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接籬

鎖定
白接籬,以白鷺羽為飾的帽子。
後因此用以詠醉酒或醉態。
中文名
白接籬
拼    音
bái jiē lí
注    音
ㄅㄞˊ ㄐㄧㄝ ㄌㄧˊ
解    釋
以白鷺羽為飾的帽子。

白接籬詳細釋義

白接籬典源

《晉書》卷四十三〈山濤列傳·山簡〉~228~
簡字季倫。性温雅,有父風,年二十餘,濤不之知也。簡嘆曰:「吾年幾三十,而不為家公所知!」後與譙國嵇紹、沛郡劉謨、弘農楊準齊名。初為太子舍人,累遷太子庶子、黃門郎,出為青州刺史。徵拜侍中,頃之,轉尚書。歷鎮軍將軍、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不行,復拜尚書。光熙初,轉吏部尚書。永嘉初,出為雍州刺史、鎮西將軍。徵為尚書左僕射,領吏部。簡欲令朝臣各舉所知,以廣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為自古興替,實在官人;苟得其才,則無物不理。書言『知人則哲,惟帝難之』。唐虞之盛,元愷登庸;周室之隆,濟濟多士。秦漢已來,風雅漸喪。至於後漢,女君臨朝,尊官大位,出於阿保,斯亂之始也。是以郭泰、許劭之倫,明清議於草野;陳蕃、李固之徒,守忠節於朝廷。然後君臣名節,古今遺典,可得而言。自初平之元,訖於建安之末,三十年中,萬姓流散,死亡略盡,斯亂之極也。世祖武皇帝應天順人,受禪於魏,泰始之初,躬親萬機,佐命之臣,鹹皆率職。時黃門侍郎王恂、庾純始於太極東堂聽政,評尚書奏事,多論刑獄,不論選舉。臣以為不先所難,而辨其所易。陛下初臨萬國,人思盡誠,每於聽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議選舉,各言所見後進才、鄉邑尤異、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隨缺先。是爵人於朝,與眾共之之義也。」朝廷從之。永嘉三年,出為徵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假節,鎮襄陽。於時四方寇亂,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懼。簡優遊卒歲,唯酒是耽。諸習氏,荊土豪族,有佳園池,簡每出嬉遊,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時有童兒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茗艼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籬。舉鞭向葛疆:『何如幷州兒?』」疆家在幷州,簡愛將也 [1] 
《世説新語·任誕》:“山季倫(山簡)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頭巾)。舉手問葛疆,何如幷州兒。’高陽池在襄陽,疆是其愛將,幷州人也。” [1] 

白接籬釋義

山季倫(山簡)都督荊州時,經常出遊暢飲。人們給他編首歌説:“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幷州兒?”

白接籬同源典故

倒著接籬 倒載 山公上馬 山公倒載 山公坐池 山公延賓客 山公遊賞 山公興 山公行處 山公醉 山公飲 山太守 山簡 山翁倒載 山翁醉 巾倒戴 接籬倒 接籬傾倒 白接籬 笑問幷州兒葛 笑馬上葛僵 舉鞭問 葛強 酩酊 醉倒山公 [1] 

白接籬運用示例

《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四年春,立中山 、代 等十一王,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晉 幹寶 《晉紀》:“ 吳丞相軍師張悌 、護軍孫震 、丹陽太守沉瑩 帥眾三萬濟江 ,圍成陽都尉張喬於楊荷橋 ,眾才七千,閉柵自守,舉白接籬告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