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雙法

鎖定
白雙法,男,1949年4月生,河北省無極縣人。1968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幹事、科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等職。1989年退役時為上校軍銜。中共正式黨員,大專學歷。轉業後歷任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電子工程學院)教育系書記、院長辦公室主任兼掃盲研究所所長等職。現任太原師範學院漢字研究所所長,兼(香港)中華漢字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漢學專家、語言學家、文字學家。
中文名
白雙法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9年4月
出生地
河北省無極縣
性    別

白雙法人生歷程

白雙法 白雙法
白雙法1966年在縣城重點中學畢業後,67 年底參軍,恰逢所在部隊在幾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新聞單位“支左”,有機會與許多著名人士、專家學者接觸。在“批判”他們的“舊思想”、“舊理論”過程中,結識了一些著名學者,並深得一些名人的真傳。從新兵開始,就參與了國家漢字改革的研究和探討。後來,由於工作需要,參與了國家高層的漢字簡化研究工作和《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徵求意見等學術活動。
從軍人的角度參與學術,讓戰士聽明白還要同專家能對話,特別是要把深奧的學術理論與當時的部隊領導(多數為工農幹部)來溝通,這種特殊的環境和工作任務,對其後來的研究成果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白雙法的漢字研究成果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深入淺出、文話白説。有個學者開玩笑:“老白是中國最大的‘賊’,把我們這些老傢伙的東西都‘偷’了。”還有人評價:“我們多數學者是修鐵路、修高速、開鑿大運河,只管自己的事。但最後交叉在一起,沒法了。人家老白這研究是修‘立交橋’,把我們的矛盾都解決了!”

白雙法研究成果

白雙法研究領域

漢字如何快速進入人腦。在以下3個方面有所突破:
1、 漢字的基礎理論方面:(三論)針對西方語言學的“符號論”、馬克思主義語言學的“工具論”,主張語言文字是民族的靈魂,提出漢字“文化論”。
2、 漢字的技術操作方面:(三法)總結了古今中外的漢字教學法,研究了當代教育、文化、科學、技術應用趨勢,融百家之長於一爐,創造了“雙法字理識字法”、“雙法拼音教學法”、“雙法漢字文化普及法”等方法和技術。
3、 漢字的產品形式方面:可分三類(傳統類、現代類、未來類)既有適合兒童翻看的《圖説漢字》,又有適合成人閲讀的《識文斷字》。既有適合欣賞的影視片《漢字宮》(720集)、《拼音殿》,又有適合玩耍的玩具教具《漢字城》《漢字國》等。

白雙法代表作品

1.代表性論文:《據理識字》(山西大學學報,1997年第一期)《成人教育初探》、《掃盲教材》、《師資水平測量》等。
2.代表性著作:《識字水平測量》(希望出版社1990年)、《一看就會》(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一猜就對》、《一念就懂》、《一用就通》(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雙法拼音教學法》(系列研究成果產品)、《雙法説字》(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科普電視和報刊欄目)等。
3.代表性影視:《漢字宮》(720集大型電視藝術片)等。
雙法字理識字法
“雙法字理識字法”是白雙法教授創造性的識字法,有以下突出特點:
1.把學術通俗化。漢字的理論給人以高深莫測的感覺,但在這裏變得極為通俗易懂;
2.把教育生活化。人的知識多數來於生活,漢字的“字理”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
3.把衝突興趣化。漢字的繁簡體問題、不同觀點的爭論,都是很難處理的。該片以現代漢語規範字為準,適當介紹漢字的來龍去脈、不同觀點與説法,使繁簡字體可以溝通,不同意見可以表述、參考,把漢字研究中的學術爭論和教學中的派別矛盾,很巧妙地化解掉,統一在了“識字”這一目的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