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坡村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下轄村)

鎖定
白坡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的一個行政村,地處黃河北岸,南與孟津區白鶴村隔河相望,西距小浪底水利樞紐17.5公里。這裏文化資源豐富,是黃河上著名的古渡口,也是洛陽的戍守要塞。該村由白坡、渡口兩個自然村落組成,灘多地廣,水利、交通發達,擁有人口3300餘人。
中文名
白坡村
別    名
冶坂
金白坡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 [3] 
地理位置
地處黃河北岸,南與孟津區白鶴村隔河相望
下轄地區
小寨、權寨、陳寨
郵政編碼
471012
著名景點
國家黃河濕地公園 [1] 
機    場
洛陽邙山機場
火車站
洛陽火車站、龍門高鐵站

白坡村村名由來

白坡村 白坡村
這裏古稱冶坂、漢祖渡、壘波津等,五代十國以後改稱白坡,改名原因與黃河流經此處時的形態有關。九曲黃河奔流到孟津段,出了濟源坡頭村附近的峽谷,水流變緩,河道也變寬分叉,在吉利坡底村以下稱破河,坡頭村至坡底村之間的8公里河道稱坡河。白坡村恰處於坡河中段北岸,取半坡為名不吉,遂根據村前河道中碧水白波的景象,取名白坡。

白坡村白坡古渡

史上顯赫
“五更更雞叫唉唉,東方發亮把船開。雙手推開龍擺尾,一拉兩開鳳凰飛……”日前,在吉利白坡村的黃河岸邊,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説起村中的陳年舊事,禁不住哼起了代代流傳的船工號子。
在這悠悠歌調的刺激下,老人們滿面紅光,情緒亢奮,彷彿回到了青壯年時期,正在黃河上行船運貨,搖櫓弄潮。
作為一個延續了數千年的古渡口,白坡早已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記憶裏!
該村村民陳小六喜愛文史知識,長年堅持研究當地歷史風物,不久前還聯合多位老先生,編撰出版了一本《白坡村志》。據他介紹,白坡村北依太行餘脈,南面滔滔黃河,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加之村前河闊水深,擁有得天獨厚的舟楫之利,早在西周時期就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渡口,長盛不衰,是調兵遣將、運輸物資的通道,也是攻守洛陽、進軍四方的河津要塞。
在他看來,白坡村史上經歷過的大事件,最早的當屬周武王渡河伐紂戰事。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暴虐,天憤民怨,武王姬發遍告天下諸侯,在孟津會盟,宣誓對其進行討伐。他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和甲士45000名,分乘47只大船,用3個晝夜搶渡黃河,就是在白坡渡口一帶登的岸,然後浩浩蕩蕩向商都朝歌進發。時至今日,白坡村周邊還保存着北陳、南陳等村名,它們實際上是由當時軍隊駐紮的“北陣”、“南陣”流傳演繹而來的。1975年,白坡村中還曾出土過一件商周時期的青銅爵。

白坡村大船故事

久久流傳
從商朝末年開始,歷朝歷代,白坡都是各方征戰、搶奪黃河天險的核心地點。周敬王元年,王子朝發難,入據位於今天洛陽王城公園一帶的王城,迫使周敬王出奔狄泉,晉國大夫籍談也是率軍從白坡附近南渡黃河,平定了叛亂。西晉暴發“八王之亂”,在長達16年的混戰中,河陽是各方爭奪的要地,白坡渡口(時稱冶坂津)一帶河橋的得失,便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南北朝時期,北魏軍隊接連在這裏的河面上架設浮橋,強渡黃河,然後奔赴洛陽,與南朝的劉宋政權爭奪天下。到了唐宋時期,這裏還曾是河清縣的治所……
歷史上,許多朝代為確保都城洛陽的安全,都把黃河以北包括白坡在內的河陽地區納入京畿之地,直接進行控制管理。詩聖杜甫在《石壕吏》中寫到的“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詩句,就直接反映了這一地區的戰事之大。

白坡村抗日解放

四戰之地
1938年,日寇鐵蹄踏向白坡,大批日軍在該村駐紮,控制河防,時間長達7年。日軍盤踞在村中的陳寨之上,將住户全部趕出,使大量村民流落他鄉,寄人籬下。他們還四處燒殺搶掠,毀房伐樹,橫行霸道,無惡不作。
為充分利用白坡這一黃河要津,八路軍不斷組織游擊隊對日軍進行偷襲。1938年夏,八路軍在該村秘密設立駐白坡渡口辦事處,主要負責太行山至洛陽間的人員往來安全及物資渡河事宜。朱德總司令赴洛陽與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衞立煌會晤,就是從白坡渡的河。
日軍投降後,1946年初,國民黨迅速派出90軍53師37旅,由黃河南岸渡河,從白坡渡口上岸,搶佔黃河以北的戰略要地。他們把司令部設在白坡村的鳳凰寨中,在白坡村及周邊村莊大建碉堡,形成進攻我解放區的橋頭堡。
1947年11月,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黃河北岸全部被控制,白坡終於回到人民手中。
隨後在白坡發生的“鄧小平撥糧造大船”的故事,直到今天,當地百姓仍念念不忘。
1948年9月16日,鄧小平在西柏坡參加“九月會議”後,取道孟縣白坡渡口回中原解放區。等船時,他深深地意識到這個千年古渡口的重要性,便指示當地負責人儘快造大船,最好一隻船能裝半團人、10輛卡車,以適應我解放大軍渡河南下的需要。
在鄧小平的關心下,當年10月,太嶽專署迅速撥給孟縣13.5萬公斤小米,作為造船的專用經費。孟縣民主政府立即組織數百名能工巧匠,經過5個多月奮戰,造出一艘大船。它長29米,寬10米,有上下兩層船艙,重達數十噸,一次可載千人過河,十分雄偉。船下水的時候,鄧小平親自發來賀電,併為它取名“勝利號”。隨後,這艘船在黃河上南來北往,縱橫馳騁,運載兵員物資,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

白坡村滄桑鉅變

古寨仍存
得河運之利,從古至今,白坡村在當地長期富甲一方,有“金白坡”之稱。
據陳小六介紹,舊時,黃河天險阻礙了南北兩岸人員和貨物的運輸。白坡村以西的黃河兩岸由於山多,不宜建渡口;下游雖有眾多渡口,但河水反覆無常,很不穩定;唯獨他們這裏條件優越,所以,他們村的渡口碼頭就成了黃河中下游千餘里河道上最佳的碼頭,是數省水運貨物的主要集散地。白坡村的航運業過去十分繁榮,幾十年前,這裏每天還有五六十艘船靠岸卸物,僅他們一個村就有船户十多家,數百村民以船為生,獲利甚豐。

白坡村歷史沿革

歲月如梭,隨着社會的發展,白坡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7年1月2日,洛陽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沿用了數千年的白坡古渡和黃河兩岸的眾多渡口一樣,終於完成使命,退出了歷史舞台,村民開始轉為經營農業、工業和商業。而白坡村隨着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的建設,也和周邊的眾多村莊一起,成為洛陽的一部分。
2011年9月15日,洛吉快速通道開始建設。洛吉快速通道黃河大橋北起吉利鄉白坡村,跨越黃河南至孟津縣白鶴鎮霞院村東,全長4200米,其中主橋長1310米。2014年年底,黃河大橋開工建設,已完成主橋棧橋和鋼圍堰的施工,主橋樁基施工完成約六成;引橋下部結構施工基本完成,上部結構施工完成約五成。根據建設進度,大橋將完成引線施工,2017年10月前整體建成通車。 [2] 
不過,如果你現在來到白坡,仍可找尋到當年的風貌。在白坡村,至今仍比較完整地保存着5座古寨,從東到西分別為小寨、鳳凰寨、陳寨、南寨、北寨。這些高達十餘米的古寨大小不一,許多舊時的官署、廟宇、民宅等仍保留着,屋舍儼然,古雅樸素。其中的鳳凰寨,東西寬約400米,南北長約800米,被當地百姓俗稱有“33條街、33眼井、33盤碾、33盤磨”,充滿了神秘色彩,為吉利名勝之一。據該村負責人權大社、李新立介紹,進行舊村整治,他們一定會保護好這些古寨和村落,讓更多的人領略其獨特的魅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