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嶺村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東港鎮百嶺管區)

鎖定
百嶺村,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潮汕地區的揭陽市惠來縣東港鎮。在惠來縣城西南32公里。屬東港鎮,又稱百坽村和白冷村。
注:惠來縣(Huìlái Xiàn)在汕頭市西南部沿海。縣人民政府駐惠 城鎮。1987年轄14鎮、3鄉。明嘉靖四年(1525)置惠來縣,因縣治惠來都得名。1959年撤銷 惠來縣,縣地分別併入潮陽縣、普寧縣。1961年恢復惠來縣。1983年屬汕頭市。 [1] 
注:伯利恆(又稱白冷)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位於猶太山地頂部,耶路撒冷以南,海拔680米。希伯來文 原義為麪包之家。又因是耶穌誕生地而聞名於世。
中文名
百嶺村
外文名
白嶺村
別    名
白冷村
行政區類別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東港鎮百嶺管區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惠來縣
面    積
2.5 km²
電話區號
0663
郵政編碼
515238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人口數量
3868(2006)
著名景點
百嶺天主教堂
火車站
葵潭站
車牌代碼
粵V

百嶺村地理環境

百嶺村又稱白冷村和百坽村,原名百土田令村,清朝中期建村。先由紀氏,後有王、林、蔡、張等姓氏來此居住,因劈田約一百丘故名,注:丘谷古時又叫土田令。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06年)。全村現有總人口3868人,總户數743户。總耕地面積1136畝,其中水田1074畝,旱園50畝。百嶺村緊挨東港村、白坑村、新華村、大旗村。附近小鎮有葵潭鎮,鰲江鎮,南塘鎮。更有芒溪水庫,完鬥水庫,和高椅山。
百嶺村全村99%信仰天主教,也是當地有名的僑鄉。百嶺村緊挨東港村、白坑村、新華村、大旗村,交通便利,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廣聚人氣。也是全國農村信仰天主教的人民佔到百分之九九的少數村莊之一,其人數規模僅次於山西山太原清徐縣境內的六合村。 [2]  屬於天主教村。
原本百嶺村所有的村民都是信天主教的,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很多外地人到此做生意和工作。甚至定居在百嶺村。因此村民的信仰不再像解放前那樣的單一性,但總體上還是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信仰天主教。
百嶺變遷與周邊村落
百嶺村與周邊村落 百嶺村與周邊村落
2021百嶺村鳥瞰圖 2021百嶺村鳥瞰圖
百嶺村鳥瞰圖

百嶺村歷史沿革

1720以前歷史暫無查找到。
1720-1840鴉片戰爭前後,天主教在百嶺村傳播。[3][4][5]
1875年百嶺堂區開始由法籍戴神父、馬神父(又一説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主持創建1座200平方米的教堂。)
1893年光緒十九年法籍明方濟神父接任本堂神父。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法籍明方濟神父發動教徒募捐再籌建一教堂。於公元1902年建成一座高6米(另一説法是8米),面積340平方米的教堂,和一座高八米麪積125平方米的雙層神父樓、小學和育嬰堂。建國前夕,有教徒1000人。該堂轄神泉的文昌、周田的頭徑、奇訓、錫溪等村,並辦有明德小學和育嬰堂。根據《汕頭市志》2000版整理 [3] 
1928年民國十七年,(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叛變後,惠來的工農羣眾繼續革命鬥爭。)國民黨甲子警察署長同陸豐陸豐保安隊長及百嶺村肖覺組成白旗會,1月11日攻下陸豐縣城,推舉肖覺為臨時縣長。1月中旬,彭湃、徐向前等率工農革命軍紅四師收復陸豐縣城,1月16日,紅四師政委唐維奉命率11團一部追敵至百嶺村。白旗會的地主豪紳與工農紅軍進行激烈的交戰,由於天主教堂的高樓重重防守,頑固抵抗,部隊連攻數日不下。唐維於是帶幾位戰士靠近敵區觀察敵情,不幸中彈犧牲。23日,彭湃、葉鏞率紅四師第12團及11團餘部抵達百嶺村附近的東港村。經周密部署,紅軍兵分兩路進攻百嶺村的“白旗軍”和地主民團。在陸豐、惠來農民赤衞隊的配合下,紅軍解放了百嶺村。此役,紅軍20多位戰士英勇犧牲,農民赤衞隊員也傷亡不少。注:甲子歷史大事記四: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時期[6][7]
交戰期間。村民們在神父和修女的帶領下,堅守自己的家園。由於戰爭激烈,當時的神父最後做出了一個沉痛的決定,就是放棄家園,最後趁着雙方熄火的時候分批逃離百嶺。當時就有很多人被接送到東南亞一帶,這造就了百嶺有很多華僑的原因。
新中國建立初期屬葵潭區。
解放後建立百嶺小學。
1949年建國後,原來老教堂改作村委會辦公樓和倉庫。 1984年歸還教會。因年久失修,教堂成為危房。
1986年,因原教堂已殘舊。由僑胞和教徒捐資,村教會對老教堂進行改建,1987年落成。新教堂建築面積857.5平方米,高31.5米,與唱經樓和兩側的建築物連在一起,共有建築面積1203平方米。,此外還有花園和其他附屬建築物。根據《汕頭市志》2000版整理[8]
神父建堂以來,主持該堂教務的神父有:法籍戴神父、馬智遠、明方濟,本國的李蔭民、劉若石、陳希、蘇宗仰、李問津(本村人)、吳慶輝、李作欣等。
1986年東港設鎮,劃歸東港鎮管轄。
1989年,行政村改革設為管理區,稱百嶺管理區。
1999年2月撤銷管理區,改為村委會,實行村民自治。
1998年明德學校,由海外僑胞及村民捐資興建,為了紀念明德神父而命名。該堂神父蘇宗仰及當時村書記王松林發動海內外教友捐資220萬元,為當地建成一間佔地1560平方米的初級中學。籌建學校期間。蘇神父、李神父還有村裏熱心人士蔡學蘇為籌建學校的事宜,去了幾次新加坡,希望新加坡當地的百嶺人出資興建學校,後面籌到捐款後加上村民的捐款,修建瞭如今的明德學校。
百嶺幼兒園(遺漏待查)
2017年3月22日惠來縣基層治理示範點建設現場會在靖海鎮召開,百嶺村上榜惠來縣基層“樣板村”。獲獎100000元
2018年1月08日獲得廣東省衞健委2017年第二批“廣東省衞生村”。
2018年11月21日百嶺村開展“三清三拆”專項行動。
2020年07月07日,按照省、市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的部署安排,中堂鎮負責對接揭陽市惠來縣鰲江鎮澳上村、虎崛村,東港鎮百嶺村、長圍村共4個貧困村的定點扶貧任務。2016年至2020年6月,統籌協調各級扶貧資金3401.8688萬元,啓動村項目48項、開展户項目12大項,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民生福祉持續增進,貧困農户收入增加,澳上、虎堀、百嶺、長圍4個省定貧困村村集體收入分別比2015年增長了33.33%、485.3%、623.1%、230.4%。澳上、虎堀、百嶺、長圍4個省定貧困村296户貧困户1188人年人均收入分別為13682.6459元、16823.4709元、10231.9488元、14282.1201元。[9]
百嶺天主教堂的規模、教徒集中的程度在惠來縣乃至廣東省都有一定知名度。

百嶺村地理

百嶺村位於北迴歸線附近偏南,東經115°98′547"至115°99′605",北緯22°95′314"至22°96′081" 之間。屬於廣東省潮汕地區揭陽市惠來縣東港鎮。受東港鎮管轄,轄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

百嶺村經濟

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勞務輸出。農業以種植水稻、荔枝為主,早期經濟來源主要以農業、林業、華僑匯款為主。2000以後,開始有小工廠,小作坊運作。除了農田收益,還有大量果園經濟收益。主要以荔枝、龍眼出產。村中70、80、90年代出生的人們,基本在外做生意或者打工。他們主要基本分佈在珠三角地區。甚至有移民至國外的。
當地特產荔枝 當地特產荔枝
隨着交通設施的改善,對當地的經濟帶來飛快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東港鎮的經濟中心。主要是以餐飲業和零售業為重點的行業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百嶺村景點

明德學校 ,光緒十九年(1893年)法籍明方濟神父發動教徒募捐,開辦明德小學。在早期時候一直是村裏的學生讀書場所。後來解放後建立百嶺小學。如今的明德學校,由海外僑胞及村民捐資興建,為了紀念明德神父而命名。
合併圖冊
1998年該堂神父蘇宗仰及當時村支書記王書記發動 海內外教友捐資220萬元,為當地建成一間佔地1560平方米的初級中學。籌建學校期間。蘇神父、李神父還有村裏熱心人士蔡學蘇為籌建學校的事宜,去了幾次新加坡,希望新加坡當地的百嶺人出資興建學校,後面籌到捐款後加上村民的捐款,修建瞭如今的明德學校。
百嶺天主堂 光緒元年(1875年)由法籍馬智遠神父創建,(又一説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由法籍馬智遠神父創建)初為一座200 平方米的小教堂。光緒十九年(1893年)法籍明方濟神父發動教徒募捐,重建一座佔地面積40 0平方米的教堂,同時建有一座兩層樓的神父樓,開辦明德小學和育嬰堂。建國前夕,有教徒1000人。建國後,改作村委會辦公樓和倉庫。 1984年歸還教會。因年久失修,教堂成為危房,1986年重建,1987年落成。新建教堂佔地80 0平方米,與唱經樓和兩側的建築物連在一起,共有建築面積1203平方米。前面鐘樓高31.2 米,此外還有花園和其他附屬建築物。建堂以來,主持該 堂教務的神父有:法籍戴神父、馬智遠、明方濟,本國的李蔭民、劉若石、蘇宗仰、李問津、吳慶輝 等參考文獻:廣東省新編→年鑑鎮村志庫 [4] 
管理圖冊
早期幼兒園 早期幼兒園
教堂圖片資料
百嶺幼兒園 1993年開辦一間幼兒園。

百嶺村文化

百嶺村全村人民百分之九十九信奉天主教,所以主流文化是宗教文化,宗教色彩濃厚。
聖誕節教堂盛況 聖誕節教堂盛況
小孩子一般六七歲就得學習《要理問答》,《要理問答》是本小冊子,裏邊的形式是一問一答,學習完《要理問答》,還要經過考核,通過者方可領聖體。(聖體天主教的聖事之一,紀念耶穌為世人受苦受難。)接着是再繼續學習《要理問答》、《聖經》以及學習一些聖歌等,再通過考核後就可以領堅振,(堅振是耶穌建立七件聖事之一,是聖洗聖事的補充和加強,亦即基督教徒的成人禮。)
平時如果神父沒有外出,教堂每天凌晨五點左右都有彌撒,晚上有唸經,週日為主日天,不但凌晨有彌撒,晚上也有彌撒,而且教堂鐘樓會敲響鐘聲,還會有廣播播放聖歌,一放廣播全村的人都能聽到,提醒人們去教堂望彌撒。
雖然是身在中國,但是關於節日的慶祝。除了中國的幾大傳統節日,例如除夕、春節、端午、中秋、冬至。基本上就只剩天主教的節日,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四大節日。分別是復活節,聖母昇天,聖神降臨,以及聖誕節,又稱四大瞻禮。逢四大瞻禮的時候早上有彌撒,晚上也有彌撒。早期的時候,望完彌撒聖堂門口外的廣場會放鞭炮,以慶祝節日氣氛。
彼頭 彼頭
四大瞻禮中屬聖誕節最熱鬧,在平安夜,人們會搭建舞台,先是有節目表演,接着是“遊聖嬰”,即神父手託聖嬰像,站在車上由聖堂出發,環繞全村遊行一週,再接着是彌撒,最後是放煙花。很多人們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放煙花,這也是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全村人賞煙花表演。
教堂廣場 教堂廣場
關於掃墓。天主教由西方傳入中國,跟中國其他信奉天主教的地方一樣,這裏基本也本土化了,在中國大部分人的掃墓的時間都在清明節。而百嶺村的掃墓時間是在西方的萬聖節(教會稱成為諸聖瞻禮)的第二天即11月2號,就上山掃墓。又稱“追思先亡”以紀念逝去的人們。

百嶺村人口

2 2
最新人口數據:2015年 本地人口4030人。總耕地面積1136畝,其中水田1074畝,旱園50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