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白菜黑斑病

鎖定
大白菜黑斑病是由蕓薹鏈格孢等引起的、發生在大白菜的病害。主要發生在外葉或外層葉球上,子葉、葉柄、花梗和種莢也可被害。葉片發病,葉片上產生小黑點,病斑逐漸擴大,形成黑褐色同心輪紋,病斑周圍有時有黃色黃暈,病斑直徑2-6毫米,或從葉邊緣發病,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同心輪紋。後期多個病斑匯合,有時中間穿孔或破裂。植株下部葉片常發病嚴重,後逐漸發展到上部葉片,整株枯死。 [1-3] 
大白菜黑斑病在中國各地都有發生,是大白菜的一種常見葉部病害。大白菜受害後光合作用減弱,植株衰老加速,莖葉味苦,品質低劣,產量明顯減少,在部分地區流行年份會減產20-30%。 [1] 
大白菜黑斑病的防治應採取加強栽培管理為主,選栽抗病品種、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中文名
大白菜黑斑病
外文名
Chinese cabbage alternaria leaf spot
別    名
鏈格孢葉斑病
黑黴病
別    名
輪紋病
病    原
蕓薹鏈格孢等
為害作物
大白菜
為害部位
葉片、葉柄、花梗、種莢

大白菜黑斑病病原特徵

大白菜黑斑病病原主要為蕓薹鏈格孢(學名: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單生,孢身具5-12個橫隔膜,若干縱隔膜,灰欖褐色,大小(33-147)微米×(9-33)微米,喙具1-6個橫隔膜,大小(27-111)微米×(4.9-7.4)微米,孢身至喙漸細。 [2]  [1] 
病菌喜温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0-30℃;最適發病環境為温度17-20℃、相對濕度大於80%,pH為6.6;最適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至採收期,發病潛育期5-10天。 [4] 

大白菜黑斑病為害症狀

大白菜黑斑病多發生在外葉或外層葉球上,子葉、葉柄、花梗和種莢也可被害。 [1] 
  • 苗期發病:若種子帶菌,田間種子出芽率明顯降低,出芽後腐爛壞死;或子葉形成褐色小斑點,並逐漸擴展為輪紋斑,擴展整片子葉後乾枯,嚴重時造成死苗;莖部出現縱向褐色斑。 [1] 
  • 葉片發病:多從大白菜的中下部外葉開始,初為近圓形褪綠斑,後為直徑2-10毫米,具明顯同心輪紋的灰褐至暗褐色近圓形病斑,有或無黃色暈環。乾燥時病斑變薄,有時破裂或穿孔,潮濕時在病斑兩面生微細的褐色、暗褐色或黑色黴層。發病嚴重時病斑連成不規則的大斑塊,致半葉或整葉枯死,甚至葉片由外向內乾枯,造成葉球裸露。發生於葉緣時易與黑腐病混淆。 [1] 
  • 葉柄發病:病斑長梭形或縱條狀,暗褐色,凹陷,病重時葉柄腐爛、脱幫。 [1] 
  • 花梗和種莢發病:病斑近圓形,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有或無輪紋,潮濕時生黑褐色黴層,有別於霜黴病。留種株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莖上密佈病斑,種莢瘦小,種子乾癟。病菌亦可隨大白菜入窖繼續為害,引起葉幫腐爛。 [1] 
大白菜黑斑病

大白菜黑斑病侵染循環

病原菌的初侵染源主要為帶菌種子和遺留在田間的病殘體。病原菌也可在土壤中存活至少2年,條件適宜時可存活12年。分生孢子主要借風雨傳播,在白菜收穫的時候,分生孢子從病組織上脱離,可傳播至高達1800米的高空進行遠距離傳播。病原菌還可通過人類、家畜、昆蟲(如黃曲條跳甲)及農事操作在田間短距離傳播。温暖乾燥的環境易於分生孢子的傳播分散,但是葉片濕潤的狀態更利於分生孢子的侵染。傳播至白菜上的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從寄主氣孔、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潛育期3-5天。環境條件適宜時,病斑上能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並進行重複侵染。 [1] 

大白菜黑斑病流行規律

秋播大白菜初發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黑斑病發生輕重及早晚與氣候條件、品種抗性和栽培管理等因素有關,其相互配合程度對病害流行起着決定性作用,多雨高濕及温度偏低發病早而重,連續陰雨或大霧的條件下,極易流行成災。同一品種早播的發病重,晚播的發病輕。與十字花科蔬菜連茬和鄰茬,沒有進行種子處理而播種、播種過早、田間植株密度大、底肥不足、植株長勢弱、大水漫灌的田塊發病較重。 [1] 

大白菜黑斑病防治方法

大白菜黑斑病農業防治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耐病品種。春季適當早播,秋季適當晚播以儘量避開雨季。無病田或無病株留種。施足基肥,有條件的採用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避免植株早衰。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高畦深溝栽培。合理澆水,在易發病期,要“看天、看地、看大白菜長勢”適時適量按畦澆水,苗期小水勤灌,蓮座期適當控水,包心期大肥大水,但忌大水漫灌,以保持地面濕潤為宜,避免澆水後遇降雨天,田間積水要及早排出。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組織,翻曬土地,做好田園清潔,減少越冬菌量。 [1] 

大白菜黑斑病化學防治

種子消毒:將帶菌種子用50℃温水浸種20-30分鐘,之後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後取出種子晾乾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以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或用15%多菌靈福美雙懸浮種衣劑以藥種比為1:300的比例拌種後播種。 [1] 
噴藥防治:發現病株及時噴藥,在植株下部葉片出現病斑時開始用藥最好,可選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68.75%惡唑菌酮·錳鋅水分散粒劑800-15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懸浮劑2100-3000倍液、29%嘧菌酯·戊唑醇懸浮劑1500-20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2600-3000倍液、2%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300-400倍液、40%多·酮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3%多抗黴素水劑700-8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4%惡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福·異菌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畝一般用藥液量45-60千克,多種藥劑交替使用,每隔7-10天用藥一次,連續用藥2-3次即可。同時在進行藥劑防治時還可加入0.2%磷酸二氫鉀或葉面寶8000倍液等,以提高作物長勢,增強抗病性。若與大白菜霜黴病混發,可選用70%三乙膦酸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7-10天一次,連用3-4次。 [1] 

大白菜黑斑病分級標準

  • 病情分級
每小區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調查4株,每株調查全部外葉(結球以外的葉片)。3次重複。分級標準:0級:全部無病;1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面積的6-10%以下;5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面積的11-20%以下;7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面積的21-50%以下;9級:病斑面積佔整個葉面積的51%以上。 [2] 
  • 抗性評價標準
羣體抗病性劃分標準參考李樹德(1995),採用病情指數來評價其抗病程度,抗病類型分為免疫(I)、高抗(HR)、抗病(R)、中抗(MR)、感病(S)、高感(HS)6類,對應病情指數分別為0、0.1-11.11、11.12-33.33、33.34-55.55、55.56-77.77和77.78以上。 [2] 
注: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9)]×100 [2] 
參考資料
  • 1.    王迪軒. 大白菜黑斑病的發生原因與綜合防治[J]. 農村實用技術, 2016, (10):30-31.
  • 2.    劉麗, 劉長遠, 汪岐禹. 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鑑定及品種抗性評價[J]. 遼寧農業科學, 2015, (1):80-81.
  • 3.    劉國琴. 大白菜黑斑病綜合防控技術[J]. 農業知識, 2019, (19):45-46.
  • 4.    李惠明等.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實用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