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皇甫村

(浙江省桐廬縣瑤琳鎮皇甫村)

鎖定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瑤琳鎮下轄自然村
中文名
皇甫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瑤琳鎮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編碼
311515
著名景點
紅燈籠外婆家
車牌代碼
浙A
瑤琳鎮皇甫村,亦叫皇甫家,昔稱厚倫,唐代元和年間(806—820),皇甫氏家族從新安(淳安)青溪徙居此地,遂繁衍成大族。村位於桐廬縣西部,分水江南面,距縣城25公里。2004年12月,全縣行政村調整,皇甫村與和平村合併。該村東至大洲畈,南接姚村,西至瑤琳仙境、東洲紅燈籠鄉村家園,北至302、208省道。村域面積8.39平方公里,轄皇甫、小邊廳、破坑、塘塢村、河畈裏、金潭埠、西公殿、冷坑、竹窠裏等9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組,總户數996户,2780人。村北分水江由西貫東,桃源溪穿村流入分水江。

皇甫村沿 革

皇甫村,村名應是解放後所確定,皇甫村從唐至今的完整沿革己難以考證。據《桐廬縣地名志》載:“唐代,皇甫氏從今淳安遷居來此,昔名前皇、後(厚)皇。”據《桐江皇甫氏宗譜》載:始祖皇甫湜遷隱於赤州壹字號,即今(清光緒年間)土名皇家壠。乃豐腴田數頃於黃石洞口,土名良田畈。因其名裏曰“金城裏”。保曰:“良田保,子孫相沿勿替迨,後於(潛)昌(化)分(水)三縣出龍洪水驟漲,將是畈坍成河港,更遷上畝畈。至璇公卜居。於今族之上道園,即世傳所謂斑竹嶺者是也,嶺在儀公祠右巷口。”
又據《桐廬縣誌》載:唐宋皆以鄉統裏,唐鄉四十里已無考。入宋四十四里(皇甫為厚倫裏),明改裏為管、圖。清雍正六年(1728年),以鄉統為莊,至清末民初為十二鄉,五百四十四莊(皇甫為厚皇、前皇莊)。從上述資料來看,皇甫湜從淳安清溪合洋,遷往桐廬至德鄉赤州嶺下洪石洞口,屬厚倫裏。宋沿用,元承宋制。明屬一管二圖。清稱厚皇莊、前皇莊,土名皇家壠。民國編為保甲制,俗稱皇甫家。
民國28年(1939)1月,至徳鄉分為至西、至東兩鄉,歸屬至西鄉。同年2月,縣設置區,歸屬橫村區至西鄉。民國34年(1945),撤銷區建置,行縣、鄉兩級制,歸屬不變。1949年5月,設置區政府,仍屬橫村區至西鄉。1950年夏,鄉鎮區劃縮小,至西鄉分為至南、至西鄉,皇甫劃歸至南鄉,和平劃歸至西鄉。1956年秋,撤區並鄉,至西、至南合併為至南鄉,歸屬至南鄉。1958年,撤銷鄉鎮建制,建立人民公社,村改為大隊,歸屬畢浦公社至南管理區。1961年10月,調整公社規模,縮小區劃,廢止管理區,歸屬畢浦區至南公社。1962年12月,撤銷畢浦區併入分水區,隸屬分水區至南公社。1971年12月,撤銷分水區建制,實行縣、社兩級制,歸屬不變。1984年3月,恢復鄉鎮建制,大隊1988年6月,撤銷至南鄉,建置瑤琳鎮,歸屬不變。2004年5月,畢浦、高翔兩鄉併入瑤琳鎮,歸屬不變。同年12月,調整行政村規模,皇甫與和平兩村合併,沿名皇甫村。
古村落
破坑 位於桃源溪東岸,仙境路西側。昔時,桃源溪發洪水,衝成砂礫荒灘,溪水漫流,故名。清同治年間,皇甫、王姓遷此定居。20世紀60年代,溪道整治,溪灘改成良田。
塘塢 昔叫棠村,位於皇甫家西側。東至分水江,南臨桃源溪,西至河畈,北鄰金潭埠。村四周環山,塢中有大塘,故名。宋代年間,至德姚氏大五支房族裔孫始徙居此地,後各姓集聚成莊。1956年,至西、至南合併為至南鄉,塘塢、西公殿、冷坑、河畈、竹窠、金潭併為一個行政村,以和睦平等相處之意,取名“和平村”。塘塢一直是行政村駐地。1958年,新安江水庫移民落户此地。2004年12月,行政村調整,和平村與皇甫村合併,沿用皇甫村。
西公殿 舊時,村邊有寺廟,俗稱西公殿,遂以之名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聚落於饅頭山腳,呈長塊狀。三面環山,北臨田畈。原村西是桐廬縣林科所。
河畈裏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側,五畝山腳,呈方塊狀。村東有良田百餘畝,澗水沿畈流過,故名。
冷坑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聚落於楊家山腳,呈三角塊狀。東、北臨分水江,西南靠山,位於冷坑口,故名。因地處象鼻山東南側,曾稱名象峯。唐末,厚倫皇甫氏六房遷入冷坑,繁衍成村。
竹窠裏 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聚落於毛大灣山腳,呈角塊狀。昔以其地多竹而得名。清同治間,王姓家族自仙居徙此卜居。
金潭 舊稱金錢埠,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昔分水江沿村流過,邊有深潭,有人渡,故名。唐末,皇甫氏家族從厚倫分居於此地。

皇甫村歷史名人

1.皇甫村十進士
皇甫湜(777—835),字持正,號台渠,睦州新安(淳安)人。唐元和末年(820),從新安清溪遷徙桐廬至德鄉赤洲金城裏(今瑤琳鎮皇甫村),為桐江皇甫氏族始祖。唐元和元年(806)丁亥科登王源中榜進士,仕工部郎中。元和三年四月,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獲對策第一
皇甫松,字子奇,自稱檀欒子。晚唐著名花間派詞人,工詩詞,亦擅文。少有壯志,屢經坎坷,久試不第,終身歸隱,中晚年以“大隱”為思想旨歸,浪蕩漂泊一生。歿後唐昭宗追賜為進士。其父皇甫湜是中唐著名的古文學家。父親文章兒子詞,後人常將其父子並稱。
皇甫遼,字遠卿,號雅齊,桐廬縣至德鄉(瑤琳鎮)厚倫裏(皇甫村)人。宋景佑元年(1034)甲戍科登張唐卿榜進士,仕翰林院學士。
皇甫朝元(光),字景修,號明軒,桐廬縣至德鄉(瑤琳鎮)厚倫裏(皇甫村)人。宋皇佑元年(1049)己丑科登馮京榜進士,仕廣西通判。
皇甫師中,字仲居,號道環,桐廬縣至德鄉(瑤琳鎮)厚倫裏(皇甫村)人。宋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登彭汝礪榜進士。
柯約齋 宋寶佑四年(1256)進士 瑤琳鎮皇甫金潭人
柯孟端 宋鹹淳七年(1271)進士 瑤琳鎮皇甫金潭人
柯仲益 元至治元年(1321)進士 瑤琳鎮皇甫金潭人
柯元棋 元泰定四年(1327)進士 瑤琳鎮皇甫金潭人
柯景曜 明洪武四年(1371)進士 瑤琳鎮皇甫金潭人
2.名人選錄
皇甫湜(約777--835),字持正,號台渠,睦州新安(淳安)人。元和元年(806),擢進士第,元和三年四月,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獲對策第一。初為陸渾尉,仕至工部郎中。分司東都洛陽時,裴度闢為判官。與李賀、白居易、韓愈等交往甚厚,是中唐時期繼韓愈之後又一古文大家,是中唐古文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主要推動者,在當時其聲名尚在李翱、張籍之上,甚至有過與韓愈齊名、與柳宗元並駕齊驅的説法,與韓愈並稱“一代龍門”,被李賀贊為“文章鉅公”,名震京華。可見皇甫湜在中唐晚文壇中的影響非同一般。韓愈的墓誌銘和神道碑都是由皇甫湜撰寫。為柳宗元死在任上鳴屈寫了祭文。有《皇甫持正集》存世,《全唐文》收錄四十多篇文章。
皇甫松,晚唐著名花間派詞人,工詩詞,亦擅文。少有壯志,屢經坎坷,久試不第,終未能入仕,中晚年以“大隱”為思想旨歸,浪蕩漂泊一生。只是在其逝世後才被追賜為進士。其父皇甫湜是中唐著名的古文學家。父親文章兒子詞,後人常將其父子並稱。他的詞作如《夢江南》,意境頗高,設想亦奇,確為晚唐不可多得的作品。清人陳廷焯《雲韶集》卷一:“子奇詞琢句奇妙,綺麗不及飛卿,而俊快過之。”“唐詞于飛卿而外,出其右者鮮矣。五代而後,更不復見此種筆墨。”王國維《皇甫松檀欒子詞輯本跋》:“餘謂不若《憶江南》二闋情味深長,在樂天、夢得上也。”總而言之,他的詞作大多寫得清新、活潑、雋永。現存《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大隱賦》一卷,今存於《文苑英華》卷九十九,《醉鄉日月》三卷。《資治通鑑考異》卷二十證引《續牛羊日曆》一節。《全唐詩》收錄其詩,《花間集》收錄詞十二首,《尊前集》詞十首。
柯約齋(1210—?),號素叟,行四二。桐廬至德鄉金潭莊(今桐廬縣瑤琳鎮皇甫村金潭埠自然村)人。
柯約齋祖籍池州堯封(今安徽池州),其父柯述,字仲常,號萬榮,行三大。於宋寧宗朝慶元年間(1195—1200),柯氏家族流寓桐江至德金潭(瑤琳鎮金潭埠,今為紅燈籠旅遊景點)。桐江柯氏家族徙居金潭埠後,柯約齋系至德柯氏第二代。柯約齋自小靈穎,酷愛《詩經》,攻律詩。宋寶佑四年(1256)丙辰科,登文天祥榜進士,官至丞文郎。遐時喜邀友訪古覽勝,遊覽瑤琳洞、赤洲洪石山赤石洞時都留有詩詞。
皇甫應全(1614—1667),字五石,號補庵,桐廬縣至德鄉厚倫裏(今瑤琳鎮皇甫村)人。清順治三年(1646)丙戌科鄉試中舉亞魁,竭力事親,鄉邑讚譽有加。後仕河南衞輝府延津縣知縣。延津縣河道水患多,百姓貧窮。應全在政三載,勤政親為,修立民約,築堤疏河,捐俸啓教,減賦役,平冤獄。辛勞積疾,卒於官。延津士民感德,於清康熙五年(1665),特拜撰《延津縣闔邑里民恭頌》祭奠皇甫應全。清康熙七年(1667),延津縣闔邑紳衿軍民人等在縣治立《邑矦皇甫公遺愛德政碑》石碑,以示紀念。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桐廬縣知縣童煒撰《皇甫延津傳》,入鄉賢祠。

皇甫村歷史古蹟

1.皇甫祠堂,又名貽縑堂,俗稱大廳,是桐江皇甫氏的宗族總祠堂。祠堂朝南坐北,四廳式格局,方柱形石柱,古木雕梁,一廳懸掛真漆大匾額,額題“甲第世家”, 兩側楹聯:“唐室御史第,睦州刺史家”。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有多種用途,主要用於祭祀祖先,此外作為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值得注意的是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常在祠堂進行。據《桐江皇甫氏宗譜》記載,皇甫祠堂始建於唐末五代,重建於宋,復建於明,至清乾隆年間,族户發展到八百多户,人口達四千有餘,丁口二千有奇。皇甫祠堂已顯狹小,乾隆三十四(1769)已丒年春在皇甫榮周、玉周、文週三兄弟的建議和籌劃下,全村合力開始擴大重建,於辛卯年(1771)秋完工,“祠宇宏暢,器用並具,規模顧不偉唉。邑侯張公聞而嘉之,題‘貽縑堂’之額,以為贈。”皇甫祠堂在清同治九年(1870),擴建四廳,在民國二十九年(1942)進行全面修葺。該祠堂於清末民初為當地學館。20世紀50年代起為至南糧站;20世紀80年代起一廳為至南鄉文化站,二廳、三廳為貽糖坊。文革後歸還皇甫村,內設過小學,後為為縣二輕油灰刀廠分部皇甫拋光廠。由於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年久失修,於一九九四年被拆除,在原址上建成皇甫菜市場。皇甫祠堂,在桐廬縣內是最大的祠堂之一。座北朝西,長度為四十九米,寬度為十五米,建築面積為柒佰三十五平方米。從空中俯視可清晰看出三個天井為品字形設計,故稱一品祠堂。前兩廳均從淳安茶陵採來的四方石條為柱,方型柱凳,雕有各種圖紋。柱上鐫刻對聯。三四廳為木柱,牛腿都雕工精細。在二廳正堂有一塊篇額,上題“甲第世家”四字,兩邊有一幅對聯,上聯為:唐室御史第,下聯為:睦州刺史家。一廳有戲台,戲台兩邊有兩支圓形石柱。祠堂大門外有旗杆石。祠堂前為村中大道,大道外有一口井和兩口大塘。兩口大塘間架起六根方石條的一座平橋,橋名“太平橋”。昔皇甫氏家族自唐元和年間徙居此地後,繁衍生息,成為桐廬一大望族。各房支族都有祠堂,僅在皇甫村就建有七房廳、新廳、花廳、塘下廳、廊廳、九思堂等。可惜現在均無保留下來。
2.皇甫祖廟,欲稱大殿 ,原址在皇甫村北大橋南橋頭下。有古樟樹羣三面環繞,座北朝南,背臨天目溪,面朝進村大道,離天目溪原皇甫船埠頭百步之遙,始建何時失考。大殿正門上嵌匾額“金城裏” 三字,據《至德赤洲皇甫氏宗譜》載,皇甫氏族初徙此地時稱金城裏,宋代時才改稱厚倫裏。殿中供奉陳老相公,每歲年初一至年初三祭祀,供奉虔誠,並請戲班演戲。尤其是遇到旱災,或蟲災,村民就把陳老相公請出來,祛難消災。20世紀60年代該廟已破損敗落,1969年七·五洪災殿被沖毀。瑤琳仙境對外開放後,在原廟址基地上與上海合作建造“上海城隍廟飯店”。
3.興文廟 位於皇甫村北,大殿東側300米處。據《桐廬縣誌》記載:“興文廟,在至德鄉厚倫,由族人皇甫允進、允時創建。”何時始建失考。廟為三進式殿宇,一廳正中供奉彌勒佛,兩側是亨、哈二將。二廳是天井,東西兩側為廂房。三廳供奉觀世音菩薩,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廟周圍都是參天古樟。昔時,該廟香火旺盛。民國末年,乞討者(當地叫討飯子)居於廟中,不慎失火將廟燒燬。
4.文昌閣,位於皇甫村東南側河岸上(天目溪邊上)。始建於何時已失考。據老譜中《遷造文昌閣記》載:“嘉慶十七年間,棟樑蟻蝕門扇蜂侵,神靈猶是顯然,魁閣幾歸烏有球等迺觸目而思,敬爰合社,以批捐度地於下河橋頭,搜嚴採幹一喬木而柱剖四枝,僉謀同心齊鳩工而功成。兩載恍昔,靈台靈沼藉呵護之甚”。從上述可知嘉慶年間文昌閣已遭風霜摧殘破敗不堪,又因天目溪因洪水氾濫經常變道,族人決定從下河橋頭遷基於河道的上游新庵水口。文昌閣基佔田四分,土名河岸上。規模也不小:“有敝日千霄之恢宏,崇厰丹楹刻桷啓新宇以輝煌,堪作中流之砥柱,長為闔境之屏藩”。文昌是天上星官的名字,叫文昌星,是一位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民間認為它是專門管理人間讀書和文上功名的一個天上官員,為讀書人所崇拜。科舉考試雖始於隋,然至宋代方成為士人求官最為重要的途徑,也因之求取功名的各地學子們,為了在激烈的競爭當中脱穎而出,莫不在自身努力讀書之外,祈求文昌帝君及各種神明的幫助。達到河鯉躍龍門,巨魚従大壑的心願。該閣內前廳供奉文昌大帝,後廳存放皇甫氏先輩靈牌,直到清乾隆年間,先輩靈牌多已放置不下,再在此閣西側另造祠堂,稱大廳。先輩靈牌轉祭放到新造的大廳。文昌閣在“文革”中被毀。
5.清泉寺 位於皇甫村金錢埠自然村象鼻山腳。舊時,此地為唐五代時人朱篆之墓冢。因朱篆暴橫鄉里,時人慟恨,將墓毀之建寺。元末,寺廟毀於兵燹。明洪武八年(1375),僧普信募資重建。後圮。
6.牌坊 位於后皇甫方家井南側路旁。據史料載,清乾隆三年(1738),為皇甫懷璣之妻楊氏而立的貞節石坊。楊氏,年24,夫故。家貧,紡績度日,孝養姑嫜,撫卹嗣子,守節而終。乾隆三年旌,敕建坊。該牌坊為四柱三層階,造型別致,飛檐翹角,雕刻精細,雄偉大氣。20世紀60年後期,“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衞兵以破“四舊”拆毀。
7.方家井 位於皇甫村石牌坊北側。該井泉水清澈甘冽,冬暖夏涼,供皇甫半個村民的生活飲用,並灌溉井下方的一壠良田。方家井始建何朝代?以無查考。據《方氏宗譜·世系圖》中記述,方氏家族第113世裔孫在東漢初年就在桐廬繁衍生息。再則,在方家井上首,即皇甫村西側的白亭子旁,有一畈民田叫“方家壠”。
8.楊柳孔泉 又名母親泉,觀音泉。位於皇甫村西側的桃源溪旁,面積約30平方米,水深3米,為石砌塘形。泉水清洌甘甜,冬暖夏涼。水源豐沛,終年暢流不竭。當地還流傳着觀音娘娘柳枝點孔成泉的悽美故事。據傳,皇甫村有個英俊青年叫楊樹,父親早亡,和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年通過媒婆介紹,和鄰村的姑娘柳蔭結婚,柳蔭長得漂亮,心地善良,賢惠又勤勞。夫妻和睦恩愛,生有二男一女。不料遭遇橫禍,楊樹上山砍柴不幸墜崖而亡。中年喪夫,柳蔭悲慟欲絕,整日以淚洗面,哭瞎了眼晴,面對多病卧牀的婆婆和三個未成年子女,柳蔭只能默默承擔着家庭重擔。這年夏天,五十多天未下雨,遭嚴重乾旱。當地鄉紳,根據風俗沐浴更衣,到江邊的老城隍廟裏上香點燭,請出城隍菩薩求雨,連續幾次都無效。柳蔭家的田無法下種,她天天冒着炎炎烈日到桃源溪邊的田頭挖坑,日復一日,挖了二米多深也不見有水,鋤頭挖斷好幾把,最後只好用手挖,汗流浹背,十指滲血,幾次昏倒,醒來又挖。這情景讓東海普陀山觀音娘娘看到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有了惻隱之心,化作一孩童,撿了一根楊柳枯枝,走到坑前,用枯枝輕輕一點,一股泉水即刻湧出,泉水不僅灌溉柳蔭家的田,也救全村人。人們為感激柳蔭,就以她夫妻姓氏取名為“楊柳孔”。據老輩人説,夏天用這泉水洗澡,不會生痱子,還可以防痧氣。冬天用這泉水洗澡,可療皮膚病,治腳氣。儘管世事變遷,涼水孔泉水卻始終以灌溉良田和生活飲用造福於皇甫村民。
9.皇甫家船埠頭 位於分水江西岸,皇甫村北面,皇甫氏族自唐代徙居此地,故以姓名埠。是分水江歷史上從昌化、於潛沿途至桐廬客、貨航運的重點埠頭之一。民國16年(1927),桐廬開至皇甫家的航船每天有2艘。1956年,運貨量大的埠建立木帆船運輸生產合作社,皇甫運輸社是其中之一。該埠昔有古渡,1969年3月建成公路橋,遭“七五”洪水沖毀,1971年修復。1990年新建,原橋拆除。

皇甫村旅遊景點

紅燈籠外婆家 紅燈籠鄉村外婆家開發於1998年,根據民間諺語“想吃來丈母家,要嬉去外婆家”意境,始建外婆家景區。在天目溪漂流鄉間露營村的基礎上拓建項目。位於皇甫村冷坑自然村。闢鄉村風情、鄉村景觀、鄉村遊樂等30餘個遊樂項目。景區建築古樸,小橋流水,青磚黛瓦。百步街店鋪林立,風情廣場設戲樓,置有外婆橋、風水車,周邊建有十二生肖昇仙台、遊樂迷宮、烽火台,還有合村鄉古建築鄭家廳拆移置此地。有各色手工藝作坊,富有傳統特色的玩具、美食、具有濃郁的江南民俗風情。碧波潭(原金潭埠)為紅燈籠鄉村家園一景點。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
皮筏漂流 1992年,始建天目溪竹筏漂流,從畢浦至元川段水面,經試運由於漂程過長縮短至金潭埠。1994年,選自瑤琳大橋至元川段闢天目溪皮筏漂流。1996年,遭遇“6·30” 洪災沖毀。1997年3月,恢復重建從金潭埠至瑤琳大橋段皮筏漂流,漂流段長約2公里。與畢浦段竹筏合併為天目溪漂流管理處。
皇甫大橋
皇甫大橋,又名至南橋、瑤琳橋。位於瑤琳鎮皇甫村北端,跨分水江,桐瑤公路由此通過。該處原為古渡埠,1967年底,上海躍龍化工廠要利用姚村盤塢裏神仙洞存儲廢料,為貨運方便,必須造橋。故該橋始建於1968年9月,次年3月竣工,系14孔鋼筋混凝土T梁橋。橋長247米,寬4·5米,高5米。這是繼桐廬大橋後在分水江上建造的第二座橋。1969年“七·五” 洪災橋被沖毀,1971年修復。1979年,瑤琳仙境開發,交通流量日益增多,尤其是雙休日,車擠人擁,該橋處於不堪重負,漸成危橋。1990年,在原橋上游十米處新建橋一座,長273米,寬9米。改名為“瑤琳橋”。 原老橋拆除。2016年,臨金高速公路瑤琳過境段,即在該橋上游150米處又新建橋樑一座,為高速公路瑤琳出口處過江大橋。
福利院
1964年,備戰備荒,城市工廠疏散到三線。杭州福利工廠搬遷至分水鎮,為安置福利廠中的老年人安度晚年,縣裏決定把福利院地址落實在至南公社和平大隊西公殿自然村西側,屬低坡丘陵。該地段原屬皇甫、和平兩村,劃歸國有,建造福利院。1969年七·五洪災,分水福利廠沖毀,廠遷回杭州,福利院亦被空擱。1976年,為方便至南、百歲等地高中班學生就地入學,福利院成為分水高中一個教育點。1979年,該地劃給縣林科所。1981年,瑤琳洞對外開放,瑤琳仙境所屬地段金村塢駱駝山系姚村大隊,縣林科所地段與姚村金村塢駱駝山對調。至今是桐廬恆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培育無性系良種茶園發展示範基地,主要生產“瑤池白茶”、“ 瑤池紅茶”、“ 瑤池金芽” 等精品茶系列。2011年,該基地為杭州市生態農業示範園區。2017年,瑤琳首屆“瑤池白茶”文化節在茶莊舉行。
蔣仲達墓
蔣仲達,桐廬瑤琳鎮蔣家人。1910年畢業於紹興二浙師範,魯迅先生任班主任。1922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1926年至廣州任黃埔軍校教官,1927年參加北伐。在桐廬戰役中率部作戰,打垮紗傳芳一部,繳獲甚多,隨即率部光復杭州。北伐軍攻打南京時,他率部首先攻入雨花台,為南京光復立下戰功。1929年任濟南兵工廠處長,1930年調任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教官。1936年因病逝世,死後家況清貧。蔣仲達生前一次為父做七十壽慶時,送屏聯的有蔣介石、陳誠、陳立夫、陸定、周巖、廖家駒、羅家倫、陳儀、梅思平、張治中等。
蔣仲達墓為土葬墓,坐北朝南,佔地面積30平米。墓前立有青石碑,碑高0.83米,寬2.2米,上刻有其生平事蹟,略附墓誌銘。於2009年3月重修。
2011年,桐廬縣人民政府公佈蔣仲達墓為桐廬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皇甫村傳説

金錢埠
從桐廬鎮出發,沿分水江北上,帶“埠”的村子特別多,有浮橋埠、舊縣埠、徐家埠、橫村埠、方埠、浪石埠、元川埠……在瑤琳仙境附近,還有個小村子,叫金錢埠。這金錢埠村口江心水底下還確確實實有一個比磨盤還大的金錢。平時是看不到的,每年寒冬臘月、滴水成冰的時候,江水清澈見底,你如果留心,就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這閃閃發光的大金錢。這金錢大水衝不走,人也撈不着,那麼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説是很早很早以前,這裏有兄妹兩人。阿哥好吃懶做,卻一心想發橫財,因此,大家都叫他歪腦。妹妹名叫勤妮,心地善良,十分勤勞,家裏的生活擔子全由她獨挑。
有一年,分水江發大水,勤妮看見水裏浮來個白頭髮的老太婆,雙手抱着一根木頭,一時沉下,一時冒出,就急忙要阿哥跟她一起去救。阿哥説:“我可沒有介大的勁頭,把老太婆救起來當娘啊!還得給她吃,給她穿,死了還要貼棺材,少管閒事吧。”勤妮一聽很氣憤,心想:“怎麼能見死不救呢!”就不顧危險,撲通一聲,跳進了江裏,朝老太婆游去。
她游到老太婆身邊,老太婆一把抓住了她。在這水急浪高的江裏,勤妮感到力不從心,就拼命喊:“哥哥,快來救我們!”站在岸邊的歪腦卻無動於衷,反而罵道:“誰讓你硬做好漢,活該!”
就在這緊要關頭,只見江面上又漂來一個老大老大的金錢,閃閃發光。一見這東西,歪腦認為發財的機會來了,就跳進江裏,不顧妹妹的喊叫,拼命向金錢游去。
他游到江心,一把抓住金錢,正想叫妹妹快來幫忙,卻不見老太婆和妹妹的影子。他覺得有點奇怪,這時只聽半天空傳來妹妹的聲音:“哥哥,我走了,你要自己保重!”她話音一落,那錢就開始下沉,一會兒就沉到江底,把歪腦壓死在下面。
勤妮升了天,歪腦死在江底,大金錢永遠留在這裏了。從那以後,人們就稱這裏為金錢埠了。
破坑地名由來
傳説,羅隱秀才有一次帶着娘來皇甫村討飯,因討要的剩飯不夠羅隱和娘充飢,於是他想去塘塢村討飯。當時從皇甫到塘塢村一定要越過一個溪坑,溪坑上沒有橋,溪坑裏的水又比較深。羅隱秀才為了照顧娘,就把娘背在背脊上涉水過坑。走着走着,走到溪坑中心時,羅隱秀才不小心,腳踩着一塊滑溜溜的鵝卵石,一隻腳一滑,身子一傾斜,羅隱秀才和娘一起摔到溪坑裏,兩個人渾身都成了水淋淋的落湯雞。羅隱秀才趕緊扶起娘,心中火冒三丈:“自己弄濕了不要緊,害得娘也吃苦頭。”於是張口大罵:“你這該死的破坑。”這條溪坑原來沒有名稱,由於討飯骨頭聖子口的羅隱秀才説它是“破坑”,從此人們就把這條溪坑叫“破坑”,一直延續至今。現在有了公交車後,在去瑤琳仙境的途中,還設立了破坑站。破坑名字雖不雅,但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回味無窮的名人故事。

皇甫村當地特產

皇甫益民糕餅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杭州利民食品廠下派技術骨幹在皇甫村創建桐廬瑤琳益民食品廠,專業生產,江南地區各式傳統糕點,並紅極一時。九十年代初轉制,更名“桐廬益民食品廠”是瑤琳地區唯一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規範生產的糕點生產企業。其中瑤琳牌麻酥糖曾獲得杭州地區糕點優勝獎,進入新世紀後其糕點多次代表桐廬參加省、市、縣農展會,並獲得消費者最受歡迎食品之一。
益民糕點堅持傳統制作工藝,選材地道,特別是時令性傳統糕點,如凍米糖、夏餅、蘇式月餅、麻酥糖等,深受當地百姓喜愛,為百姓過節必備。益民食品廠古法制作的糕點“澆切片”等糕點經專家評審於2016年被認定為“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糕點廠以“做好人,做好餅”的宗旨,再現桐廬糕餅民俗。

皇甫村皇甫風景

唐,分水縣狀元施肩吾《桐江皇甫氏宗譜》記:“餘叨竊大魁,徜徉世外,從赤松子遊,赤洲故多靈境,獅巖象洞,瑤琳、白石之間,皆神仙窟宅也。”
明,禮部右待郎姚夔《赤州厚倫裏勝景記》雲:“居斯土者大都朴茂敦龐,多積行隱逸之士。至於羅城環繞,怪石嶙峋,虎台高峙。於南山象鼻浮沉於北水,東則獅山翔舞,西則五馬奔騰,登赤嶺而煙火萬家,高贍在望遊焦峯。而溪流百折,松影連雲。以至瑤琳石柱之奇,洪石館仙之勝,皆別有天地非人間世也。”

皇甫村先賢詩詩選

皇甫湜詩二首
題浯溪石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然長於指敍,約潔有餘態。
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於諸作者間,拔戟成一隊。
中行雖富劇,粹美若可蓋。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
退之全而神,上與千載對。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文與一氣間,為物莫與大。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
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
石佛谷
澶漫(漫澶)太行北,千里一塊石。平腹有壑谷,深廣數百尺。
土僧何為者,老草毛髮白。寢處容身龕,足膝隱成跡。
金仙琢靈象,相好倚北壁。花座五雲扶,玉毫六虛射。
文人留紀述,時事可辨析。鳥跡巧均分,龍骸極癯瘠。
枯松間槎枿,猛獸恣騰擲。蛣(蟲屋)蟲食縱(一作蹤),懸垂露凝滴。
精藝貫古今,窮巖誰愛惜。託師禪誦餘,勿使塵埃積。
皇甫松詩詞選
登郭隗台
燕相謀在茲,積金黃巍巍。上者欲何顏,使我千載悲。
古松感興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貴賤不我均,若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徳,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獨立天地經。
寄言青松姿,豈羨朱槿榮。昭昭大化光,共此遺芳馨。
夢江南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間夢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樓上寢,殘月下簾施。夢見株陵惆悵事,
桃花柳絮滿江城。雙暑坐吹笙。”
採蓮子(其二):
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拋球樂
紅撥一聲飄。輕裘墜越綃。墜越綃。帶翻金孔雀,香滿繡蜂腰。少少拋分數,花枝正索饒。
金蹙花球小,真珠繡帶垂。繡帶垂。幾回衝鳳蠟(燭),千度入香(春)懷。
上客終須醉,觥盂且(杯自)亂排。
柯約齋詩選
赤石洞
舉炬入洞曲,微和神仙關。峒地敞且平,峒巖懸其巒。
世傳仙所居,又曰龍所蟠。愈造愈深妙,卒難窮其端。
神仙今何在,深隱於瑤壇。
瑤琳洞
仙境塵寰咫尺分,壺中別是一乾坤。
風雷不認為雲雨,星斗何曾見曉昏。
彷彿夢凝蓬島路,分明人在武陵村。
桃花洞口門常掩,暴是強秦任併吞。
清,姚清詩詞選
五馬騰雲
山名五馬信超羣,勢欲騰空似躡雲。
雪擁銀鞍舒駿足,花盤繡勒耀龍文。
如追天駟奔騰見,儼逐雷車蹴踏聞。
千古何人能控駛,聯翩絕影湊奇勳。”
金潭映碧
碧潭閒步豁塵襟,曲繞村前引趣深。
近挹佛光鋪水面,倒涵月影落江心。
草堤遠映千層浪,眾口同名一字金。
澤畔聊為長句和,未知高下可同音。
五馬勝雲霧·桃源憶故人
崔嵬山勢如騰馬,控送彤容真雅。晦霧晴雲常惹,風作啼請廷。
先生諱振鐸字孔音,答友吟十二景,聯句因分韻,各成小調博笑。
金潭漾鷺鷗·賀聖朝
滿潭綠水深難量,繞金山悠漾。一行白鷺,兩般鷗,鳥三呼相户。
漁舟欵乃頻歌唱,卻也天機高曠。適來驚起,翩翻情性,沖霄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