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龍廟

(山西嵐縣寺廟)

鎖定
白龍廟建於唐武后長壽壬辰年,佔地7000平方米,座北向南,為二進院。二門的門樓上有一戲台,是酬神演戲的 場所,正對着大殿。門外有一對石鼓,鼓與鼓架連為一體,鼓架浮雕為綠葉紅花,邊飾龍紋;鼓頂攀援有幾隻小石獅,叼首銜尾,相擁嘻戲。進得二從門就是拜廳、 正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屋頂琉璃構件做工極其精細,殿正中塑着白龍及其夫人之相,側為雷公、電母、風婆、雲童等,皆各執法器作行雲布 雨之狀。現存的正殿、拜廳、配殿、鐘鼓樓等,均為清代建築。廟中的清代壁畫和碑記等附屬之物保存比較完整,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
崦山
虯柏崦 山風景的點睛之筆。這兒的柏樹起源古老,樹心皆為紫赤,且形態各異。“迎賓禮柏”挺立山頭,枝葉舒展,宛如深開雙臂迎接客人;“石縫仙柏”寄身於兩塊巨石 之間,挺拔秀美,顯示了不屈不撓頑強生命力,給遊人以心靈的震撼、生命的啓迪;“桃園義柏”本是同根,主杆為三,顯示了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誼;“鴛鴦情柏” 並肩攜手,似一對熱戀中的情人,竊竊私語,在訂立白頭偕老、海枯石爛的生死之盟;更有那騰空而起的“龍柏”;展翅欲飛的“鳳柏”;最奇的是“神葡戲檜”, 三人合抱不住的古檜上長出的葡萄枝葉纏繞其上,蜜蜂、蝴蝶上下飛舞,成為一景。
中文名
白龍廟
外文名
white long
佔地面積
7000 m²
建立時間
唐武后長壽壬辰年

目錄

白龍廟簡介

白龍廟外觀
白龍廟外觀(3張)
位於山西嵐縣城西22公里與興縣接壤的白龍山腰部。該山原名大萬山,因建有白龍廟而得名,是呂梁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它山勢雄偉,挺拔俊秀,羣峯聳立,層巒疊嶂。遍山蒼松翠柏,名花異草,既有珍貴的省鳥褐馬雞及麋鹿、貂、麝等珍稀動物,又有“龍門伏虎”、“三仙望川”、“迎賓古松”、“雙松合抱”、“白龍戲珠”、“擦虎巖”、“馬蹄石”等奇異景觀,同時,由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老先生題寫的高15米、寬8.5米、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漢字——巨形“壽”字,無疑為白龍山增添了一處壯麗的人文景觀。白龍廟坐落在這如詩如畫、松柏掩映的翠巖之中,更賦予它以神秘色彩。自古以來,這裏一直被奉為神聖境地,被列為嵐陽八景之首,倍受文人墨客之讚賞,曾留下不少讚頌詩篇。
白龍廟始建年代不詳,據石碑記載,民國年間,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廟宇格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燒燬。抗戰勝利,當地民眾依舊貌重建。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後,羣眾自發組織進行了維修。1987年,縣政府將白龍廟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掛匾樹碑以標誌,還逐年撥款修葺。

白龍廟建築介紹

白龍廟及其周邊景色
白龍廟及其周邊景色(10張)
白龍廟為四合院建築格式,坐北向南。正殿三間,進深二間,總高12.03米,為歇山頂式明代磚木結構建築。該殿鵝舌斗拱,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內供奉着高3米的白龍神、白龍娘娘坐姿塑像,兩側塑有金童玉女,殿門內塑有韓氏哥哥(白龍娘娘之兄)站像,供桌前兩側有文武二將站地塑像。大殿東西內牆繪有“出龍宮懲惡濟世”、“人海藏萬民感恩”兩幅壁畫。廟院東西廊房各三間,為捲棚式磚木結構建築。正殿東側有碑亭,內置歷代修廟石碑16通。正殿後有聖水井一眼,上建水閣。其井僅深2米,井水用之不竭,其水甘冽爽口,“村人有疾,飲而愈之”。廟院東南為山門,有垂帶及七級台階通院。南面為四根通天柱所擎的懸空戲台,下有石窯三孔。廟院四周有附屬建築:西南200米有風神廟;東南200米處有山神廟;廟院東150米處有南北相向的二層小樓房兩幢;東側有古式木結構牌樓一座,牌樓外360級台階直通山底;樓房東100米處有東北相連的平房12間,為廟祝的生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