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雪災

鎖定
雪災(Snow Disaster)是因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範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通常發生在冬季或初春,主要出現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對道路交通、城市居民生活和牧業生產危害極大。 [1]  [7] 
中國是一個雪災頻發的國家,雪災的主要類型有積雪暴風雪風吹雪雪崩四種,其中以積雪災害最為常見。2008年1月底,中國南方地區經歷百年不遇的雪災,雪災波及14 個省份,導致約7786萬人口受災,因災死亡24人。 [2]  [16]  [26]  [39] 
2024年1月,中國南方地區迎來年內首場大範圍降雪,對部分地區市政管道、通信、電力、交通出行等造成不利影響。 [22]  [42] 
中文名
雪災
外文名
Snow Disaster [40] 
別    名
白災(牧區雪災) [18] 
發生時節
冬季或初春
主要類型
積雪、暴風雪、風吹雪、雪崩

雪災形成條件

暴雪、大風、降温等現象都是形成雪災的重要因素。其中,暴雪天氣是積雪的主要來源,而暴雪出現時所伴隨的大風、降温等天氣,也為積雪、吹雪等雪災提供了先決條件。 [41] 
一般來説,暴雪天氣的形成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充沛的水汽供應是形成暴雪的基本條件,另外兩點分別是強烈的動力抬升運動以及較長的持續時間。此外,還需要足夠低的氣温和適宜的大氣垂直温度層結,才能使得雪花在下落過程中不會融化,直接降落到地面上。 [6] 
根據暴雪形成需要滿足的條件,在對天氣系統進行分析時,需要重點分析動力抬升條件、水汽條件和降雪持續時間等,如果以上降雪形成條件中的一個或幾個遠超歷史平均值,則有出現極端降雪的可能。 [6] 
降雪 降雪 [17]
以2023年11月的北方強降雪過程為例,造成降雪過程的天氣系統主要是高空冷渦配合地面氣旋,這為降雪提供了強烈的動力抬升條件,另外系統前部強烈的偏南風為東北地區帶來了充足的水汽供應,同時天氣系統在東北地區移動較為緩慢,強降雪持續時間較長,這都符合極端降雪發生的條件。 [6] 

雪災雪災分類

主要類型
特徵
成因
影響危害
積雪
在觀測點視野範圍內,有一半以上的面積被雪層覆蓋
積雪類型
標準
受寒潮影響,大範圍、持續的降温降雪天氣過程形成積雪
導致蔬菜大棚、畜禽舍垮塌,農作物受損,畜禽在外受凍死亡;樹木和通信、輸電線路等被壓斷;道路被積雪掩埋,交通運輸受阻,人員外出受限;大量積雪壓塌建築物屋頂或者直接掉落造成人員傷亡
永久積雪
在雪平衡線以上降雪積累量大於當年消融量,積雪終年不化
穩定積雪
空間分佈和積雪時間(60天以上)都比較連續的季節性積雪
不穩定積雪
雖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氣温較低,但在空間上積雪不連續,多呈斑狀分佈,在時間上積雪日數10~60天,且時斷時續
瞬間積雪
主要發生在華南、西南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氣温較高,但在季風特別強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強冷空氣侵襲,發生大範圍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現短時(一般不超過10天)積雪
無積雪
除個別海拔高的山嶺外,多年無降雪。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
暴風雪
大量的雪隨強風運行,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
吹雪類型
標準
通常是在強寒潮及西南氣流的共同影響下形成,當一個地方24小時降雪量超過10毫米,與此同時風速達18米/秒或以上,氣温降到-5攝氏度以下,就會形成暴風雪
暴風雪導致的低能見度可能會造成機場航班延誤、高速公路封閉,強風還會使樹木折斷、房屋受損
低吹雪
地面上的雪被氣流吹起貼地運行,吹揚高度在2米以下,對水平能見度並無多大影響
高吹雪
較強氣流將地面雪捲起,吹揚高度達2米以上,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
風吹雪
由氣流挾帶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運行的多相流
降雪或者地面積雪受到強風吹襲
風吹雪發生時,通常能見度較低,導致交通中斷,行人迷失方向,牧區草場被淹沒
雪崩
積雪重力不平衡導致的大量雪體崩塌
山坡上的積雪由於重力作用而蠕動速度快慢不一,積雪表層速度大,而積雪底層速度較小,上下蠕動速度的差異引發積雪層錯落斷裂
雪崩能摧毀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線路、通信設施和車輛,甚至能堵截河流,導致臨時性的漲水。同時,它還能引起山體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災害
氣温變化減弱積雪穩定性,在温度降低時,雪層表面體積收縮而形成裂縫
參考資料: [2]  [5]  [7-10]  [15]  [19-21] 

雪災等級劃分

  • 城市雪災氣象等級劃分
根據城市雪災氣象指數
將城市雪災氣象等級劃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嚴重四個級別。 [34] 
等級
指數範圍
可能影響
輕度
[18,30]
對城市運行與社會活動有一定影響,造成城市交通短暫阻塞;影響人們正常活動等
中度
[31,44]
對城市運行與社會活動有較大影響,城市交通運輸受阻;電力和通信線路的運行受影響;嚴重影響人們正常活動等
重度
[45,60]
對城市運行與社會活動有很大影響,城市交通、鐵路、民航運輸中斷;城市電力和通信線路的運行受到嚴重影響;易引起建築與設施倒塌;易引起人員傷亡等
嚴重
[61,101]
對城市運行與社會活動有極大影響,交通、鐵路、民航運輸中斷;易引起電力和通信線路中斷;極易引起建築與設施倒塌;極易引起人員傷亡等
指數的計算方法:
選取累積降雪量、最大日降雪量、雪深、連續降雪日數、日最低氣温、日最大風速、日最小相對濕度等7個氣象要素為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城市雪災氣象指數計算見公式:
(各變量的取值方法此處不做展示)
式中:
:城市雪災氣象指數;
:累積降雪量對應的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
:最大日降雪量對應的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
:雪深對應的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
:連續降雪日數對應的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
:日最低氣温對應的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
:日最大風速對應的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
:日最小相對濕度對應的城市雪災氣象指數的分量。
參考資料: [34] 
  • 牧區雪災劃分指標
對於牧區而言,人們通常用草場的積雪深度作為雪災的首要標誌。由於各地草場差異、牧草生長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災的積雪深度是不一樣的。內蒙古和新疆根據多年觀察調查資料分析,對歷年降雪量和雪災形成的關係進行比較,得出雪災的指標為: [35-36] 
等級
指標
輕雪災
冬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20%以上
中雪災
冬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災
冬春降雪量相當於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參考資料: [35-36] 

雪災暴雪預警

及時發佈暴雪預警,是氣象部門防禦雪災的重要手段。暴雪預警由低到高分為藍、黃、橙、紅色四個等級。 [3] 
預警等級
預警標識
標準
防禦指南
藍色預警
藍色預警 藍色預警
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4毫米以上,或者已達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工作;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進行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採取防滑措施;
4.農牧區和種養殖業要儲備飼料,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
黃色預警
黃色預警 黃色預警
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6毫米以上,或者已達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影響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雪災和防凍害措施;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採取防滑措施;
4.農牧區和種養殖業要備足飼料,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
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
橙色預警
橙色預警 橙色預警
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應急工作;
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加強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3.減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動;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將户外牲畜趕入棚圈餵養
紅色預警
紅色預警 紅色預警
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5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應急和搶險工作;
2.必要時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必要時飛機暫停起降,火車暫停運行,高速公路暫時封閉;
4.做好牧區等救災救濟工作
參考資料: [4] 

雪災應對措施

  • 暴雪來臨前
1.關注氣象預警預報消息,關注高速封閉、機場延誤等交通信息,及時調整出行計劃;
2.準備充足的食物和水,做好保暖措施;
3.從危房或不結實的建築物內轉移至安全地帶;
4.如果居住在牧區,要建立飼料基地,儲草備荒,草場上可以建設透光保温的棚圈。 [2] 
  • 暴雪來臨時
1.如果在室內,儘量不出門,不可急於外出清掃積雪,以免失温;
2.正確使用取暖設備,如果使用煤炭取暖,需保持通風,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3.如果必須出門,需從頭到腳武裝自己,建議穿上防滑靴;
4.雪天安全剎車距離較大,駕駛員應與前車保持平時2至3倍的車距;
5.如果遇暴風雪將車輛困住,應儘量待在車裏不動,撥打求救電話尋求救援。 [2] 
  • 暴雪結束後
1.雪後外出儘量穿平底鞋,遠離機動車道,以免機動車剎車失靈導致事故;
2.如果路滑摔倒,要儘量用手部和雙肘撐地,避免碰傷腦部等重要部位;
3.及時清除大棚頂上的積雪,做好夜間保温及人工補光工作;
4.及時整修和加固畜禽圈(欄),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注意補給飼草料,增強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 [2] 

雪災法律法規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本地降雪、冰凍發生情況,加強電力、通信線路的巡查,做好交通疏導、積雪(冰)清除、線路維護等準備工作。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根據本地降雪情況,做好危舊房屋加固、糧草儲備、牲畜轉移等準備工作。 [11] 

雪災常見誤區

降水形態共分成11種,其中液態降水有雨、毛毛雨、陣雨等,固態降水有雪、冰粒、米雪、陣雪、、冰雹,還有混合型降水有雨夾雪、陣性雨夾雪等。 [37]  霰、冰粒、凍雨等都屬於冬季降水,具體以何種形態出現,主要與水汽條件以及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佈有關。 [38]  常見冬季降水區分如下:
雪是大氣固態降水的一種。形成雪的雲層較為厚實,雲頂高度能達到6公里以上,雲內氣温最低能降至零下40攝氏度,冰晶不斷吸附水汽增長,變成雪花,當下落過程中氣温都維持0攝氏度以下時,雪花的狀態才會得以維持。 [38] 
霰,又稱雪丸或軟雹,是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狀的、有雪狀結構的冰相粒子組成的固態降水,直徑約2~5毫米,降落至地面常常會反彈,質地比較鬆散,很容易壓碎。 [38] 
  • 冰粒
冰粒,是指透明的丸狀或不規則的固態降水,降落至地面一般會反彈,質地較硬,直徑常小於5毫米。冰粒降水一般局地性強、持續時間短、比較難以預報,主要有兩種產生機制:一種是經典的融化機制,即大氣温度垂直結構自上而下分別為冷-暖-冷,當上層的冰晶層中形成冰晶或雪花後,下落到中間的暖層部分融化,進入低空的冷層後再次凍結,以冰粒形式落到地面;另一種是暖雨機制,即大氣垂直結構中沒有冰晶層,當雲中無雪花或冰晶產生的情況下,雲滴增長為毛毛雨滴,後在冷層中凍結為冰粒後落到地面。 [38] 
  • 凍雨
凍雨,是一種過冷水滴。當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遇到暖濕氣流時,冷空氣像楔子一樣插在暖空氣的下方,近地層氣温驟降到0攝氏度以下,濕潤的暖空氣則被抬升,這樣在垂直空間,氣温就形成冷-暖-冷的三層夾心結構。上層的冰晶雪花掉進比較暖一點的氣層,變成液態水滴;再向下降,又進入凍結層,變成過冷水滴;過冷水滴遇到近地面低於0攝氏度的物體表面時,就會迅速結冰,形成堅實的凍雨。凍雨常發生在冬季或早春,是一種災害性天氣。 [38] 

雪災國內雪災

雪災20世紀前

  • 公元前903年
周孝王七年(公元前903年),《竹書紀年》記載:“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 [32-33] 
  • 901年
天覆元年(901年),入冬以後就開始下雪,連雨加雪一直下到春天也未停止,即史書所謂,“自冬至春雨雪不止。”在這樣極端天氣下,“民凍餒者無數”,即被凍死的老百姓不計其數,在當時的陝西京城,年頭十一月便“城中薪食俱盡”,“民凍餓死者日以千數”,每天凍餓死的老百姓都在千人以上。 [29] 
  • 1161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雪災之嚴重以至於“禁旅壘舍有壓者”,大雪還導致糧食短缺,“民多艱食”,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有將近四萬“貧民之不能自存者”。 [12] 
  • 1453年
景泰四年(1453年)冬,中國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區都下了罕見大雪,極為嚴寒,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西等地連下一個多月的雪,災情嚴重:江蘇蘇州,太湖斷航,港口封凍,“人畜凍死萬計”;浙江安吉,“凍死百餘人”;河北滄州,“凍死人畜無數”;山東德州,“人畜凍死”。 [29] 
  • 1513年
正德八年(1513 年),華東地區大雪導致江河冰合,鳥獸凍死,甚至凍斃村民,南方的太湖、洞庭湖、鄱陽湖等大湖結冰:太湖,“冰,行人履冰往來者十餘日”;洞庭湖,”冰合,人騎可行”。 [29] 
  • 1653年
清順治十年(1653年),雪災導致被凍死者“甚眾”。河北一帶,不少人被凍斃在山洞裏。南方湖南永州等地,連下40多天雪,“民凍死者無算”。 [29] 
  • 1840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一月,江浙兩省普降大雪,積雪在平地上堆起足有四五尺厚。而在凹陷背風的山坳處,積雪更是達到了丈餘深,所有的河汊、湖泊全部結冰凝凍,舟不能行,水陸兩路的交通全部斷絕。猝不及防的兩省百姓只能依靠原先儲備的糧食和燃料抵禦嚴寒,結果被凍死凍傷無數。 [29] 

雪災20世紀

  • 1927年
1927年,西藏阿里普蘭發生大雪災,造成牲畜大量死亡,不少牧民在雪災中喪命。 [27] 
  • 1969年
1969年,中國新疆北部連續降雪,伊犁地區甚至連續降雪10天,總降水量達到80毫米以上,最低氣温降至零下40.4攝氏度。新疆因積雪、雪崩,交通電訊中斷,機場停航6天,死亡82人,羊只普遍出現死亡現象。 [23] 
  • 1975年
1975年的青海雪災是一次持續型雪災,自1974年10月起,由於冬季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強烈的冷空氣南下,同時,太平洋地區暖濕氣流北上,冷暖空氣交匯,在青海地區高山眾多的情況下,促使氣流上升,形成了強降雪。其中,青海省崑崙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青南地區果洛、玉樹、黃南等地造成極端大雪,降雪一直持續到次年3月,最低氣温達零下30多攝氏度。共有13個縣的700萬頭牲畜受災,死亡牲畜98.7萬頭(只)。有2000多人凍壞了手腳,不少人患雪盲、流感、腸胃炎、中毒性痢疾等疾病。 [6] 
  • 1977年
1977年10月24-29日,北方大部地區降了雨雪,華北、華東北部降了大暴雨(雪),其中內蒙古普降暴雪,錫盟北部最大,過程降雪量達58毫米,烏盟北部、赤峯市北部、哲盟北部及興安盟、呼盟牧區降雪量25~47毫米,上述地區積雪厚度達16~33釐米,局部60~100釐米,為近40年罕見,大雪封路,交通中斷,造成嚴重特大雪災。據不完全統計,錫盟牲畜死亡300餘萬頭,佔牲畜總數的2/3;烏盟牲畜死亡56萬頭(只),死亡率達10.8%;赤峯市60萬頭(只)牲畜處於半飢餓狀態,30萬頭(只)牲畜無法出牧,死亡牲畜10萬頭(只);昭盟北部下了凍雨,造成電線嚴重結冰,個別地區郵電通信中斷。 [23] 
  • 1983年
1983年4月初,南疆西部山區寒潮大雪厚度達1米,造成牧區大規模的畜牧死亡,僅温宿縣就損失幼畜30%左右。 [23] 
  • 1997年-1998年
自1997年冬到1998年春的3個月間,藏北遭遇特大雪災,那曲地區降雪多達350餘次,藏北草原1030個村的牧民被大雪包圍,成羣的牛羊因飢餓倒斃在雪地上。 [28] 

雪災21世紀

  • 2005年
2005年12月3日至26日,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自渤海灣吹過,導致山東省威海、煙台兩市持續20多天大雪,降雪強度之大、時間之長,為50年不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3.7143億元。威海市平均降水量67.6毫米,煙台市平均降水量34毫米。兩市平均積雪厚度1至1.5米,最高達2米。強降雪致使部分地區農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重災區農業生產大棚80%以上倒塌,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達34810萬元。 [6] 
  • 2008年
2008年,受拉尼娜現象影響,大氣環流異常,北方冷空氣連續不斷入侵中國。在冷空氣來襲的同時,來自印度洋與西太平洋的暖濕空氣又源源不斷向華南地區輸送,冷暖氣流在西南、江漢、華南、江南、江淮一帶交匯,導致自1月3日起,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出現罕見的長時間、大範圍低温雨雪冰凍天氣。 [6] 
從1月3日至2月24日,因雪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隻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6] 
2008南方雨雪冰凍災害
  • 2009年-2010年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東北、華北發生近40年來罕見持續低温災害。京津冀地區和東北三省平均氣温分別為197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和次低值。 [13] 
2010年1月1日至6日,北方遭受強寒潮襲擊,東北大部及內蒙古東北部極端最低氣温達-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局部地區在-40攝氏度以下。其中,1月1日,內蒙古滿洲里最低氣温達-43.8攝氏度,突破歷史極值;1月6日,北京最低氣温達-16.7攝氏度,打破1971年以來1月上旬最低氣温紀錄;1月14日,秦皇島持續低温使當地海域出現了多年不遇的海水結冰現象;1月17日至23日,中國大部地區再次遭受強寒潮襲擊,渤海出現罕見海冰,海冰面積達歷史同期最大。 [13] 
  • 2016年
2016年1月20日至25日,強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大部地區,被網友稱作“Boss級”寒潮。全國過程降温超過6攝氏度面積達到786萬平方公里,529縣市過程降温超過12攝氏度,16縣市超過18攝氏度。23站連續降温幅度突破歷史極值,67縣(市)日最低氣温突破歷史極值。 [13] 
1月25日,杭州西湖長橋附近的冰掛和薄冰 1月25日,杭州西湖長橋附近的冰掛和薄冰 [13]
2016年1月24日,廣州出現1949年以來首場降雪。此次強冷空氣過程造成廣東、江蘇、浙江等13省(區、市)直接經濟損失12.4億元。 [13] 
下雪的廣州
  • 2018年
2018年1月24日至28日,中國中東部遭遇大範圍低温雨雪天氣,多地降温幅度達12攝氏度到14攝氏度,局地超過14攝氏度;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局地累計降雪量超25毫米。此次過程是當年入冬以來中國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嚴重的一次過程,江蘇、浙江、安徽等14省(市)近900萬人受災,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和農業生產也受到嚴重影響。 [13] 
2018年12月,玉樹州大部地區發生特大雪災,受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的影響,玉樹州的氣象災害頻繁且嚴重。 [24-25] 
受災的牧場 受災的牧場
  • 2020年
2020年11月17日至23日,東北地區出現強雨雪天氣過程,過程最大降温幅度超過8攝氏度,局地超過14攝氏度,吉林、遼寧兩地共9縣(市、區)日降温幅度突破歷史極值。這一時期,東北中南部及內蒙古東南部累計降水量達25毫米至50毫米,部分地區超過50毫米。其中,黑龍江東南部局地積雪深度達25釐米至30釐米,吉林長嶺、黑龍江密山積雪深度達38釐米。東北三省及內蒙古部分地區遭受雪災和低温冷凍災害,鐵路大面積停運,機場大量航班取消或延誤,中小學、幼兒園停課,公眾日常生活受到較大影響。 [13] 
  • 2023年
2023年1月17日,西藏林芝派墨公路發生雪崩,造成28人死亡,為中國近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雪崩災害。
2023年11月5–7日、21–24日冷空氣強度達寒潮,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出現強降雪。12月13–16日冷空氣強度達強寒潮,河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共有18個站日最低氣温跌破建站以來12月曆史極值,中部地區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造成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受災。
2023年,低温冷凍和雪災共造成322.5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3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19.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9.2億元。 [14] 
  • 2024年
2024年1月12日,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3人因雪崩死亡; [42]  1月20日至23日,2024年首場寒潮天氣影響中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温以及雨雪天氣; [22]  1月31日起,中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入冬以來最大範圍、最長時間的雨雪天氣過程,迎來2008年以來最複雜春運天氣; [31]  2月13日,新疆喀納斯景區管委會發布通告稱,有2名遊客擅自在道外滑野雪,造成小型雪崩,導致4名雪友被崩雪覆蓋。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