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體

(宋初三體之一)

鎖定
白體是北宋人的説法,指宋初詩壇流行的學白居易的詩。白體詩歌內容上多寫流連光景的閒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
流行之時並無“白體”之説。最早提出“白體”或“白樂天體”概念的人是誰尚難斷定。田錫《覽韓偓鄭谷詩因呈太素》詩云:“順熟合依元白體,清新堪擬鄭韓吟”。
中文名
白體
定    義
宋初流行的一種模仿白居易詩歌的詩風
代表人物
徐鉉李昉王禹偁
流行年代
宋初

白體基本概念

宋末的方回説:“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送羅壽可詩序》,《桐江續集》卷三二)説宋初詩壇已經剷除“五代舊習”,稍嫌誇張, 但把宋初詩風歸為三體,則頗為準確。

白體相關人物

“白體”詩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詩的一批詩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鉉等人。宋初朝廷優待文臣,且提倡詩賦酬唱,所以當時的館閣之臣唱酬成風,且編成了許多唱酬詩集,例如李昉與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會集》、徐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
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閒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顯然,這種詩風僅僅是模仿了白居易詩風的一個方面,而且與五代詩風一脈相承。
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白體詩人,但事實上他的詩風與李肪、徐鉉等人同中有異。王禹偁自幼喜愛白詩,早年也寫過許多閒適的唱和詩,然而他學習白詩並未囿於閒適詩,他更重視白居易的諷諭詩。尤其是在謫居商州時期,他相當自覺地學習白居易新樂府詩的創作精神,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充滿憂國憂民情懷的詩篇,如《畲田詞》《秋霖二首》《烏啄瘡驢歌》等,其中《感流亡》一詩寫“老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惸惸一夫鰥”的不幸,對他們“襁負且乞丐,凍餒復險艱。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間”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更可貴的是,他在詩中還聯想到自已:“我聞斯人語,倚户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這樣,對他人的同情與自己的身世之感結合在一起,情真意切,思想境界遠勝於當時詩壇上常見的無病呻吟之作。
與白居易早年多寫諷諭詩、晚年退而寫閒適詩的創作歷程相反,王禹偁的閒適唱和詩大多作於早年,他晚年自編《小畜集》時對這類詩收錄很少,表現出深刻的自省意識。正是這種意識使他從宋初白體詩人的羣體中游離出來,也使他從學習白居易進而以杜甫為典範。相傳他曾因作詩偶合杜甫詩句而寫下了“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之句(見《蔡寬夫詩話》),他還稱讚“子美集開詩世界”(《日長簡仲鹹》,《小畜集》卷九)。對杜詩藝術境界的借鑑導致了對淺俗平易的白體詩風的超越,例如《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語言曉暢自然,而情感含蓄深沉,體現出杜詩風格因素向白體詩風的滲透。
從總體上看,王禹偁的詩平易流暢,簡雅古淡,在宋初白體詩中獨樹一幟,已初步表現出對於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長篇詩歌敍事簡直,議論暢達,已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的風氣。清人吳之振説“元之獨開有宋風氣”,這個評價是合乎事實的。 [1] 
參考資料
  • 1.    袁行霈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