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朮茯苓散

鎖定
白朮茯苓散主要用於健脾消腫。白朮有益氣健脾,除濕益燥的功效,茯苓主要用於利尿消腫,寧心健脾,白朮和茯苓均是消腫去濕的藥材,是一組經典的中藥材搭配,白朮茯苓散在消腫利尿,利水去濕有着重要顯著的作用 [1] 
中文名
白朮茯苓散
外文名
Baizhufuling powder
主要用於
消腫
製    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兩腳腫甚者

白朮茯苓散處方1

白朮2兩,白茯苓2兩,防己3兩,木瓜3兩。

白朮茯苓散製法

上為細末。

白朮茯苓散功能主治

妊娠7-8月後,兩腳腫甚者。

白朮茯苓散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沸湯調下,日3次。腫消止藥。

白朮茯苓散摘錄

廣嗣紀要》卷九 [2] 

白朮茯苓散處方2

白朮1兩,白茯苓1兩。

白朮茯苓散製法

上為細末。

白朮茯苓散功能主治

妊娠大小腿腫,及有黃水,小便或澀。

白朮茯苓散用法用量

每服1-2錢,煎陳皮湯調下,不拘時候。

白朮茯苓散摘錄

《雞峯》卷十六 [3] 

白朮茯苓散妙用一

【處方】 白朮4兩,茯苓2兩,甘草2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飲,通利小便。主飲積胸痞,痰停膈上,頭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煩忪悸,喘咳嘔逆,體重脅痛,腹痛腸鳴,倚息短氣,身形如腫。及時行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振振身搖;脾虛泄瀉,脈緩者。
【用法用量】 白朮湯(《醫略六書》卷二十五)。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瀉由乎濕,脾土虛弱,不能制御於中,故偏滲大腸,泄瀉不止焉。白朮崇土燥濕,茯苓滲濕和脾,炙草緩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氣也。水煎温服,使濕去土強,則脾能健運而敷化有權,泄瀉無不自止矣。此健脾滲濕之劑,為脾虧泄瀉之專方。

白朮茯苓散妙用二

【處方】 白朮1兩,白茯苓1兩,半夏1兩,炒曲2錢,麥糵面5分(炒)。
【功能主治】實脾胃。主胃氣弱,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身重有痰,噁心欲吐。

白朮茯苓散妙用三

【處方】 白朮5錢,茯苓5錢。
【功能主治】濕瀉,或食積、濕熱作瀉,脾胃虛弱,不能剋制水谷,濕盛作瀉者。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論述】《醫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虛則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於胃而生濕矣。經曰:濕盛則濡瀉。故知水瀉之疾,原於濕也。白朮甘温而燥,甘則入脾,燥則勝濕;茯苓甘温而淡,温則益脾,淡則滲濕,土旺濕衰,瀉斯止矣。

白朮茯苓散妙用四

【處方】 白朮5兩,茯苓3兩,橘皮2兩,當歸2兩,附子(炮)2兩,生薑4兩,半夏4兩(切),桂4兩,細辛4兩(一作人蔘)。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中結,痰飲澼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
【用法用量】以水1鬥,煮取3升,分3次服。服3劑良。
【注意】忌羊肉、餳、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生葱、生菜、醋物。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