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眼潛鴨

鎖定
白眼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 [9]  遊禽。 [10]  中等體型(41釐米)的全深色型鴨。僅眼及尾下羽白色;雄鳥頭、頸、胸及兩脅濃栗色,眼白色;雌鳥暗煙褐色,眼色淡;側看頭部羽冠高聳,飛行時,飛羽為白色帶狹窄黑色後緣;雄雌兩性與雌鳳頭潛鴨區別在於白色尾下覆羽(有時也見於雌鳳頭潛鴨),頭形有異,缺少頭頂冠羽,嘴上無黑色次端帶;與青頭潛鴨區別在兩脅少白色。 [11] 
白眼潛鴨中國分佈於新疆、內蒙古、青海、西藏、甘肅、陝西、四川、雲南、廣東及湖南、湖北等地,國外分佈於歐洲東部、南部及中亞、南亞和北非, [12]  棲息於湖泊、池塘和沼澤等濕地環境中。主要以水生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和魚類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植物莖、葉和芽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成對活動,其餘時間結羣活動,繁殖期為4-6月。以乾草和絨羽在水邊草叢中做巢。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7-11枚。 [13] 
白眼潛鴨在中國內蒙古和西北地區曾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潛鴨。據1992的調查,中國僅見到1040只。全球總的種羣數量約6萬隻,是易受傷害種羣。 [14]  白眼潛鴨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近危(NT)等級, [15]  同時也被列為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4] 
中文名
白眼潛鴨
拉丁學名
Aythya nyroca
別    名
白眼鳧
外文名
Ferruginous Duck
White-eyed Pochard
Ferruginous Pochard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雁形目
鴨科
潛鴨屬
白眼潛鴨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Güldenstädt, 1770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1] 

白眼潛鴨形態特徵

白眼潛鴨雄鳥頭、頸濃栗色,頦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頸部有一明顯的黑褐色領環。上體黑褐色,上背和肩有不明顯的棕色蟲蠹狀斑,或具棕色端邊。次級飛羽和內側初級飛羽白色,端部黑褐色,形成寬闊的白色翼鏡和翼鏡後緣的黑褐色橫帶;外側初級飛羽端部和羽緣暗褐色;三級飛羽黑褐色,並具綠色光澤。腰和尾上覆羽黑色。胸濃栗色,兩脅慄褐色,上腹白色,下腹淡棕褐色,肛區兩側黑色,尾下覆羽白色。 [2] 
雌鳥頭和項棕褐色,頭頂和頸較暗,頦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喉部亦雜有白色。上體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背和肩具棕褐色羽緣。兩翅同雄鳥,亦具寬闊的白色翼鏡。上胸棕褐色,下胸灰白而雜以不明顯的棕斑。上腹灰白色,下腹褐色,羽緣白色。兩脅褐色,具棕色端斑,尾下覆羽白色。 [2] 
幼鳥和雌鳥相似,但頭的兩側和前頸較淡,較多皮黃色。兩脅和上體具淡色羽緣。 [2] 
虹膜雄鳥銀白色,雌鳥灰褐色。嘴黑灰色或黑色,跗蹠銀灰色或黑色和橄欖綠色。 [2] 
大小量度:體重♂550-750克,♀490-650克;體長♂371-430毫米,♀330-410毫米;嘴峯♂37-40毫米,♀35-39毫米;翅♂172-192毫米,♀167-187毫米;尾♂30-32毫米,♀30-32毫米;跗蹠♂47-62毫米,♀50-63毫米。(注:♂雄性;♀雌性) [2] 
白眼潛鴨 柴江輝/攝 白眼潛鴨 柴江輝/攝 [8]

白眼潛鴨棲息環境

繁殖期間主要棲息於開闊地區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帶,冬季主要棲息於大的湖泊、水流緩慢的江河、河口、海灣和河口三角洲 [2] 
白眼潛鴨 柴江輝/攝 白眼潛鴨 柴江輝/攝 [8]

白眼潛鴨生活習性

白眼潛鴨遷徙

屬遷徙性鳥類。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遷到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中旬從繁殖地開始南遷。遷徙時成羣,常成十多隻至幾十只的小羣,很少有上百隻的大羣。 [2] 

白眼潛鴨習性

白眼潛鴨是古北界南部典型的淡水潛鴨,極善潛水,但在水下停留時間不長。常在富有蘆葦水草的水面活動,並潛伏於其中。性膽小而機警,常成對或成小羣活動,僅在繁殖後的換羽期和遷徙期才集成較大的羣體。 [2] 

白眼潛鴨食性

雜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主要為各類水生植物的球莖、葉、芽、嫩枝和種子。也食動物性食物如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蠕蟲以及蛙和小魚等。常在水邊淺水處植物茂盛的地方覓食。覓食活動主要在清晨和黃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飄浮在開闊的水面上睡覺。覓食方式主要靠潛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時也在水邊淺水處將頭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 [2] 

白眼潛鴨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非共和國、乍得、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法國、岡比亞、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裏、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尼日爾、尼日利亞、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南蘇丹、西班牙、蘇丹、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泰國、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聯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也門、撒哈拉。 [1] 
旅鳥:巴林、貝寧、百慕達、布基納法索、佛得角、丹麥、芬蘭、加納、香港、愛爾蘭、日本、馬爾代夫、挪威、塞舌爾、塞拉利昂、西班牙、瑞典、烏干達、英國。 [1] 
不確定的起源:喀麥隆,多哥。 [1] 
白眼潛鴨分佈圖 白眼潛鴨分佈圖 [3]

白眼潛鴨繁殖方式

白眼潛鴨遷到繁殖地時已基本成對,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水邊淺水處蘆葦叢或蒲草叢中,屬浮巢,通常漂浮於水草叢間或半固定於水草上,可隨水面漲落而起落。也營巢於水域附近草地上。巢由乾的植物莖葉構成,內墊有大量絨羽。每窩產卵通常7-11枚,偶爾有多至14枚的。剛產出的卵淡綠色或乳白色,以後逐漸變為淡褐色,大小為44.8-47.9毫米×35-37毫米,平均47毫米×36.2毫米。雌鳥孵卵,雄鳥在雌鳥開始孵卵後即離開雌鳥前往換羽地換羽,孵化期25-28天。雛鳥早成性,在雌鳥撫育下經過50-60天即能飛翔。 [2] 

白眼潛鴨保護現狀

白眼潛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近危(NT)。 [1]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61項)。 [7] 

白眼潛鴨規範養殖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在其官網發佈《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於白眼潛鴨等45種野生動物,《通知》明確要求要積極引導有關養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 [4-5] 

白眼潛鴨種羣現狀

白眼潛鴨在中國內蒙古和西北地區曾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潛鴨,但已經很少見。據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國僅見到1040只。白眼潛鴨在全球的種羣數量還是較豐富的,在歐洲據1970年調查,在原蘇聯地區約有14萬隻,在黑海和地中海地區越冬種羣數量估計有75000只,在裏海和土庫曼地區有45000只。在亞洲,據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西亞1251只,南亞5131只,東亞1040只,東南亞1460只。種羣數量已明顯減少,全球總的種羣數量約6萬隻,是易受傷害種羣。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