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嗣宏

鎖定
白嗣宏,1937年生,筆名石公。河南開封人。高中畢業後曾入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班學習,1956年赴列寧格勒大學讀書,1961年回國。歷任安徽藝術學院合肥師範學院教師,安徽大學蘇聯文學研究組組長,副教授 [1] 
中文名
白嗣宏
外文名
Bai Sihong
別    名
筆名 石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南開封
出生日期
1937年
性    別

白嗣宏早年經歷

1955年畢業於上海市市東中學。1955年入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1961年畢業於蘇聯國立列寧格勒大學語言文學系。1961年-1963年任教於安徽藝術學院戲劇系。1963年-1969年任教於合肥師範學院藝術系、外語系。1970年-1988年任教於安徽大學外語系。1988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同年應聘赴蘇工作並移居莫斯科。1988年-1991年任蘇聯新聞社出版社中文部編審。蘇聯外交大學兼職教授。1991年-1993年任MEGAPOLICE電訊集團新聞部首席顧問。1993年起任國際經濟家協會亞洲事務主任,1997年起任國際工商科學院教授。2000年被莫斯科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授予“20世紀名人”,並列入新俄文學百科辭典。1994年參與創立莫斯科華僑華人聯合會和莫斯科中華總商會,歷任副會長和會長。現任名譽會長。

白嗣宏社會職務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入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83年入會)、第四屆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會理事、國際經濟家協會會員、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名譽教授。

白嗣宏個人作品

主要從事俄國文學、俄國戲劇和俄國國情研究。1962年起開始發表作品,已經發表的著作有:
1, 演劇理論論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研究》、《塔伊羅夫的演劇理論》、《比較戲劇與總體戲劇》、《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蘇聯戲劇》等條文等;
2, 文藝論文:《外國抒情小説簡論》、《蘇聯文學中的浪漫主義文學》、《五、六十年代的蘇聯浪漫主義文學》、《蘇聯文藝界人道主義觀述略》、《當代蘇聯戲劇的審美歷程》、《蘇聯的悲劇藝術》、《評俄國曆史文化學派》、《學院派的文學批評》等。《當代蘇聯戲劇評述》、《蘇聯的傷痕文學和迷惘的一代》等;論文集《蘇聯戲劇藝術研究》;
3, 翻譯文藝作品:《列夫‧托爾斯泰戲劇集》、《果戈理戲劇集》、《阿爾布卓夫戲劇選》、《萬比洛夫戲劇集》、長篇小説《一年四季》、《三夥伴》、《漿果處處》、小説集《現代傳奇》、《蘇聯文藝集錦》、《繆斯巡禮》等;
4, 翻譯文藝理論作品:《蘇聯話劇史(-)》、《評法國現代派小説》、《加繆論》、《無產階級文化派資料選編》(部份)、《列寧與高爾基通信集》(部份)等;
5, 主編《外國抒情小説選集》12卷:《茵夢湖》、《舞姬》、《黃玫瑰》、《田園交向曲》、《牧童與牧女》、《魔沼》、《紅帆》、《都會的憂鬱》、《魂斷威尼斯》、《蔚藍的和湖綠的》、《牧羊神》、《路加之謎》;《無產階級文化派資料選編》;《列寧與高爾基通信集》;
6, 散文《飛花時節會知音》等;
7, 時事政論文章《俄國與兩岸三地四角戀》、 《民主俄羅斯換了人間》、《俄變色十年 甘苦難言》等百餘篇。
《無產階級文化派資料選編》(主編)

白嗣宏個人榮譽

《無產階級文化派資料選編》(主編)獲安徽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