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花鎮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白花鎮)

鎖定
白花鎮,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是惠東縣城規劃區域內的建制鎮,位於惠東縣西南部,是惠東縣的南大門。轄區總面積203.61平方公里,下轄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26個村民委員會,常住人口11.3萬人,其中户籍人口7.5萬人。 [1] 
白花鎮位於惠東縣西南部,距縣城9公里,東鄰本縣平山、稔山鎮,南、西、北分別與惠陽市霞湧、沙田、良井鎮相接。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多山,丘陵起伏,西枝江支流白花河橫貫本鎮東北部。是惠東縣城規劃區域的建制鎮。鎮區域總面積203.89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59500畝。下轄2個社區,26個村,74642人(2017年),主要講客家話。有華僑、港澳台胞25000人。有外來人口18020人。農業主產水稻、蔬菜、花生、荔枝、龍眼、甘蔗、禽畜、黑珍珠蓮霧等。2014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88億元,比2013年增長15.5%。2008年,白花鎮被評為“第四批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 [2] 
中文名
白花鎮
外文名
Baihua Town
別    名
白芒花
行政區類別
建制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惠州
地理位置
惠東縣西南部
面    積
203.89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26個村
政府駐地
新平大道3120號
電話區號
0752
郵政編碼
516369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4642人(2017年) [3] 
火車站
惠東南站 [15] 
車牌代碼
粵L

白花鎮歷史沿革

白花古稱白芒花。墟鎮原是長滿芒草的荒地,每逢秋冬時節,芒草開花,墟鎮一帶白茫茫一片,故稱此地為白芒花,後簡稱白花。
明代及清初,屬歸善縣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1年)屬惠陽縣管轄。1950年6月,惠陽縣劃分9區1鎮,白花境內分別屬於莆田鄉、白花鄉、忠信鄉和高河鄉。1952年,大部分屬惠陽縣第十二區(白花),高埠、太陽屬第十一區(平山)。1957年12月,境內設白花鄉和莆田鄉。1958年10月,成立白花人民公社。1961年6月,惠陽縣劃分9個區,白花屬平山區。1965年7月,惠東縣從惠陽析出,白花隸屬惠東縣至今。1984年1月,白花公社改設白花區。1986年冬,白花區改設白花鎮。2011年4月,增設沿河社區 [4] 

白花鎮行政區劃

2014年,白花鎮政府駐新平大道3120號,下轄坦塘、長塘、黃塘、高埠、石陂、集聯、長瀝、李坑、李洞、湖球、聯進、凌坑、長聯、聯豐、竹園、西山、福田、樟山、南龍、莆田、太陽、謨嶺、田屋、田洋、明星、水口等26個村和白花、沿河2個社區;下設8個居民小組、252個村民小組。 [4] 
白花鎮莆田佰嶺村一角 白花鎮莆田佰嶺村一角

白花鎮地理環境

白花鎮位置境域

白花鎮介於東經114°33′11″-114°43′25″,北緯22°48′38″-22°59′58″。地處惠東縣城西南部,東與惠東縣城接壤,東南與稔山鎮毗鄰,西南連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西北分別與惠陽沙田鎮、良井鎮相依,北毗西枝江與大嶺鎮隔江相望。鎮區域總面積203.89平方千米(2017年)。北抵惠州35公里,東至惠東縣城10公里,西距深圳80公里。 [4] 

白花鎮氣候

白花位於北迴歸線以南,東經114°38′,北緯22°55′,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輻射能源豐富,季風氣候明顯,氣温高,颱風影響明顯,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60毫米,多年年均氣温在20.9℃-22.1℃之間,最低氣温1月份,平均13℃,最高氣温在7月,平均為28.3℃。累年平均日照數2076小時,累計平均有霜日數為2-3天。 [5] 

白花鎮地形

白花鎮四面環山,一面傍水,東南部為樟山山脈,西南部為鐵爐嶂山脈,西北部為中山山脈,這些山脈均向境內中部伸延,其高度逐漸降低,構成了一個丘陵地區。中部白花河橫貫其中,以白花河為界,南部多是低山矮嶺,山谷之間有小塊盆地。北面地勢稍微平坦,有小塊沖積平地。整個地勢大致從西南向東北傾斜。 [5] 

白花鎮水文

白花鎮境內的河流有西枝江和白花河。
西枝江,古稱泗江,發源於惠東縣境內東北部山區,從平山流經白花境內太陽企江湖、高埠、水口、黃沙塘等村,經中山流入惠陽平潭鎮、馬安鎮再流入東江。境內長度約5公里,集雨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白花河,發源於鐵爐嶂山脈,從西南流向東北。在水口與坦塘交界處匯入西枝江,全長23公里,流域面積50.6平方公里。 [1]  經莆田、福田、長塘、長聯、夏竹園、長瀝、聯進、白花墟、坦湖、黃沙塘、高埠、水口等村匯入西枝江。集雨面積172平方公里。 [5] 

白花鎮土壤

白花境內的土壤均屬紅壤風化物,土類有紅壤、石質土、潮沙泥土、泥質土、結粉土、沙質土。主要發育於河流沖積、谷底沖積及洪積母質。 [5] 

白花鎮自然災害

白花靠近沿海,屬於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相互交替的季風氣候區,加上地形、地勢的影響,天氣變化比較複雜,災害性天氣較多。襲擊最多、危害最大的是暴雨洪澇和颱風。乾旱、低温陰雨、霜凍也是較常出現的災害天氣。 [5] 

白花鎮自然資源

白花境內山脈連綿不斷,藴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據2011年12月出版的《惠東縣白花鎮志》記載,有白花凌坑石灰石礦,儲藏量為241萬方。據地質勘查,位於境內太陽村的流坑一帶藴藏着豐富的建築用花崗岩。儲藏量為78萬方。 [5] 

白花鎮人口民族

全鎮74642人(2017年)。 [4]  全鎮人口以漢族為主,僅有個別婚遷女性為少數民族。

白花鎮經濟概況

白花鎮綜述

2012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8666萬元,比2011年增長1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239萬元,比2011年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03826萬元,比2011年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39601萬元,比2011年增長14.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061萬元,比2011年增長7.2%;完成税收總額15947萬元,比2011年增長5.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283元,比2011年增長9.99%。 [6] 
2014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88億元,比2013年增長1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3億元,比2013年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23.94億元,比2013年增長18.0%;第三產業增加值4.81億元,比2013年增長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億元,比2013年增長25.2%;國地兩税收入23152萬元,比2013年增長37%;其中,國税收入14428.816萬元、地税收入8723萬元。 [4] 

白花鎮第一產業

2009年,全鎮有蔬菜種植面積36248畝,年產50227噸;水果種植面積9151畝,年產6923噸;三鳥存欄109000只,出欄239980只;水產養殖面積共5785畝(水庫2139.8畝,坑塘3646.6畝),年產951噸。 [5] 
2015年,白花鎮按一村一品專業村發展規模化種養。在莆田片區、長瀝、長聯、長塘、石陂、黃塘等村形成多個較大規模的蔬菜、草莓、火龍果、蓮霧、養殖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3萬畝左右;養殖生豬5萬多頭。全鎮種植10畝以上蔬菜的農户達到500餘户,種糧50畝以上的大户有3家,鎮內各種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萬畝左右。 [7] 

白花鎮第二產業

白花鎮自1978年冬辦第一間毛織廠起,至2009年止,建成大小工業區4個,在建2個,總面積481萬平方米,落户企業193家,其中外資企業25家,上規模企業39家。產品有電子、機械、服裝、玩具、精密模具等。2009年,全鎮有工業企業210家,其中外資企業71家,規模以上企業38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8家。 [8] 
白花工業走廊

白花鎮第三產業

2009年,全鎮有金融服務專業銀行4家。2010年,全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8642萬元,比2009年增長14.8%。2012年,全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9601萬元,比2011年增長14.3%。 [6]  [9] 

白花鎮交通

白花鎮是惠東縣的南大門,是連接深圳、惠陽的重要樞紐,西臨惠陽,南靠大亞灣,距離香港約90公里,距離深圳中心區約70公里。 [1] 
廣惠、深汕高速公路,平深、良白、謨霞公路在境內貫穿交匯,廈深鐵路穿鎮而過。 [1]  2012年,全鎮共投入1980萬元,完成農村村道60公里的拓寬和硬底化改造,農村村道硬底化改造增加到268公里。白花鎮以平深公路和廣惠高速公路東延線為主線,輔以白良、謨莆、莆霞、莆凌等公路。 [6] 

白花鎮社會事業

白花鎮基礎設施

至2009年,全鎮建有變輸電站2座(聯豐220千伏變電站,聯進中學門110千伏變電站),年可供水180萬噸的自來水廠1座,硬底村道達201公里,可直撥世界各地的程控電話13500門(容機量24000門,寬帶用户3225户)。 [5] 

白花鎮文化事業

2009年,白花鎮建成街心遊園6個,綠化面積達35000平方米。建成總佔地18300平方米的廣場,廣場內建有流水假山、人工湖、景觀牆、噴泉廣場、高杆燈等20多個景點,還有門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枱,綠化有香樟、紅楓、銀杏等名貴花木,成為當地羣眾休閒娛樂的良好場所。 [10] 

白花鎮鎮村建設

2009年,白花鎮建起小型垃圾填埋場5座,垃圾中轉站7個,密閉式垃圾池216個,農户改廁4300多個。制定完善了17項共110條衞生管理制度,成立鎮環境綜合治理執法隊伍,成立14個衞生保潔隊伍,實行“户集、區收、村運、鎮處理”的垃圾規範化管理機制。全鎮建起了壘砌花池500多個,並對穿鎮省道沿線的花木進行了修剪,路燈、景觀燈安裝到位,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路燈常明,打造出一條幹淨整潔的優秀旅遊通道。 [10] 

白花鎮醫療衞生

2014年,白花鎮共有衞生院1所、2間門診、40間村衞生站。其中,白花衞生院是一家集醫療、疾病預防和婦幼保健等為一體的“一級甲等”綜合性醫療機構,有住院牀位110張,全院有副主任醫師、副主任護師、主治醫生等醫護人員共140多人。衞生防疫站隸屬於白花衞生院。 [1]  [11] 

白花鎮環境保護

白花鎮建設有1座垃圾中轉站,28間垃圾屋,為每個村配備一輛方向式拖拉機,357個自然村已完成垃圾池加建擋雨棚,組成有315人的村級保潔員隊伍。 [1] 
2016年完成對河道清淤整治,拓寬6.34公里,加固堤防3.19公里,重建坦塘水閘1座,拆除重建穿堤涵閘2座。2019年啓動白花河整治二期工程,推進白花河圩鎮段到十五駁橋段約12Km的清淤整治。在圩鎮段已建成1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萬噸/天,建成21個人工濕地,日處理能力在30-60噸/天。 [1] 

白花鎮社會保障

2014年,白花鎮共有低保户家庭785户,享受低保人數1988人,每月發放低保金43萬元;五保296户,每月發放五保金13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9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2萬人,參保率達100%。 [11] 
2018年完成698個建檔立卡户共1272人的脱貧工作,佔建檔立卡户的97.7%,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288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鎮參加新合作醫療人數62730人,新農保人數15180人;發放低保、五保補助金923.104萬元,發放80歲以上老年人津貼27.8萬元,完成166户困難羣眾家庭危房以及白花敬老院改造工程。 [1] 

白花鎮教育

2014年,白花鎮共有小學11所,初級中學3所,公辦幼兒園1所,私人幼兒園7所,在職教師710人,在校生約9900人。 [1]  [11] 
白花公辦幼兒園一角 白花公辦幼兒園一角

白花鎮風景名勝

白花鎮擁有蘇豐革命老區、白水寨瀑布、石陂櫻花谷、湖球御上園、黃塘紫竹林、中山寺、魯班廟等多處景點。 [1] 
蘇峯四角樓
蘇峯四角樓是一個客家圍屋,建於清代,距今已有200年曆史。此樓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羅仲霍的故居,位於蘇峯村一片草地後面的山坡上。 [14] 
田洋村
白花田洋村 白花田洋村
白花鎮田洋村原田新居建於清代同治年間,又名“馮大利四角樓”,是縣文物保護點。馮大利四角樓屬於城堡式客家圍龍結構,樓面寬89.17米,進深64.5米,佔地面積5752平方米。該建築除了部分橫屋用泥磚砌築外,其餘均由三合土夯築,平面中軸對稱。前後及左右橫屋均倚附圍牆而建,將正屋圍攏。整座古屋呈“回”字形,平面四角處各設有三層高的角樓(其中一個角樓於1962年被風雨吹塌,後經馮氏後人修復),角樓上建鑊耳山牆。整座房子有五列,再加上兩側的兩列房子,整座屋呈長方形。 [12] 
白水寨瀑布
白花鎮白水寨瀑布 白花鎮白水寨瀑布
白水寨瀑布位於境內西南部的鐵爐嶂,嶂頂成“丫”狀,突起的兩個山峯分別是“船底尾山”和“蕉窩尾山”,兩峯之間是一寬大的天然湖泊,湖水從幾十米高的懸崖上飛流下來形成瀑布,人們習慣稱為“白水寨瀑布”。白水寨瀑布寬15米,落差20多米,是白花河的發源地。 [5] 

白花鎮著名人物

羅仲霍 (1881~1911) 羅仲霍 (1881~1911)
羅仲霍(1881-1911),名璋,號則君,白花鎮聯豐村人。仲霍幼年喪父,母楊氏。光緒二十七年(1901)仲霍到南洋謀生,光緒三十二年6月,孫中山到南洋宣傳革命,在檳榔嶼建立了同盟會分會。仲霍參加了同盟會。1910年7月,孫中山在馬來西亞與同盟會幹部制定了辛亥年(1911)廣州起義的計劃,仲霍參與商量革命方略。1911年1月,黃興、趙聲、仲霍等人到香港,建立廣州起義統籌部,統一籌劃起義工作,仲霍被委任為第十路指揮,負責攻打電訊局。定於三月十五舉事。後因款械未能如期到達,改期為三月二十九日。黃興於三月二十五日到廣州,設立指揮部,進行作戰佈置。二十七日,革命黨準備起義的風聲傳遍廣州,革命黨的個別組織已被敵破獲。二十九日下午五時發起進攻,集中兵力攻打總督署。在激戰中仲霍不幸負傷被捕,解至南海縣署,清吏希圖勸降,遭到厲聲痛斥。在臨刑前慷慨陳詞,宣傳革命大義,英勇就義,時年30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位烈士之一。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