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狐是食肉目犬科狐屬哺乳動物,又稱藍狐、北極狐、雪狐。白狐體型較小,體長46—68釐米,尾長能達到體長的一半左右,雄性略大於雌性。臉部較狹窄、吻部很尖、耳郭短圓、腿短、耳朵短厚,身體形態較圓。全身覆有絨毛,冬、夏兩季身體毛色的變化很大,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僅鼻尖和尾端為黑色;夏季體毛為灰棕色或暗棕色。壽命8~10年。
白狐主要分佈在北美洲、歐洲北部和中亞的北極凍原及格陵蘭、芬蘭、瑞典等國家的高山凍原地區。一般吃任何能找到的小動物,如田鼠、野兔等齧齒類動物,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有時尾隨大型食肉動物,如狼、北極熊,啃食它們吃剩下的獵物屍體。在食物豐富時,埋藏多餘的食物作為儲備。單獨或結羣活動,在向陽的山坡下掘穴居住。繁殖季節行一夫一妻制並和幼仔呆在一起增加幼崽成活率。每年2—5月發情交配,每胎產6—8仔。
白狐外形特徵
編輯脊椎動物,哺乳綱,食肉目,犬科。體長50~75釐米,較一般狐小,尾長25~30釐米
[2]
。白狐體重2.5~4千克,體型較小而肥胖。嘴短,耳短小,略呈圓形。腿短。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僅鼻尖為黑色。夏季體毛為灰黑色,腹面顏色較淺。有很密的絨毛和較少的針毛,尾長,尾毛特別蓬鬆,尾端白色。白狐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極狐的腳底上長着長毛,所以
可在冰地上行走,不打滑。野外分佈於俄羅斯極北部、格陵蘭、挪威、芬蘭、丹麥、冰島、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極北部等地。結羣活動。在岸邊向陽的山坡下掘穴居住。每年2~5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為51~52天。每胎產6~8仔。壽命為8~10年。北極狐[英]Arctic fox [拉]Alopex lagopus 屬犬科。也叫藍狐、白狐等,被人們譽為雪地精靈,科研人員深入北極地區,對這種充滿靈性的動物展開深入研究,發現北極狐能進行長距離遷徙,而且有很強的導航本領。白狐吻不太尖,耳廓短圓,頰的後部生有長毛。蹠部也密生長毛,適於在冰雪地上行走。冬、夏季身體毛色的變化很大,冬毛純白,僅無毛的鼻尖和尾端黑色,這也是長期對外界環境的一種適應
[3]
。每年換毛兩次。在冬季北極狐披上雪白的皮毛,而到了夏季皮毛的顏色又和凍土相差無幾。冰島和格陵蘭甚至有藍色北極狐變種。在冬季,北極狐的皮毛甚至比北極熊的皮毛還保暖。
白狐生活習性
編輯白狐分佈於北冰洋的沿岸地帶及一些島嶼上的苔原地帶,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極狐喜歡在丘陵地帶築巢,而北極狐的巢有幾個出入口。當遇到暴風雪時,北極狐可以呆在窩裏一連幾天不出來。北極狐年年都為它的巢穴進行一些維修和擴展,以便能長期居住。夏天,當食物豐富時,白狐會把部分食物儲存在它的巢穴中。冬天,當巢穴中所儲存的食物被消耗殆盡時,白狐會跟蹤北極熊,揀食北極熊所吃剩的殘羹剩飯。所以冬天裏北極熊身後總會有2到3只白狐在悄悄地跟蹤。但當北極熊非常飢餓時,它也會攻擊北極狐。北極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魚、鳥類與鳥蛋、漿果和北極兔,有時也會漫遊海岸捕捉貝類,但北極狐主食還是旅鼠。當北極狐聞到在旅鼠窩的氣味或聽到旅鼠窩裏旅鼠的尖叫聲時,它會迅速地挖掘位於雪下面的旅鼠窩,當扒得差不多時,北極狐會高高跳起,藉着躍起的力量,用腿將旅鼠窩壓塌,然後將窩裏的旅鼠一網打盡。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北極狐會自相攻擊
[3]
。
白狐生長繁殖
編輯
白狐(3張)
白狐分佈範圍
編輯白狐活動於整個北極範圍,其中包括:俄羅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和斯瓦爾巴羣島的外緣,以及亞北極和高山地區,如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大陸。
- 參考資料
-
- 1. 脊椎動物亞門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5-11]
- 2. 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生物卷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04-21]
- 3. 北極狐 .搜狐.2013-12-22[引用日期2013-12-22]
- 4. 北極狐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