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朗

(原東北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鎖定
白朗,(1912-1994),女,小説家、散文家。原名劉東蘭。遼寧瀋陽人。1932年在哈爾濱參加“反日大同盟”,次年任《國際協報》副刊主編。1935年到上海從事文藝活動。1939年參加作家戰地訪問團。1941年赴延安,任《解放日報》編輯。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任《東北日報》副刊部部長。建國後曾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品富有愛國主義激情,真實反映人民推翻舊世界、建設新中國的主人翁精神。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西行散記》、《月夜到黎明》,報告文學集《我們十四個》、《真人真事》,中篇小説《老夫妻》、《為了幸福的明天》,長篇小説《在軌道上前進》等。有《白朗文集》行世。 [1] 
中文名
白朗
外文名
Bai Lang
別    名
劉東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瀋陽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94年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伊瓦魯河畔
主要成就
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作協第一、二屆理事
中國文聯第二屆委員
東北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白朗人物生平

白朗副主編副部長(女,1912~1994),原名劉東蘭,遼寧瀋陽人,現代女作家。 [2]  1912年8月2日生。早在1932年就參加楊靖宇領導的反滿抗日活動,1933年在哈爾濱進步報紙《國際協報》先是任記者,不久擔任文藝副刊主編。同年在中共地下黨的協助並領導下,創刊了《文藝》週刊。她開始用劉莉、弋白等筆名給《文藝》、《夜哨》撰稿。同時,她還是黨領導的《星星劇團》演員。1935年至1937年,在上海從事專業創作。1939年參加由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的《作家戰地訪問團》。1942年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同年擔任《解放日報》付刊部文藝編輯。1945年在中央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隨同幹部大隊離開延安,喘返東北故鄉,參加東北解放戰爭。1946年被選為哈爾濱市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同年任黨報《東北日報》付刊部部長、東北文藝協會出版部副部長和《東北文藝》副主編。1949年參加全國第一屆文代會。1950年在東北作協從事專業創作。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往返於通化——朝鮮的衞生列車上接送傷員,體驗生活,1951年赴朝鮮戰地慰問。同年秋代表蔡暢鄧穎超兩位領導到索非亞參加國際婦聯執委會。1952年參加全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組到朝鮮訪問。同年夏,參加由國際婦聯組織的“對美李匪軍在朝鮮的罪行調查團”赴朝鮮戰地實地調查,並參加“報告書”的編寫。同年9月,奉周總理委派,陪英國朋友費爾頓夫人再次赴朝訪問。1952年12月出席維也納世界和平大會。1953年出席哥本哈根世界婦女大會,會後去赫爾辛基參加芬蘭婦女大會。同年7月在板門店參加了停戰簽字儀式;8月參加全國第二屆文代會,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及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4年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婦聯委員。1956年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亞洲作家代表大會。 [3] 

白朗人物作品

她是我國解放前後較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西行散記》,短篇小説集《犧牲》、《伊瓦魯河畔》,中篇小説《老夫妻》,以及記述作家戰地訪問團活動的日記體中篇《我們十四個》。解放後發表了著名中篇小説《為了幸福的明天》,寫青年女工英勇護廠的故事。還寫了以衞生列車為題材的長篇小説《在軌道上前進》,出版了短篇小説集《牛四的故事》和《北斗》,散文集《斯大林——世界的光明》、《月夜到黎明》,抗聯女烈士傳記《一面光榮的旗幟》以及特寫集《鍛鍊》和長篇傳記《何香凝傳》等。 [3] 
參考資料
  • 1.    錢仲聯,傅璇琮,王運熙等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第1579頁
  • 2.    唐文一,沐定勝,計雷編著.20世紀中國文學圖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第176頁
  • 3.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 中國文學家辭典 現代 第1分冊[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12,第97-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