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藥谷精草

鎖定
白藥谷精草(Eriocaulon cinereum R. Br.)是谷精草科、谷精草屬的一年生草本。葉叢生,狹線形,長2-5釐米,中部寬0.8-1毫米,基部寬達1.5-2.5毫米,無毛,半透明,具橫格;花序寬卵狀或近球形,淡黃或墨綠色,長4毫米;外苞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苞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5-2毫米,無毛;種子卵圓形,有六邊形橫格,無突起。
分佈於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非洲等。生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稻田、水溝中。
白藥谷精草的全草或花莖的頭狀花序可入藥,有清肝、疏風散熱、明目去翳等功效。也可供觀賞,亦可製作乾花。
白藥谷精草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白藥谷精草
拉丁學名
Eriocaulon cinereum R. Br. [11] 
別    名
賽谷精草
小谷精草
谷精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谷精草科
谷精草屬
白藥谷精草
分佈區域
河南、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
命名者及年代
R. Br.,1810

白藥谷精草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葉叢生,狹線形,長2-5(-8)釐米,中部寬0.8-1(-1.7)毫米,基部寬達1.5-2.5毫米,無毛,半透明,具橫格,脈3(-5)條。花葶6-30個,長6-9(-19)釐米,徑約0.3-0.5毫米,扭轉,具(4-)5(-6)稜;鞘狀苞片長1.5-2(-3.5)釐米,口部膜質斜裂;花序成熟時寬卵狀至近球形,淡黃色至墨綠色,長4毫米,寬3-3.5毫米;總苞片倒卵形至長橢圓形,淡黃綠色至灰黑色,不反折,膜質,長0.9-1.9毫米,寬1-1.4毫米,無毛;總(花)託常有密毛,偶無毛;苞片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5-2毫米,寬0.4-0.7毫米,無毛或背部偶有長毛,中肋處常帶黑色;雄花:花萼佛焰苞狀結合,3裂,長1.3-1.9毫米,無毛或背面頂部有毛;花冠裂片3,卵形至長圓形,各有1黑色或棕色的腺體,頂端有短毛,遠軸片稍大,其腹面有時亦具少數毛;雄蕊6枚,對瓣的花絲稍長,花葯白色,乳白色至淡黃褐色;雌花:萼片2偶3枚線形,帶黑色,側片長1-1.7毫米,中片缺或長0.1-1.0毫米,背面及邊緣有少數長毛;花瓣缺;子房3室,花柱分枝3,短於花柱。種子卵圓形,長0.35-0.5毫米,表面有六邊形的橫格,無突起。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 
該種在花的結構上變化較大,如:多數情況下總(花)託無毛,但也能見到由疏毛到密毛程度不同的植株;又如:雌花萼片常2,但在雲南、台灣的標本上發現同一花序中有1/4的雌花萼片為3;苞片染黑的程度也在不同的植株上呈明顯差異,使花序呈現黑色或禾黃色;雌雄花在花序中的比例、萼片與花瓣上毛的多寡等都常有變化。 [2] 
白藥谷精草

白藥谷精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稻田、水溝中、淺水沼池、溝邊的濕淘處、溪邊等淺水水域。在豐水期有時全株生於水中,有時生於濕地亦可開花結實。 [3]  [2]  [4] 

白藥谷精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非洲等;在中國分佈於上海(青浦)、江蘇(南京、連雲港、句容)、浙江(桐廬、天台、瑞安、樂清、文成、泰順)、安徽(嶽西、黃山、全椒)、福建(福州、沙縣、將樂、連城)、江西(萍鄉、修水、貴溪、南豐、資溪、玉山、鉛山)、河南(焦作、桐柏)、湖北(武漢、來鳳)、湖南(宜章、吉首)、廣東(廣州、從化、始興、翁源、深圳、德慶、五華、連山)、廣西(馬山、融水、桂林、臨桂、百色、凌雲、昭平)、海南(三亞、萬寧、東方)、重慶(城口)、四川(廣漢)、貴州(遵義、江口)、雲南(屏邊、硯山、景洪、勐臘)、陝西(南鄭、洋縣、略陽)、甘肅(文縣)、台灣(台北)。 [2]  [5]  [12] 

白藥谷精草育植技術

白藥谷精草
白藥谷精草(15張)
可栽於水榭旁淺水處及周邊濕地,也可栽於水族箱觀賞。種子可進行有性繁殖。 [4] 
浸種:採用冷水、温水或變温交替浸種,不僅能使種皮軟化,增強種皮的透性,促進種子萌發,而且能殺死種子內外所帶病菌,防止病害傳播。 [6] 
曬種:曬種能促進種子後熟,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還能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6] 
整地:翻地時要施基肥,施基肥對根類藥用植物尤為重要;翻地後敲碎土塊,以防種子不能正常發芽。 [6] 
播種:直播有穴播、條播、撒播三種方法,在播種過程中要注意播種密度、覆土深度等。 [6] 
採收:秋季開花結實採收,將花序連同花莖拔出,除去殘葉雜草,紮成小把,曬乾。 [3]  [7] 

白藥谷精草主要價值

藥用:白藥谷精草的全草或花莖的頭狀花序可入藥,味辛、甘,性平,歸肝、胃經。有清肝、疏風散熱、明目去翳等功效。用於眼結膜炎,夜盲症,小兒疳積,翳膜遮睛,風熱頭痛,牙痛及風疹瘙癢。 [3]  [8]  [9] 
觀賞:白藥谷精草全株可供觀賞,亦可製作乾花。 [4] 

白藥谷精草保護現狀

白藥谷精草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10] 
參考資料
  • 1.    白藥谷精草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1-01-21]
  • 2.    白藥谷精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01-20]
  • 3.    黃燮才,楊松年主編,實用中草藥原色圖譜 4,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08,第300-301頁
  • 4.    陳耀東,馬欣堂,杜玉芬編著,中國水生植物,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第422頁
  • 5.    白藥谷精草  .植物誌[引用日期2021-01-21]
  • 6.    劉漢珍主編,中草藥栽培實用技術,安徽大學出版社,2014.01,第24-25頁
  • 7.    李建秀,周鳳琴,張照榮主編,山東藥用植物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08,第804頁
  • 8.    林春蕊主編,廣西靖西縣端午藥市常見藥用植物,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6,第289頁
  • 9.    趙運林編著,湖南藥用植物資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6,第897頁
  • 10.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01-21]
  • 11.    白藥谷精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5]
  • 12.    丁炳揚、金川 主編.《温州植物誌第五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2月:第257-25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