資源

以玉米,小麥糧食作物為主,楊樹,辣椒,花生,棉花次之

皇甫村人口民族

5000+人,99%為漢族

皇甫村政治體制

黨員100餘人,無黨派人士

皇甫村經濟概況

人均月收入2000-5000元

皇甫村社會事業

冀遂詩社,皇甫河北梆子劇團,跳舞團

皇甫村歷史文化

隋朝建立,歷史悠久;
建有冀遂詩社,河北梆子劇團等愛好者樂園,並有多本文集、詩詞出版。
《皇甫風土》為最近編寫,一本關於皇甫歷史的村志。
武強民俗文化的新篇章
——讀《皇甫風土》
文友李永奇給我送來他編纂的一本民俗類史書《皇甫風土》,作為喜歡文學寫作、偏愛民俗文化,且又在武強縣生活工作過多年的我,熟悉武強縣的鄉鎮、村莊,瞭解武強縣的現狀、歷史,對武強民俗文化更是情有獨鍾,也就倍加喜愛這部散發着鄉土氣息的書籍了。幾天來,我手捧着這沉甸甸的新書,認真閲讀,反覆品味,深深被它的鄉愁所感染。
皇甫村,武強縣一個普通而特殊的村莊。説它普通,是因為它是武強縣238個行政村(自然村)之一,雖村境遇沿革歸屬隨時代多變,但歷經近1500年歲月洗禮,始終不曾更名;説它特殊,是因為它位於深州、武強、饒陽3縣市接壤處,系武強縣第一大村,作為千年古村,在當地赫赫有名,擁有武強縣“四最”:人口最眾(近5000人)、姓氏最多(30多個)、地勢最高(海拔近17米)、村址規模最廣(東西近4裏,南北近3裏)。皇甫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明清以來,村裏秀才、舉人、將士、忠烈、義士、鄉紳、客商、藝人、梅花拳師、教授、專家、學者、政要不乏其人,特別是到了近代,湧現出一代代可歌可泣的民族氣節人物,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皇甫村雖非物華天寶之地,但卻毓秀鍾靈,重學尚文崇藝之風久遠而濃郁,傳統文化底藴豐厚。村裏興始於清朝的“笛子調兒”,高亢悲愴,豪放粗獷,深深紮根民間,廣泛流傳於附近鄰縣一帶,經久不衰,是一獨特的鄉土微型劇種。皇甫村作為三縣市交匯之地,其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自古雖非富庶強村重鎮,但它兼容幷蓄,吸四面之靈氣,納八方之風韻,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經濟發展與時俱進,且積澱了厚重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與古今士人,而後又輻射他鄉。皇甫村厚積薄發,當代催生了冀遂詩社、圖書館、劇團、書畫聯誼會、民間工藝等文化現象。皇甫村民風淳樸,商貿發達,就連村裏的四、七、十的貿易集市,也是目前全縣最大規模的。可謂,古皇甫文化遺產博大精深,今皇甫充滿創新魅力。皇甫人形成的流光溢彩的民俗文化,是一筆可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需要皇甫人及我們書寫和傳承。
《皇甫風土》就是記錄和傳承皇甫村歷史文化的一部史書。全書分7個篇章,共21萬字,每板塊之首加以無題小序。並配有20頁近百張照片、3張地圖。它是以一個村莊為記述對象,全面盤點了皇甫村的地名、風物、文化、姓氏、滋味、方言等方面的狀況,並附有皇甫人歌詠皇甫事的詩詞短文,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記錄,有着特殊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具有其他書籍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別是對於當前建設歷史文化傳承工程、深入開展地方誌編修、整理和研究民俗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服務社會發展,有着非同尋常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作為《皇甫風土》主編的李永奇先生,是從皇甫村走出來、如今工作在衡水市政府機關崗位上的一名優秀才俊,是典型的當代知識型幹部,“皇甫是生養我的地方,也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和精神寄託。”他熱愛家鄉,歌頌家鄉,“我因皇甫而驕傲,皇甫因我而榮光”,忘不了的家鄉,走不出的村莊,揮不去的鄉愁啊。多年來,思鄉戀土的強烈念想使他利用業餘時間,致力於家鄉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不斷收集和記錄家鄉風物、人文,傾注了大量心血汗水,也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形勢下,為了展示皇甫人文風采,銘記歷史,留住鄉愁,達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他一直想編撰一部家鄉的史志書。於是,近幾年,他主動擔當,積極聯繫皇甫村有志之士,竭盡心力、走訪奔忙、伏案勞動,廣泛調研、反覆核對、加快整理。又經過近一年的夙興夜寐、激情奮戰和精耕細作,克服重重困難,得以成就了該書的付梓。《皇甫風土》的出版,填補了皇甫村史的空白,為武強縣民俗文化建設增添了新的篇章,也為衡水市史志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皇甫風土》是一部武強縣地域內的村史,更是一部武強民俗文化專著。筆者看來它具有鮮明的幾個特點。一是求實存真。該書以歷史考證者和現實感受者的眼光,堅持歷史性、真實性、學術性相結合,特別是作者李永奇蒐集和積累皇甫村歷史資料幾十年,在編修過程中,他又廣泛查閲歷史資料、深入民間走訪調查,廣搜博採,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歷經多年終成書。二是突出特色。民俗文化內容包羅宏富,事象千姿百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有的民俗和風物,為凸顯地域特色,該書把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儘量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皇甫村民風民俗記錄下來,以獨有的皇甫地名、皇甫風物、皇甫文化、皇甫姓氏、皇甫滋味、皇甫方言等全方位地展示了全村的歷史風貌和社會生活。三是雅俗共賞。該書通俗易懂,版面設計古樸、全書文筆流暢,融歷史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為我們瞭解皇甫村、武強縣乃至深州市、饒陽縣、安平縣等冀中一帶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一個平台和窗口。
人間正道是滄桑。其實,我和皇甫村也有着神奇的情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還在武強縣交通局工作。1988年7月,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我曾指揮和參加了修建原饒武路通往(西五)皇甫村柏油路的工程,在近半個月的測設和油麪鋪築過程中,我工作、吃飯、休息在皇甫村,這裏留下了我青春的身影和奮進的汗水。施工中,我對皇甫村的主要街道、重要建築、人文風貌有了初步的瞭解,那個時候,就知道了“皇甫村大,歷史深厚,在縣城工作的人多”。後來,由於工作需要,我離開了武強縣,來到衡水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但作為第二故鄉的武強縣,我依然時刻關注着它的發展和變化,特別是交通發展和文化建設。業餘時間裏我經常回到武強縣,深入單位、進入村莊,拜會老朋友、結識新朋友,瞭解農村傳統文化、整理交通公路發展史。2012年10月29日,我又一次走進皇甫村,採訪了冀遂詩社掌門人,被譽為“當代優秀田園詩人”的於德興,從老人身上,我才真正瞭解了皇甫村是民間文化底藴豐厚而深邃,如今這裏已是詩村文苑、奇葩綻放。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民俗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民俗文化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歷來被稱為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徵。作為留存一個村莊記憶的《皇甫風土》,傳承一方人的文化遺產,延續一方人的根脈,凝聚一方人奮發向上的正能量。其彰顯出的質樸的民俗文化如一根棉線,連接了昨天和今天;又似一面明鏡,映現出一方地域之紛繁。歲月悠悠,滄海桑田。歷史由無數皇甫人熱血鑄就;未來,更需要皇甫人拼搏打造。同樣,愛家鄉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不論身在何方,腳在何處,路走多遠,我們都不忘初心,不失本真,祝福家鄉,建設家鄉。家園需要眾人呵護,文化需要代代傳承。(郭俊禹)

皇甫村風景名勝

皇甫大飯店,8千畝農田

皇甫村著名人物

皇甫興,於綵鳳,程紀雲,程志華,於寬海,任友人,程三更,高永健,程信通,於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