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危

鎖定
白危(1911~1984年),原名吳渤,左聯作家,廣東興寧縣寧中區佛子嶺人。他在興民中學讀書時是青年改造社社員,後加入共青團,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一位有成就的專業作家。編譯的《木刻創作法》成為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中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專業技法書。由魯迅親自校閲並寫序言。抗戰期間應陶行知之邀擔任育才學校教導主任。新中國成立後,繼續在上海育才學校任職。1951年起從事專業創作,代表作是反映黃泛區農民生活的長篇小説《墾荒曲》,樸實流暢的文筆中透露出對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和濃郁的泥土氣息。臨終前完成了另一部長篇小説《沙河壩風情》,真實生動反映了粵東的僑鄉生活。 [1] 
中文名
白危
別    名
吳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興寧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84年
職    業
作家

白危個人簡介

白危,30年代參加左翼新興木刻運動,編譯了中國版畫史上第一本木刻講義《木刻創作法》,由魯迅校閲並寫序言。1937年進行抗日宣傳工作,主編過由毛澤東題寫刊頭的《戰號》週刊。1938年5月到延安參觀訪問,寫了50萬字的報告文學《延安印象記》。1950年起,在國營黃泛區農場深入生活7年,創作有中篇小説《度荒》、《過關》,短篇小説《夏徵》。1963年,出版長篇小説《墾荒曲》第一、二部,獲得廣大讀者的歡迎。另一部作品《被圍困的農莊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批判,1976年後選入《重放的鮮花》一書,受到廣大讀者歡迎。 [3] 

白危個人作品

《被圍困的農莊主席》

白危人物生平

20世紀30年代,白危積極參加左翼新興木刻運動,在魯迅指導幫助下。編譯了中國版畫史上第一本講述木刻的書《木刻創作法》,由魯迅親自校閲並寫了序言。民國26年(1937年)秋,在謝覺哉直接指導下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主編《戰號》週刊。民國27年5月,由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介召到延安參觀訪問,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他在延安逗留5個多月,寫了50多萬字的報告文學《延安印象記》。1950年,參加黃泛區土改工作隊。1952年冬起,到河南省國營黃泛區農場深入生活7年,和人民苦樂與共,患難相處。1961起在上海文學工作者協會從事專業創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説《渡荒》、《過關》;短篇小説《夏徵》。196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説《墾荒曲》第一、二部,但他的很有影響的特寫《被圍困的農莊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卻受到極不公正的批判。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後,他的著作重新出版,《被圍困的農莊主席》也選入《重放的鮮花》一書,與廣大讀者見面。白危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冒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1984年10月到浙江寧波地區訪問途中,因患腦溢血逝世。 [2] 
參考資料