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塔寺

(甘肅省蘭州市白塔寺)

鎖定
白塔寺,位於甘肅省蘭州市黃河北岸海拔約1700米的白塔山上,始建於元代,因山巔有白塔而得名。
白塔山上峯巒疊嶂,下有玉迭、金城兩關,形勢險要,為古代軍事要衝。山上樓台、迴廊上通下達,有鳳林香襲的牌坊,有依山而建的羅漢殿,有三星殿和白塔寺等等。
中文名
白塔寺
地理位置
甘肅省蘭州市黃河北岸的白塔山上
海    拔
約 1700 m
始建於
元代

白塔寺歷史沿革

白塔寺為山上最早建築,始建於元代。據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統一大元帝國的疆域時,曾致書西藏喇嘛教的薩迦派法王。法王即派一著名喇嘛去覲見成吉思汗,該喇嘛途經蘭州時不幸病逝,於是元朝下令修塔紀念。
元代所修白塔今已不存,現存塔為明景泰年間(1450-1456)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在舊址上重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巡撫綽奇擴其舊制,名為慈恩寺。但百姓仍呼之為白塔寺。
蘭州白塔寺 蘭州白塔寺

白塔寺建築結構

白塔山在黃河北岸,海拔約1700米,因山巔有白塔而得名。山上峯巒疊嶂,下有玉迭、金城兩關,形勢險要,為古代軍事要衝。山上樓台、迴廊上通下達,有"鳳林香襲"的牌坊,有依山而建的羅漢殿,有三星殿和白塔寺等等。
明代所修白塔,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築塔基,高約17米,為實心磚塔。每級每角均有翹起的磚刻小龍頭,下系風鈴,隨風飄蕩,聲清音脆。塔的外表堊飾如雪,故稱白塔。白塔建成後,幾經強烈地震,毫無損傷,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建築之科學精巧,智慧之高超絕倫。
白塔寺內有“鎮山三寶”,一為象皮鼓,二為青銅鐘,三為紫荊樹。象皮鼓相傳為一印度僧人云遊白塔時所贈,現 在這裏僅有仿製品;青銅鐘為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為153.5千克,現存寺內;枝繁葉茂的紫荊樹系後人重栽。北端山頭有牡丹亭,亭內有一碑。“白塔層巒”為蘭州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