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項吸蜜鸚鵡

鎖定
白項吸蜜鸚鵡(學名:Lorius albidinuchus)羽色鮮豔,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中文名
白項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
Lorius albidinuchus
別    名
白頸吸蜜鸚鵡
白枕吸蜜鸚鵡
白枕鸚鵡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
亞    科
吸蜜鸚鵡亞科
吸蜜鸚鵡族
Lorius屬
白項吸蜜鸚鵡
分佈區域
中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命名者及年代
Rothschild and Hartert, 1924
外文名
White-naped Lory
保護狀況
IUCN近危

白項吸蜜鸚鵡生活習性

白項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南部海岸的山區林地,介於500米到2000米之間的高度。它們平時大多成對活動,偶爾會和同屬中另外一種比較罕見的紫腹吸蜜鸚鵡Lorius hypoinochrous)一起在介於500米到750米之間的樹木上覓食花朵和漿果,也喜歡在棕櫚樹頂覓食果實;在飛行的時候會伴隨刺耳的鳴叫聲,相當顯而易見。主要以花朵、花蜜、花朵、漿果、野生的油棕櫚果實為食。 [1] 

白項吸蜜鸚鵡分佈範圍

分佈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

白項吸蜜鸚鵡繁殖方式

關於白項吸蜜鸚鵡在野外的繁殖紀錄不詳。人工豢養方面,由於白項吸蜜鸚鵡是當地相當罕見的鳥種,在島上以外的地方未曾聽聞有人成功的飼養繁殖,因此沒有進一步的資料。 [1] 

白項吸蜜鸚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2] 

白項吸蜜鸚鵡外形特徵

白項吸蜜鸚鵡(圖2) 白項吸蜜鸚鵡(圖2)
白項吸蜜鸚鵡身長26公分。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前額、眼睛和鳥喙之間、頭頂和頸部為黑色;頭部後方白色;胸部兩側帶有黃色;翅膀綠色,翅膀內側覆羽紅色,翅膀內側有一條寬闊的黃色帶狀;尾巴紅色,尖端綠色;鳥喙橘紅色,虹膜黃色到橘棕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