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茅花

(中藥)

鎖定
白茅花,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4~5月花盛開前採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乾。功能主治為: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刀傷。①《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瘡。②《日華子本草》:O刀箭瘡,止血並痛。
中文名
白茅花
別    名
營花(《唐本草》),茅盔花
漢語名稱
Bai Mao Hua

白茅花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4~5月花盛開前採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乾。

白茅花性味歸經

①《唐本草》:味甘,温,無毒。
②《履巉巖本草》:性暖,無毒。

白茅花功能主治

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刀傷。
①《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瘡。
②《日華子本草》:O刀箭瘡,止血並痛。

白茅花分佈區域

主產江蘇、浙江。其他各地亦有。

白茅花藥材性狀

乾燥的花穗,呈圓柱形,長5~20釐米,小穗基部和穎片密被細長絲狀毛,佔花穗的絕大部分,灰白色,質輕而柔軟,若棉絮狀。小穗黃褐色,介於細長絲狀毛中,不易脱落,外穎矩圓狀披針形,膜質;雌蕊花柱2裂,裂片線形,裂片上着生黃棕色毛。花序柄圓柱形,青綠色。氣微,味淡。以乾燥、潔白、無葉、柄短者為佳。

白茅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罨敷或塞鼻。

白茅花藥理作用

家兔每日口服水煎劑0.5克/公斤,共服3天,服藥的第5天起,凝血和出血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作用可維持數天。並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台盼蘭滲透試驗)。

白茅花相關配伍

治鼻衄:白茅花五錢,豬鼻一個。同燉約一小時,飯後服,服多次,可望根治。(《泉州本草》)

白茅花相關論述

1.《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瘡。
2.《日華子本草》:O刀箭瘡,止血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