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眶鴉雀

鎖定
白眶鴉雀(學名:Sinosuthora conspicillata)是鶯科、鴉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2-14釐米。嘴黃色、短而粗厚,頭頂至後頸褐色沾棕具白色眼圈,上體橄欖灰褐色。頦、喉至胸淡葡萄紅色具粗著的暗色縱紋,其餘下體淡橄欖灰色。腳暗黃褐色。 [1] 
白眶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1900-2900米的山地竹林和林緣灌叢中,也出現於稀樹草坡和耕地邊的矮樹叢內。性活潑,結小羣藏隱於山區森林的竹林層。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和雜草果實與種子。白眶雀鶥是中國特產鳥類,僅分佈於中國青海、甘肅、陝西、四川以及湖北。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白眶鴉雀
拉丁學名
Sinosuthora conspicill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鶯科
鴉雀屬
白眶鴉雀
亞    種
2個 [3] 
命名者及年代
David,1871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9] 
外文名
Spectacled Parrotbill
同義學名
Paradoxornis conspicillatus

白眶鴉雀形態特徵

白眶鴉雀
白眶鴉雀(11張)
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枕、後頸一直到上背棕褐色,眼圈白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欖灰褐色,兩翅覆羽與背相同,飛羽和尾羽暗褐色,外翈稍淡而沾灰色。眼先、耳羽和頭側淡棕褐色。頦、喉和上胸淡葡萄紅色具粗著的暗色縱紋,其餘下體淡棕灰色或橄欖褐色。 [1] 
嘴蠟黃色,腳暗黃褐色。 [1]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8克
105毫米
8.5毫米
52毫米
-
20.5毫米
雌性
8-11克
120-136毫米
8-9毫米
52-57毫米
61-67毫米
20-23毫米 [1] 

白眶鴉雀棲息環境

白眶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1900-2900米的山地竹林和林緣灌叢中,也出現於稀樹草坡和耕地邊的矮樹叢內。 [1]  它們有時會生活蘆葦牀或靠近森林和竹質塊的地方,首選棲息地主要位於1000-30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 [4] 

白眶鴉雀生活習性

行為:性活潑,結小羣藏隱於山區森林的竹林層。 [5]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與棕頭鴉雀混羣。 [1]  通常生活在成羣的15只或以上的羣體。有時,在築巢季節之外,它們可以形成可容納40只的羣體。它們在樹木的中低層,甚至在樹腳下的灌木叢和灌木叢中覓食。 [4] 
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和雜草果實與種子。 [1] 
叫聲:一般有4種類型的聲音系統,叫聲是一系列4-5個精細的音符,帶鼻音的高音“triiih-triiih-triiih-triiih…”及較短的“triit”聲。穿透性強。從“ssiu”到“hsiuu”或“tsiu”略有不同,它們逐漸上升,並且在中間間隔或較長間隔之後重複。最顯著的叫聲是有些機械性和嗡嗡聲,可以將它們轉錄為“trrr-trrr-trrr”,交替上下。警報聲更加刺耳,發出“ttrrrh”或“ddrri”的聲音,最後發出嗡嗡聲。 [5]  [4] 

白眶鴉雀分佈範圍

白眶雀鶥是中國特產鳥類,僅分佈於中國青海(東北部祁連山)、甘肅(西部蘭州和西南部、東南部)、陝西(南部秦嶺)、四川(北部平武、松潘、南坪、汶川、茂縣、東北部萬源、南江、東南巫溪、中部成都、寶興)以及湖北(西部和西南部)。 [1] 
白眶鴉雀分佈圖 白眶鴉雀分佈圖

白眶鴉雀繁殖方式

白眶鴉雀的築巢季節通常為6-8月,大約有1-2個巢。白眶鴉雀是一夫一妻制。雌雄雙方或多或少地平等地分擔了築巢、孵化、對雛鳥的照顧和餵養以及所有主要義務。 [4] 

白眶鴉雀亞種分化

2亞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佈範圍
Paradoxornis conspicillatus conspicillatus
David,1871
分佈於中國青海東北部祁連山,往東經甘肅西南部和東南部到陝西南部,四川北部、東部、東北部和中部。
Paradoxornis conspicillatus rocki
Bangs & J. L. Peters,1928
分佈於中國湖北西部和西南部。 [1]  [3] 
兩個亞種的區別主要在於指名亞種體色較暗,嘴形較細,嘴峯較平直;湖北亞種體色較淡,嘴形較粗,嘴峯較曲。 [1] 

白眶鴉雀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6] 
已被鳥類生活國際(Bird Life Internationa)列入《全球瀕危鳥類名錄》。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