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家鄉

(重慶墊江縣白家鄉)

鎖定
白家鄉有縣級中學(墊七中)一所,在校學生1363人,教職工76人;小學4所,在校學生2125人,教職工132人;鄉級衞生院2個,分設在場鎮鄉村的衞生醫療站15個,醫務人員36人。通訊發展迅速,到2004年底已安裝固定電話3235部,移動電話4500多部。社會經濟發展逐年遞增,到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1196萬元,增長25.4%;其中農業產值9572萬元,增長25.2%;鄉鎮企業產值2391萬元,增長25.2%;財政收入440萬元,增長10%;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355萬元,增長16%;銀行存款6394萬元,增長30.4%。符合生育政策的生育率為95.86%,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7‰以內。
中文名
白家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重慶市墊江縣
面    積
58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32173(2006年)

白家鄉農業經濟

鄉政府堅持把農業列為重中之重,把糧食生產放在首位。認真落實中央一系列惠農、助農、支農政策。兩年來全面推廣“兩雜”良種的種植,擴大複種面積。2004年種植糧食麪積43650畝(含複種指數),復耕撂荒地1200畝,糧食總產1.5萬噸,增產21%,人均佔有糧食442公斤。

白家鄉基礎設施

籌集投入資金107580元接通了天然氣管道9.5公里,2004年全鄉共326户用上天然氣。爭取重慶市婦聯撥來“慈善”資金14萬元,在海拔500米高的觀鬥寨上新建了“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安通連接白家水廠的地下輸水管道3200米,爭取縣水電局飲水資金245萬元,用於改造水廠的淨化設施,更換輸水管道,新建26米的高位水塔;從而解決了觀鬥、煙坡、合興等高台地區1300户農民的飲水難的問題,到2004年底全鄉80%的農民用上了自來水。2003年開始共投入資金120多萬元,對32公里的村社級公路進行整治修復,硬化通往合興村境內公路2.5公里。兩年間新建村級活動室5個,鴻鶴、煙坡、觀鬥、團石、靜峯、合興、湖濱、叢林八個村完成了農電網改造。2003年引進外商投資約240萬元新建了花園式的“福源街”,長250米,寬8米的混凝土街道,樓房設計新穎大方,外觀華麗精緻,有獨特的新鎮風貌。為白家鄉場鎮建設增添了一條美麗的風景線。2003年鄉政府投入5萬多元,對1.5公里長的街道進行綠化,共栽速生的風景樹1500多株,為了保證樹苗成活,採取掛牌造冊,落實責任,分户管理,現已綠樹成蔭,給白家人民建造了一個舒適温馨的居住環境。

白家鄉特色產業

白家鄉憑藉長壽湖海洋氣候這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兩樹”、“三瓜”、生產是農民增收的特色項目。到2004年全鄉種植蠶桑園3300畝,加四邊桑共335萬株,養蠶5038張,收繭132030公斤,產值152萬元,增長37.7%。白家鄉是墊江的柑桔基地,有夏橙、柑桔、臍橙共1500多畝,年產果子250噸,運銷北京和南方各省區。2003年針對果樹老化、個頭小、產量低、品質差的現狀,鄉政府派人到西南農學院請教,求得果樹專家的支持,幾次來園實地考察指導技改。兩年來已改造“德爾達”、“奧林達”優質品種1000畝,又爭取到重慶市100萬噸優質柑桔示範園工程計劃1000畝,到2004年秋已完成果苗栽植。園內的抗旱排澇及交通運輸設施正在進一步完善,果苗長勢良好。西瓜、冬瓜的種植是白家在全縣率先發展的項目,2003年引進了優質“密本南瓜”新品種,由於易栽培、產量高、銷量好,到2004年,三瓜總產量已達到2100多噸,收入1160萬元,人均收入260元。南瓜、冬瓜遠銷河北、山東、四川、重慶等省區。白家是個“瓜果之鄉”,名不虛傳。
生豬生產歷來是白家鄉的骨幹副業,兩年來建起擴繁基地,推廣“二雜”種豬210頭,新建豬場2個。到2004年,年產仔豬27315頭,出欄生豬26950頭。增長13%,家禽、水禽出欄276900萬隻。
養魚業以長壽湖尾部淡水養魚為龍頭,帶動全鄉172口山坪塘,8個水庫及河、堰養魚,2004年活魚總產量達450噸,產值260萬元。

白家鄉經濟發展

白家鄉分別在成都、重慶、涪陵三地設立信息網絡站,通過招商引資、引才、引技術的途徑,2003年新建的“仿漢白玉材料廠”、“人造寶石加工廠”、“七公里榨菜加工廠”、“合興塑料加工廠”都已初具規模。由於三峽大壩建成後,涪陵榨菜傳統種植區域上移,2004年又新辦了叢林、豐收、白家、靜峯5個榨菜加工廠,併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和榨菜協會,使榨菜的種植、收購、加工、銷售得到了保證,到2004年全鄉種植榨菜9300畝,總產22500噸,產值450萬元,人均增收150元,年納税5萬元以上的“小巨人”已有5個。

白家鄉旅遊風光

白家是個湖島之鄉,由全國勞模、市人大代表嶽龍芳率先創建的“桂花島度假村”久已譽名毗鄰市縣。2003年又繼續完善景區的基礎設施,新修公路23公里,硬化1.2公里,改造擴寬公路2公里,完善了景區指示牌和交通標誌的安裝。投資50萬元新建的“月牙灣度假村”2004年5月已竣工開業。在建的“山水科普園” 2004年底已完成投資70萬元,計劃在2006年建成。兩年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5000多人次。

白家鄉社會事業

不斷改善教育環境和辦學條件,兩年撥款100多萬元,對雲山、白一校兩處的危房進行了改造。新建教師宿舍和教學樓,白一校新建了標準化的廁所,消除了不安全隱患,優化了教育環境。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普九”教育的成果得到鞏固。廣電事業有了新的突破,兩年內發展光纖收視户1232户,寬帶網已進入到居民家中。積極推進醫院體制改革,完成了白家衞生院與鶴遊中心醫院兼併合營,新添了醫療設備,提高了醫療質量,方便了羣眾就地求醫治病。社會治安秩序有了根本好轉,堅持常年性的普法宣傳教育和“嚴打”整治,及時調解民事糾紛,增強法制觀念,兩年內沒有惡性案件發生。殯葬改革進展順利,從2003年10月起全鄉死亡321人全部火化。做好了優撫、救災、救濟工作,關心幫扶社會弱勢羣體,開展送温暖獻愛心活動,兩年間鄉政府機關、單位、學校共捐款1.5萬元,分別發送到老黨員、老幹部、軍烈屬和貧困户家中,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加強市場管理,划行歸市,場鎮髒、亂、差、無序經營等現象得到遏制,有了一個安全有序的經營環境,促進了市場的繁榮。
(概述圖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