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石巖下徑行田

鎖定
《白石巖下徑行田》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所寫的一首五言詩。詩作先籠統而言“災年民無生”,表明自己“愛深憂在情”。繼寫災情實況,引出其理想中的農田水利工程。詩末六句,詩人敍寫自己的心願。該詩體現了詩人既有尋幽探勝,肆意遊遨,“民間聽訟,不復關懷”的一面;又有身處災年,關心黎民,正視現實,注重農業的一面。全詩表達了詩人對貧困人民的同情之情。
作品名稱
白石巖下徑行田
作    者
謝靈運
創作年代
南朝宋
作品出處
《謝靈運集》
文學體裁
五言詩

白石巖下徑行田作品原文

白石巖下徑行田1
小邑居易貧2,災年民無生3
知淺懼不周4,愛深憂在情5
莓薔橫海外6,蕪穢積頹齡7
饑饉不可久8,甘心務經營9
千頃帶遠堤10,萬里瀉長汀11。
州流涓澮合12,連統塍埒並13
雖非楚宮化14,荒闕亦黎萌15。
雖非鄭白渠16,每歲望東京17
天鑑倘不孤18,來茲驗微誠19 [1] 

白石巖下徑行田註釋譯文

白石巖下徑行田詞句註釋

  1. 白石巖:即白石山,在永嘉郡樂城縣(今浙江樂清市)。行田,巡視農田。
  2. 小邑:小縣,指樂城縣。居:住。
  3. 無生:無法生活。
  4. 知:智。知淺:指自己智能淺薄。懼:怕。不周:考慮不周到。
  5. 愛深:指對百姓的深深的愛。憂:擔憂。情:心。
  6. 舊業:使舊的圃宅。橫:橫陳。海外:海邊。
  7. 蕪穢:荒蕪,謂田地不整治而雜草叢生。積:積久。頹齡:衰敗的歲月。
  8. 饑饉:饑荒。
  9. 甘心:情願。經營:籌劃營造。
  10. 幹頃:形容農田之多。堤:這裏指海邊的堤塘。
  11. 瀉:水很快地流,這裏指排灌的設想。汀:水邊平地。
  12. 州:古代行政單位名。涓:細流。澮:田間小溝。
  13. 連:古代行政單位名。塍(chéng):田埂。埒(liè):小界堤。
  14. 楚宮:楚丘的富室。楚丘:在今河南滑縣東。化:教化。
  15. 荒闕:指災荒歉收之年。黎萌:即“黎民”、百姓。“雖非”二句説,雖不能同衞文公在楚丘的業績相比,但遇上災荒年,也能使百姓受益。
  16. 鄭白渠:指鄭國渠和白渠。鄭國渠是戰國末期秦國在韓人鄭國指導下開鑿的。分涇水東流,注入洛水。白渠是漢代白公設計開鑿的。引涇水東南流,注入渭水。
  17. 天鑑:指上天監視着下界的善惡。倘:假如。不孤:不負。
  18. 茲:來年。驗:檢驗,證明。微誠:微薄的誠心。這二句話是説如果上天不負有心人,來年定能豐收。 [2] 

白石巖下徑行田白話譯文

這裏的百姓,非常貧寒。遇到災年就更加困難,我擔心沒有能力救濟他們,憂慮就總是掛在心間。如今災難降臨,莊稼顆粒無收,荒蕪叢生,雜草蔓延。這疾苦要捱到什麼時間呀?不能讓災荒這樣持續下去了,我要幫助他們,度過歲月的難關。要把興修水利的藍圖繪好,築好海堤,護衞良田;挖好鄉村溝渠,引來涓涓流水,澆灌千里沃野,使黎民百姓安居樂業,迎來一個又一個豐收年。這功勞即使比不上鄭渠和白渠,也要讓我的努力和我的真誠,不辜負我熱愛着的百姓和蒼天! [3] 

白石巖下徑行田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景平元年(423)秋。詩人在永嘉太守任上巡視農田,看到災情嚴重、民不聊生,下決心整治水利工程,寫下這首詩。 [4] 

白石巖下徑行田作品鑑賞

白石巖下徑行田文學賞析

該詩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對民生疾苦的同情,是難能可貴的。《昭明文選》未收此詩,其後的評點家、詩論家亦鮮有言及者,也許是因為前人覺察到這首詩與謝靈運的為人和詩風不甚協調而有意迴避之吧。殊不知,從這不協調中,正能發現謝靈運其人其詩的另一側面,因此它更應引起重視。
白石巖,一名白石山,在浙江樂清市西三十里。《温州志》雲:“山下有白石徑,為靈運行田之所。”行田,巡視農田。這首詩寫於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期間,其時旱災嚴重,民不聊生。詩開篇二句:“小邑居易貧,災年民無生。”説小郡縣的百姓平時本來就夠貧寒的了,又逢災年,更加無法存活了。雖然沒有描寫飢寒交迫,不堪其苦的種種慘象,但黎民掙扎於死亡線上的處境,還是不難想象出來的。“知淺懼不周,愛深憂在情”,前句説,作為太守唯恐智謀短淺,救濟不周(“知”通“智”);後句説,自己對人民是很愛護的,對民生疾苦的憂慮是常掛在心上的。然而,從謝靈運的“懼”、“憂”中,還是可以感受到他的“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患意識和作為一郡之長的責任感。在這個意義上,謝靈運也可以算是為元結“導夫先路”的人。
五、六句從“災年”而來,再現田地荒廢的景象。“莓薔橫海外,蕪穢積頹齡。”“莓薔”,一種小草,“橫海外”,極言到處縱橫蔓生;“蕪穢”,荒蕪之狀,“積頹齡”,自謂衰朽無能使災情加劇。後一句又帶有反躬自責之意,作為一個封建官吏是十分難得的。“饑饉不可久,甘心務經營。”在災害危及小邑之時,太守兼詩人的謝靈運積極籌劃戰勝災害的措施。“千頃”以下四句,就是設想中興修水利、灌溉農田的藍圖。《詩經·小雅·信南山》寫定田界、整田土,以簡樸取勝,謝詩寫“帶遠堤”、“瀉長汀”以壯美見長。“千頃”、“萬里”,從大處落墨。將築堤護田、引水灌田的宏偉景象展現出來,這兩句是從小處着眼,一個“合”字、一個“並”字,見得村村落落,溝渠縱橫,堤壩滿目。這四句雖是想象之詞,卻也頗令人嚮往。
詩人相信經過一番努力“經營”,來歲必定豐稔。“雖非楚宮化,荒闕亦黎萌;雖非鄭白渠,每歲望東京。”楚宮,語出《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於楚宮。”這是稱美衞文公的詩。衞為狄所滅,衞遺民東徙渡河,居楚丘。在衞文公的率領下,建城市,營宮室,百姓悦之,國家殷富。荒闕,即荒廢,這裏指災年。黎萌,即黎民。謝詩借衞文公的史實,表達了即使荒年也要使百姓生活下去的願望。鄭白渠,指鄭國渠和白渠。鄭國渠,戰國時韓人鄭國説秦所開。白渠,漢白公所開。均在關中。詩人借鄭白渠造福於民的史實,旨在期望興修水利將帶來農業的豐收,達到繁榮富盛的西漢的水平。最後兩句:“天鑑倘不孤,來茲驗微誠。”天鑑,古人把天看作有意志的神,監視人間。
該詩表現了謝靈運既有尋幽探勝,肆意遊遨,“民間聽訟,不復關懷”的一面;又有身處災年,關心黎民,正視現實,注重農業的一面。他的徜徉山水,有着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僅看到前者,而忽視後者,不免流於片面,有違顧及全人的知人論世之道。
此詩語言質樸,不尚藻飾,雖有用典,但不堆垛,與靈運句句對仗、處處用典、流於晦澀的另一類詩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全詩運之以真情實感、無矯揉造作之嫌,在謝集中當屬不多見的佳作。 [5] 

白石巖下徑行田名家點評

明代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起四句,詠之惻然,足當《舂陵行》數篇。詩‘畇畇原隰’,簡固佳,此四語繁亦不厭。千古詠田間景,遜此為妙。” [5] 

白石巖下徑行田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433),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脱政治煩惱,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他成為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有《謝康樂集》。
參考資料
  • 1.    李翰祥編輯.曾國藩文集 二:九洲圖書出版社,1997.8:第22頁
  • 2.    黃世中等選編.温州古詩選注 温州歷代詞百首:作家出版社,1998年02月第1版:第18頁
  • 3.    李紹文編著.中國山水詩開山鼻祖:謝靈運: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4:第155頁
  • 4.    胡大雷選注.謝靈運鮑照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01月第1版:第35頁
  • 5.    丁福林編著.謝靈運鮑照集:鳳凰出版社,2009.01: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